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龍舟競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龙舟竞渡说起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龍舟競渡 起源 端午

    (即寒食节)为最盛,「龙舟十余,绿旗叠鼔,交午曼衍,粲如织锦。……京尹为立赏赐,竞渡争标;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鼔,振动远近,其盛况可以想见」。由此看来,南宋时寒食节龙舟竞渡的盛况,不下于今日的端午节,这足证竞渡之戯,并非只限于端午的了。

  • 文章塘河隨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5期  作者:周以斌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塘河 龙舟竞渡 河水污染 家乡

    盛着我们童稚的笑声。最开心的是端午节,我与同学们相约到塘河边看龙舟竞渡‘宽广的河面上,红旗猎猎,鼓声阵阵,红、白、黑色几只龙舟队你追我赶,奋力争先;两岸观众人山人海,呐喊声、欢笑声汇成一片。端午过后是夏天,到了夏天,塘河更成了小孩子的乐园,我和几个小伙伴几乎每天下午都要结队到塘河里游泳玩耍。塘河的水清,塘河的水凉,在清凉的塘河水里我们快活得不肯爬上岸。结果一个暑假下来,个个晒得黑泥鳅一样。后来,我上了中学,我家也搬了好几次,但转来转去,离塘河的距离总是只有

  • 文章川南端午俗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川南 端午节 香囊 龙舟竞渡 俗行

    同日,又必需采草药多种洗澡。羣众的端午行为,便是龙舟竞渡。竞渡的来源,其说不一。大体是以吊屈原为主的。而投角黍于江,也是为了这位诗人,至今政府已明定重五为诗人节。川南划龙船必抢鸭子(或球形的猪尿包),因以抢到飞跃入水的鸭子为手段,而达到水上竞技的训练也。此项竞赛,明人张岱曾以怒、焊、绚、锷、节、危、险七字形容之。总之,迎福避祸,人之常情。逢年过节,必有娱乐。娱乐是忘去痛苦而得慰安表现方式之一,不论为个人的和羣众的,自有其文化意义的根源。我们对端午俗行,亦当作如是观。

  • 文章端午雜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6期  作者:東野 出版时间:1982-06-06
    关键字: 端午节 凭吊屈原 龙舟竞渡 吃粽子

    体育会,掩护革命活动,以事机不密,徐锡麟死于安庆;秋瑾再谋起义,预定占绍兴,攻杭州,正在开会时为淸兵所执,坚贞不屈,于光緖卅三年殉难。后人为敬佩其诗及其忠勇事蹟,乃定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并诗人节擧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而定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竞龙舟,相传始于吊屈原。荆楚岁时记说:「屈原于是日(指五月五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并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则有一段记载说:「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

  • 文章端午節雜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康國棟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端午节 风土习俗 龙舟竞渡 民族文化

    端午節的命名端午亦稱端陽,明人陳獻章有端陽後一日,里人送角黍詩一首「荷葉童子問誰家,老婦簷前駐紡車,角黍喚回端午夢,還從艾琖得松花」。端午亦作午之意,乃因夏正建寅,五月亦稱午月,五日亦稱午日,故亦有作重五者。端午是我國傳統習俗中大節日之一。具有民族意識,傳統觀念。其起源在史書記載,也不一致,據隋書地理志的說法,端午節是歷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懷才不遇,憂國傷時,悲憤投汨羅江而死的日子。其次爲孝女曹娥,尋父屍不得,乃於五月五日以身殉父的孝行。屈原名平,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