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7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京勝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莊志煥  出版时间:1975-04-15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钟楼 鼓楼

    内殿宇幽静,遍植花草,苍柏翠竹,相映成趣。沉香亭——在东关内,今为龙王庙,唐开元中植木芍叶四本,玄宗移沉香亭前即此。(二)西路胜蹟楼——在钟楼之西,北院门南首,创建于明,高八丈六尺余,凡四层,其形势之雄壮,不减于钟楼,淸代重修,并立有碑记。唐中书省故址——在西大街,原为秦穆公之雍宫旧地,唐中书省设于此,旁有颜眞卿及郭子仪家庙,庙碑均颜手书,现已移入碑林。迎祥观——在西大街与北广济街南口东之小巷内,唐景龙二年所建,初名景龙观,因开元二十九年,元宗命张九龄等

  • 文章戏初探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花鼓戏 戏词

    戏,虽也在城市演出,但多半行之于鄕村,以 野台戏」形态与人相见。每个地方,但有花戏演出,总是极得雅俗共赏的情趣。其特色之一,乃因戏词便于随口唸唱拉长了调调儿,得人帮腔,而一唱百和,达到劳者自歌的境界。论者常有感叹,说中国人是世界上顶不会唱歌的民族,这话乍听来,似乎不错;但我们如果不忽视南北各地方的老百姓,却喜欢独唱或合唱他本鄕本土的地方戏曲,还有小调,山歌乃至儿歌,那麽,这番感叹就不能不加以修改了。人生,管他智愚贵贱,毕竟要歌唱的,或为欢乐,或是

  • 文章词与说书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宋八四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单弦 大鼓 说书 杂耍

    与同学玩伴外出游玩,率多至南市场,特称为逛市场。尤以在相声、说书、单弦牌子曲园场,每每留连不去,以雅俗共赏,老幼咸宜,荤素孱陈,极具兴味。某些事物,迄今犹不能自记忆中抹去丝毫。玆仅就题列各项,举以助谈:一、单弦单弦就是所谓八角,而所用的弦子,虽名「单弦」,但并非只有一根,只是在拨弄时,一指到底,而使其发出复音而已,再配以唱吟者手中的八角,就更见悦耳。所唱的唱词,也都是典雅的乐府成词,非卑俚之可比。但也有唱些轻松笑闹的,如「五圣朝天」一曲,内容是假拟了

  • 文章對川劇的認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丁宗裕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川剧 研究 唱腔 锣鼓帮腔

    结束以后,各省返回家鄕的外省人士,津津乐道于川剧的也大有人在。川剧中的唱腔共分为五种,即昆腔、高腔、胡琴腔、弹剧、灯剧等。高腔在川剧中占百分之八十,是由宋代的南戏演变而来,淸乾隆李调元的「雨村剧话」中说,川剧的高腔是由江西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的。高腔从曲牌音乐上,保存元、明的乐曲细致的生动,刻划人物和表达情感,都有优美的技巧。高腔不用乐器伴奏,只用一副板子调整节拍,有时中间加上一㸃锣,末尾用帮腔结束,这种唱腔结合着四川话,抑扬之处,比之其他地方方言来得大

  • 文章故鄉的戲典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文明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梆子戏 花鼓戏 渔鼓 洋琴 昆曲

    喜庆祭典,便花钱请个戏班子来,在村头上柳林荫里,竖起几辆大车,搭上木板棚架,围上芦蓆布幔,就是戏台。只要戏台锣一打,声闻数里,附近村庄上的人很快便集拢了来,站在台前欣赏。上午演两出戏,下午还要唱半天。有时为避免炎热,或顾虑农人白天没闲空,夜间还加演一场呢,眞够意思。据说有位少妇,中午待家人用过饭时,就听到锣喧天的开戏啦!急忙收拾餐具洗刷完毕,到床前抱起半岁大的孩子就向戏台前跑。当经过南瓜地时,不愼跌了一跤,爬起来抱着孩子再往前跑,忙站到戏台前去看戏。过了

  • 文章川剧锣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锣鼓 川剧高腔 三庆会 抓锣鼓 改良川剧研究班

    打唱打唱,三分打,七分唱;这意思是说,先要打响了,然后才好唱。所说打唱的打,自然并非武打的打,乃是指打锣的打。打唱的打,既然属于锣方面,那我们就来谈谈川剧的锣。这里谈的,不仅限于川剧锣的种类,也包括它的性质,和它在剧情中发生的效用,渲染或烘托各种感情。川戏的剧中人,无论表达任何思想感情的动作,都离不开锣家伙伴奏,诸凡喜、怒、哀、乐、哭、笑和呼天唤地时,无一不用锣加强剧中人感情之流露与增加舞台气氛,这是与平剧无法相同的地方。因为平剧有其他音乐

  • 文章艺蕴乡梦石奇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8期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沉映冬 石鼓奇缘 讲评 何广棪 石鼓文

    编者按:被誉为「艺文大使」的本会监事沈映冬乡长,长年奔走海外,其新著《石奇缘》一书,书中主人翁乃吾邑乡先贤明代安国(字民泰),首篇标题即称『国泰民安』,开宗明义,文笔流畅,内容精辟颇富可读性。同乡如索阅,可附回邮十元,由本会寄赠一册,(五十册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 文章史料丰富图文并茂石结缘在无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3期  作者:張鐵民  出版时间:1995-11-20
    关键字: 《石鼓文》 明代 安国 郭沫洛 石鼓

    沈映冬乡长续送本会石奇缘书三十册,便利诸位乡长索阅。函索附回邮邮票十元,赠完为止。

  • 文章同安车

    来源期刊:《同安》 第42期  作者:陳樹碩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文车 武车 民间歌舞 蒋大厚 黄写摇

    同安车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民间歌舞,根据流行地区不同和时间先后,有文车、武车,演化车和新车各种类型,据新墟金柄黄章愿、黄写摇,澳头苏丙西,蒋大厚,潘涂林金星等老师傅口述,各有其起源:一、文车:俗称车弄,又称弄车,起源于古代新圩鄕,相传古时新圩有间夫妻豆腐店,质量好,价钱公道,生活过得不错。夫妻俩,白天卖豆腐,买原料,倒是很好过日,只是晚上要磨豆浆,经常磨到三更半夜,既辛苦又无聊。老夫妻夜夜围着石磨转,就边推磨边哼民歌,相互嬉戏对唱,取乐解闷

  • 文章天沔花戏的道具和服装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作忠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天沔花鼓戏 花鼓戏服装 花鼓戏道具

    天沔花戏是流行湖北江汉平原的一个地方剧种。江汉平原属滨湖地区,常遭水灾,每遇灾荒,百姓外出逃荒,即以敲碟唱曲、打三棒、采莲船等民间艺术形式卖艺谋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成有故事情节,有简单人物形象的『沿门花』或『地花』。也有背着木凳,推著挂有锣的小车,边敲边唱的,称为『架子花』或『推车花』。也有三五人一班,用几张方桌拼成舞台,演出一些对子戏、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称为『平台花』或『推平台』。后来发展为『七慌八忙九停当』演出班子,竖立

共177条记录 1/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