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饮食习惯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東人之歠食居住增福益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邱裕華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饮食习惯 饮食健康 特色菜

    食爲民天,故不可一日無食。食並非僅求果腹,菽水之歡。食不但要品味講究,並要食前方丈。食要細嚼爛嚥,膏脂之品,若杯盤狼藉,狼呑虎嚥,不但益尠,而加重腸胃負擔,減損腸胃機能,食時不但要敬規矩,取乾糧,叨就菜,切戒亂翻,應由己之面前撮擷,以養成守法重規,知耻守份之良好習慣。各種食品,佐膳菜餚,做時應講究滋味營養,樣多味美。生元在營養上佔重大價値,益身健康,動物植物者,均係如此,不能忽視或缺。食應保持平衡,如水長流,應忌屠門大嚼,力求啖飽有方。食有葷素之別,但均...

  • 文章故鄕隨想錄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故乡回忆 风土习俗 饮食习惯

    鄕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客在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己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唐,劉長卿 新年作

  • 文章河南的菉豆與擀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2-08-25
    关键字: 豆类盟主 中原绿豆 饮食习惯

    在政府積極倡導發展農村經濟,推行農業革新,種植高價農糧雜作聲中。談談菉豆作物的「價値」及其在中原民食中所佔的比重當非毫無價値的事。黃河中下游的原野,到了夏秋之交,靑紗帳起,綠縟豐茂,碧波擁浪,大地呈現着一片翠綠的靑色,在各種秋禾雜作中,要算是「豆家」的「族類」最繁了;菉豆、豇豆、大豆、小豆、黃豆、黑豆、靑豆、紅豆…等,眞乃「族繁不及備載」。在這衆多的豆類「家族」中尤以菉豆爲「大宗」,它在中原地區是豆類的「盟主」;雜糧的翹楚,旣多且優,物美價廉,營養價値特...

  • 文章塞下秋來風景異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易叔寒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塞北 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 名胜古迹 地貌

    一、塞北秋風·草黃馬肥一個自幼在南中國長大的人,對於塞北的一切,可說是相當的隔膜。對於塞北的一知半解,大半都從詩文中得來。讀「胡地玄冰,邊土慘裂」!「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卽飛雪」。這些印象在腦中極深。因此只要提到了塞北,不由便想到那些地方不是冰天雪地、一片荒涼;就是黃沙滾滾,大漠無垠。可是,我又不能不奇怪,數千年來,中國的外患,十九來自北方,到底是爲了什麼原因呢?後來,我從書本中得到了一部份答案,知道塞外並不是完全如詩文中所形容的那樣荒涼;在那一大片...

  • 文章太原清蒸羊肉和碗蒸米飯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吳文蔚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太原饮食 相关介绍 饮食习惯

    探親到了太原,少不了要多玩幾天;太原是山西省會,現在的人口高達兩百多萬,以前的城牆已經沒有了,放眼望去,到處是人潮汹湧,脚踏車塞滿了街道,熙熙攘攘,別有一番景觀。幾天玩下來,分訪了故親好友,遊覽了各處的名勝,閑暇之餘,唯一可述的就是吃飯。山西省會太原的麵食種類之多,味道之美,作法之精,在北方各省,早已出名,不必細說。最奇的是這次到了太原,足堪稱述的,不是各種麵食,而是淸蒸羊肉和碗蒸白米飯。先說白米飯,走遍各省,都是煮飯,惟有川黔兩省,是用蒸子煮飯,而太原...

