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雄共返回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雄怀古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蔣連珍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高雄 怀古

    兵、刑、禮、吏、戶、工、同,君明相賢國運興;雨順風調民安樂,萬家笙歌慶昇平。

  • 文章高雄市浠水同乡会成立经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高舫先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浠水同乡会 高雄市

    下,早日完成反攻复国的大业。先是本县前县长高浪钧鄕长多人,轮流出资,于每年农历元月九日,假本市近郊义永寺春祭在台逝世鄕长,并备春酒以敍鄕情。至民国六十六年农历元月九日聚会决议,为减轻轮流出资的负担,筹备基金若干,作为尔后联谊之用。当即募得新台币五万二千元。至民国七十一年农历元月九日聚会始决定筹组高雄市浠水同鄕会,并公推李大光鄕长负责筹组签署发起事宜。民国七十二年三月七日,呈报高雄市政府,经奉高雄市政府以(72)高市社局一字11662号函准予筹组。民国七十三年农历

  • 文章暑假南台灣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台南游 高雄揽胜 游记

    牙膏等,尤其咸的冰捧吃起来另一种风味。不过这里以盐山与盐屋较出名。盐山:占地二公顷,高二十公尺,堆储之盐五万吨,巿値估计约新台币一、二亿元。台湾晒盐于民国九十一年画下句点,这个盐山是台湾三三八年晒盐史最后一批产品,所以値的纪念与参观。盐屋:面积二十三平方公尺,门窗由五百四十块盐砖砌成,是全国第一栋以盐为素材之建筑物。门外有圣诞老人和驯鹿,好似置身北极圈。高雄揽胜笔者自民国四十六年至七十一年在屛东工作二十五年,此期间因屛东距高雄近,因此星期假日就去高雄游玩

  • 文章赴台散記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9期  作者:陳東夫  出版时间:2003-09-15
    关键字: 台湾 散记 参观 高雄港 灯塔

    浅蓝,有的近于绿色,在阳光的折射、海风的吹拂下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高雄港是世界五大港口之一。到达的当天下午五点,汽车载着我们去西海岸看海。防浪墙堤内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西子夕照」四个大字。其时太阳斜照,海风轻吹,水波轻拍堤岸,游人如织,还有人握著鱼杆在堤边钓鱼。总以为大港口,会风高浪急,谁知大自然神工鬼斧,在这海湾的右上方拖了一脉山尾,在湾中又添了二点小岛,减缓了东南西北风,让这一处海湾成了杭州的西湖。翌日,我们又来到了台湾岛的最南端看海,这里就是著名

  • 文章同鄕動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期  出版时间:1971-04-15
    关键字: 同乡动态 高雄 蒋如瑶 画展

    高雄市武进同乡大团聚王家楣鄕长及其四公子季猛(留美法学硕士)联合设王氏法律事务所于高雄市、业务鼎盛,誉满寳岛,历任高雄市律师公会常务理事,为自由中国有数之名法学家也。四月八日,王氏父子函邀高雄市武进同鄕、朱荫油、侯斌彦、屠栋、闵君雄、杨仁初、张云鹤、许岱、沈克琴、许浩然、徐树芳、戚家祥、施介福、朱鳌大、方正文等十六人于高雄大东园餐馆欢聚,鄕音鄕语,亲切畅谈,宴会自六时半至十时始尽欢而散,由王氏父子作东,下次将由新闻报社长侯斌彦柬邀。玆将王氏父子邀请函分录

  • 文章旅高湖北同鄕七十一 二年冬令祭祖 春節團拜盛况紀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8期  作者:安僧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祭祖 团拜 高雄市湖北同乡会

    前言湖北旅高同鄕会之设立,缘于民国卅八九年,大陆戡乱军事逆转,随政府播迁来台之军、公、敎以及义民、难胞等鄂籍同鄕为数甚众,为连络情感,互助合作,办理公益事业,造福同鄕,由旅高耆宿陶子卿(钧)鄕长出面号召,着手领导筹备,迄四十三年十月,经高雄市政府颁发高市民社字第〇二一五号立案证书,始正式成立。其后,陶公北迁,由萧树川、王天池、胡光诸鄕长相继领导。迨六十六年淸明祭祖后,举行会员大会,改选理、监事,选出中国晚报董事长兼发行人刘鄕长恒修先生接任理事长,着手增加

  • 文章武漢有條台北路濃濃一街台灣味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2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台北路 高雄路 新闻报道

    地处华中的湖北省会武汉,拥有全大陆难得一见的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台北路」与「高雄路」,不仅如此,街上各个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商店,更吸引著台湾客商到此投资与流连,也慰藉著台湾游子在武汉的思鄕情怀。其中,较早建立的台北路,繁华雅致,与高雄路的清幽宁静、成明显对比。两条路近年来名声雀起,已成为汉口新的景观街道。台北路建于一九七八年,全长一千五百公尺,原名安定路,为细沙石路面。这条路以前是汉口铁路外的湖淌之地,一些湖北省内县城进城务工者筑墎群居于此,故一些地名

  • 文章山东人在高雄(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高雄 山东人 人物回忆

    十九、昌邑韩石秋韩石秋,以字行,山东省昌邑县人,民国二年一月八日生。山东省立第一鄕村师范毕业,曾任四维中学敎员。七七抗日战事方兴,参加三民主义靑年团及山东抗日名将秦向村游击部队,转战鲁南各地,对日宣传抗战工作,著有劳绩,贡献殊多。民国三十八年来台,初任敎台湾省立高雄工职授国文,对家境淸寒、流亡学生无力缴纳学费者,多暗助之,现职敎师安徽王飞腾尝道为昔时求学穷困为受益者之一。嗣转任高雄二中、高雄海专兼授书法国画,再转道明中学高中部任敎。退休前后任高雄

  • 文章高雄山东社区的哀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蜀桂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高雄山东社区 生活状况 不公平待遇

    高雄市小港飞机场旁有山东社区,区内包括山东、靑岛、济南三村。矮小的房舍、狭窄的巷道住了一千多户人家。廿多年前,三村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为山东人,且绝大多数是靑岛人,形成山东社区的原因是居民都是第二被服厂员工。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被服厂是军方成衣厂,三军官兵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衣物,都由被服厂提供。台湾原有三家被服厂,在罗东的第一被服厂,从西安迁来,专做空军军服;高市市中一路第三被服厂从上海迁台,专做海军军服;由靑岛撤来的第二被服厂则专做陆军服。近年来第一

  • 文章山东人在高雄(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山东人 高雄 人物回忆 小传

    授甘肃武威地方法院检察官。二十七年四月,调任甘肃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推事。三十年二月,调升甘肃武威地方法院院长。三十四年六月调甘肃高院第六分院院长。民国三十五年八月,调任台湾高雄地方法院院长。时台湾沦日五十一年甫于去年(三十四年)秋重归祖国版舆,十二月二十四日始由司法行政部派冯正枢代院长接收,设备、人员均甚简缺。按日据时期高雄地方法院院址原设本市鼓山区山下段,即现在法院看守所现址,因遭盟机炸毁,不堪使用。光复接收后,乃先假五福二路省立高雄商业职业学校办公。六月

共46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