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南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沿著蒼南海邊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3期  作者:鐘山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苍南 闽南话 沙埕 旅行

    汉要东瓯王胁从,东瓯王却把刘濞杀了将其头颅献媚于景帝。刘濞的儿子刘驹为报杀父之仇逃到闽越劝闽越王派兵灭东瓯国。纪元前一三八年东瓯国败于闽越,四万瓯越人举国迁徙庐江郡,那是温州历史上最早最大的移民,温州的真空是由福建人填补的。苍南人信仰基督教不少,一位乡镇干部的家里贴著「上帝/我们的主」这样的门楣。基督教对人的欲望追求比佛教宽容。省了好些仪式和清规戒律。九十年代估计温州的基督教徒约有六十万人,现在恐怕不止这个数字了。苍南有多半人口通行闽南话。这要追溯到唐末

  • 文章台语与闽南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语言 台语 闽南语 学术研究

    血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为构成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条件。台语是指通行于台湾的语言,即指占全岛绝大多数人口的福佬人的语言,也就是指的闽南语。闽南语是通行于闽南一带的语言,那是包括泉州语、漳州语、厦门语以及逸出在粤地潮州、汕头的语言。约四百年前,世界移民潮兴起,在西方则有英国淸敎徒跨越大洋,移民美洲;在东方则有闽南泉州、漳州两地的人跨越海峡,移民台湾。于是移民的母语遂随着移民流播到海外。海外的新天地因着风土的殊异,造成移民新的性格,新的习俗与观念。自然

  • 文章鄉親動態(A)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晉江雜誌社資料室啓事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闽南乡亲 闽南同乡联谊会 晋江杂志 晋江同乡资料

    晋江杂志第四十期第二十六页刊有「闽南旅外乡亲家庭调查表」格式,有不少闽南乡亲热烈响应,详填寄下,至为欣慰,除逐期加以介绍外,并编号存档,备供参考。凡我闽南乡亲,请依式填送(表格请影印一份照式填写),将来「世界闽南乡同乡联谊会」一旦组织成立,亦可作为通讯资料也。□黄忠乡亲,现年五十七岁,福建省南安县罗溪镇高塘保,师专毕业,服务于花莲县富里乡东竹国小为敎员,兼任晋江杂志驻花莲特派员,夫人陈氏,长女映秋(婿胡镜涛,敎师,外孙胡干锋),师专毕业,现任敎台东市

  • 文章台北市閩東同鄉會計劃修纂「閩東方志」修纂「閩東方志」計劃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1期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台北市闽南同乡会 《闽东方志》 学术研究

    閩東地區爲福寧府屬,原乃福建省之第一行政區,嗣則改稱爲第八行政區。本年六月間,台北市閩東同鄕會理事長陳嗚鑾先生擬有修篡「閩東方志」計劃,誠盛事也,特爲刋出如右,亦冀付諸實現。

  • 文章源遠流長的「福佬話」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陳香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闽南话 方言 风土人情

    「福佬話」的源遠流長,已成不爭之論。因爲,事實勝於雄辯,「福佬話」非僅可溯至中州,而且還可引伸得更遐更闊。如食古不化的死抱定孟子所說的「南蠻鴃舌」,指的卽是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以至於宋,先後落籍在閩、粤之軍民所操的語言,管見以爲不然。「福佬話」的語彙,揉雜繁複,不但是沒有根柢的人所難體會;就是專家學者,欲求具體而系統的瞭解,也是談何容易的。不信,且參閱後面一系列的扼要探原。打扮——裝飾曰打扮。中原雅音:「今俗以人之裝飾爲打扮。」暢——得意曰...

  • 文章闽南同乡会会务活动影集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1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闽南同乡会 会务活动 合影留念

    台北巿闽南同乡会会务活动影集(一)(注:台北巿闽南及德化同乡会欢迎乡亲蒋德明(前排右三)来访其右为王主任委员超英其左为施理事长宪章)(注:八十七年七月十八日第七三次联谊餐会施理事长(后中)陪同主人李议员仁人(后左)晋江同乡会杨理事长纹生(后右)向客人敬酒)(注:八十七年七月十八日第六次理监事会出席人员一瞥(右及下))(注:福建省对台办副主任郑素文女士(右)来访,施理事长宪章(左)致赠礼品)台北巿闽南同乡会会务活动影集(二)(注:左上: 施理事长(中左)与

  • 文章略谈闽南之与台湾关系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期  作者:黄其祿 出版时间:1982-11-01
    关键字: 历史考究 闽南与台湾关系 反清复明 郑成功

    先说二者关系台湾史志说长好,说不长也好,据台湾通志编年,当自三国吴黄龙为始,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但若必欲言之有物,记之有事,而其人其事,较为庶众所知者,则必称郑成功,郑距今三百余年耳。成功之先,有颜思齐、郑芝龙等,来台拓始,稍后有荷兰人据澎湖,入台湾南部、西班牙人自淡水入台湾北部。此二外人,皆为时甚暂,郑成功战败荷兰人,以台湾为反淸复明基地,拓殖建设,奠定邦基,阙功甚伟,影响深长、我之所以作此言者。乃欲使吾闽南人,不可妄自菲薄,须知两者关系密切之不可分

  • 文章洞头民歌三首(闽南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5期  作者:紹結  出版时间:2014-10-01
    关键字: 民歌 闽南语 白底船 渔民生活

    ㈠行船真艱苦行船真艱苦無風要搖櫓吃粥配菜脯沒錢賺給某㈡白底船新造白底頭尾紅搖櫓架槳駛布篷三日不到大岙港家内吃用靠啥人㈢網艚艚網艚早起開嘴嘟討海人十個九沒某候等幾時海路好積蓄銀錢再娶某

  • 文章你敢教我「滾回去」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丁連淑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闽南语 汉文诗词 传统文化

    我是闽南人,又出生于台北市,使用闽南语的任何词汇应该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二十年前我重回职场,办公室里的同事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与族群,因此大部分都以国语沟通为主。原因是各地有其不同的方言,即使同为闽南人,也有口音的差异。举例而言,台北人说「鱼」,发音「」,即二声「狐」,中南部却说「」。加上孩子在学校都以国语沟通,自然而然在家中大部分都是用国语,因此闽南语有些比较少用的词汇便逐渐忘记了。自从去年我到社区大学上「汉文诗词」后,帮我在闽南语这方面恢复了若干记忆

  • 文章谈硏闽南方言汉字写法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7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方言 土语 闽南语 文字 文明

    语言:用口头表情达意的话。方言:地方的土语。文字:人类用来表示观念,代表语言的符号。土语(土音);流行在一地方的语言。韵:语音中包含原音的后半音。调:音的高低。声调:腔调。闽南语亦称「河洛话」,就其语言名称历史渊源来探硏:河洛乃吾中华民族发祥地带,也就是黄河流域(黄河南岸和洛阳一带)。流行在河洛地方的语言(土语)就称为河洛话。由于中原一带发生战乱以及天灾地变的关系,遂向南方开始作好几次的民族大移动,终于大部份的河洛人定居在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和漳州府一带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