  • 文章浦東瑣談(續)

    来源期刊:《浦東》 第13期  作者:陸志明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饮食习惯 台湾菜 茶馆 家乡菜 宴客菜肴

    離鄕三十年,長念故鄕「味」民以食爲天,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生四大基本需求,確以「食」爲第一,我也不會例外。尤其我更具有偏食習慣,對於其他衣住行,都可隨便,惟有吃的一項,卻特別嚴苛,總覺得自小吃慣的東西,特別喜愛。記得民國三十七年五月,因偶然的機會,到臺灣省政府衞生處工作,當時一切都感到新奇而有趣,只是吃不慣臺灣菜。還記得有一次江蘇省立上海中學校友會在桃園聚會,由當時新竹縣長鄒淸之校友設宴招待,雖然水陸雜陳,羅列滿桌,但卻感無下箸處,結果只勉強吃了個...

  • 文章家鄉過去的生活槪況(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續光清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生活概况 饮食习惯 相关简介 水与火的使用

    的地方,只好到山下或河畔的水井中取水。该处水井虽浅,但囘程必须上坡,近者尙勉可肩挑,远者实太辛苦,则须采用驮水办法,每一毛驴,驮水桶两个,桶上有固定木盖,开有方孔,水装满后,塞以木塞,然后驮运囘家。在每家院中,多有一高约四尺,径约二尺多之陶质水缸,用以贮存挑来的井水,1/3埋在地下,2/3在地上,如是在地面上二尺多,无论挑来的水倒入或用小木桶提取,均较方便。又在冬天地上部分,尙须围以芦席,席与缸之间,并填以谷壳保温,期水缸不致因缸中水结氷过厚而胀裂。在昔取火

  • 文章鄉思摭譚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蕭良飛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家乡风俗 饮食习惯 民俗节日 儿时游戏

    在禮「在禮」或稱「在家禮」,究竟是個什麼名堂?是宗敎?抑或是社團?我不太淸楚,但却由於我的父親是在禮的資深引進師,我跟他在外頭參觀過就是了。我父親不嗜煙、酒,只是吃茶,他有一把康熙年間的瓷茶壺,壺裡結着石卵般的茶垢,由於這些茶垢的存在,就是不放茶葉,只要沖進去白開水(這把寶貝壺,只准用燒開水的大洋鐵壺把開水沖進去,不讓用勺子把大鍋的開水灌進去,是何原因,迄今未明)也會變得黃澄澄的淸香撲鼻,父親平時很珍惜他,除了以茶會友,用來招待在禮的人員外,別人不可以隨...

  • 文章糟缽頭

    来源期刊:《浦東》 第15期  作者:隨波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饮食习惯 中西方差异 秃肺 猪内脏 糟钵头

    在歐美吃過洋麵包的朋友歸來談起,外國人不吃豬、牛、羊及鷄鴨等家禽的五臓六腑把它煑成罐頭餵貓狗。外國的貓狗該是幸運畜類。外國人爲什麼不吃內臟,據說是基於衞生的理由,這理由是否成立?實在使人懷疑。我們的飮食習慣,這些五臓六腑都是美味的食品,尤其是我們大陸江南人,連魚類的內臓也爲特嗜,江浙菜館中的一味「秃肺」,更受人歡迎。目前在一家上海本幫館子吃到,幾位上海朋友寧願捨鰻魚甲魚而爭食。豬的內臓有一味「糟缽頭」也是一大特色。可惜這裏江浙菜館中能夠做得合乎標準的並不...

  • 文章食事瑣談

    来源期刊:《浦東》 第19期  作者:陳肅之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陈肃之 江浙菜业 餐饮业 饮食习惯 水果

    陳肅之鄕長是拓展臺北市東區江浙菜業的一大功臣,本會每月聚會現都在他經營的泰豐樓舉行。他以士林從事餐飮業,「經濟日報」稱他是餐飮業一大黑馬。這篇文章談的是臺灣二十多年來吃的變化。(編者)近二十年來,我國經濟繁榮發展,國民所得大幅增加,國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以吃聞名世界的中國人,在飮食方面改善進步得最快最多。以臺北市爲例,餐飮業和麵包店的成長最快,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根據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最近公佈的統計:臺灣地區國人食物的營養水準已顯著提高。從質的方面分析,...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