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阳节共返回9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阳节杂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10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重阳节 传说 习俗

    岁月如流,閙烘烘中秋节,过去未久。紧接着,重阳节旋踵。农历九月九日,订为重阳节,由来甚古。按「九」是阳数,故称重阳。每年斯时,不分男女老稚,莫不结伴登高,漫步山径,丛菁密篁,怡情悦性,迄成民俗之一种活动。然而重阳日,何不戏水弄潮,偏翫登山?依据「续齐谐记」所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多年。一日长房忽告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难,速告家人应变,而且无论何人,均须制绛包,小包囊,贮茱萸,系臂。届日登山,飮菊花酒避灾」。桓景遵师命,九月九日,率眷登山,飮

  • 文章九九話重陽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重阳节 习俗 茱萸 古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阳节。重阳又叫『重九』。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重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因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宇宙间的各种现象。九月九日是阳月阳日,两阳相逄,故而得名。重阳是个古老节日。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有个桓景,跟随名士费长房学道多年。有年重阳前夕,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汝南会有大灾难。你赶快回家,叫家里人缝制红色小袋子,内装茱萸,挂在臂上

  • 文章家園戀曲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作者:大章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登高 重阳节 恋曲 夕阳

    一面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耀武扬威,状极滑稽而可笑!这一天吃的艺术点缀佳节气氛总之;这一天的快乐,给予每个孩子们以永不磨灭的记忆,——故鄕夕阳无限好!其次:「重阳节」这一天,在福州也算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不外吃、玩两个字,前头说过了玩的方面,现在再让我补述,这一天吃的艺术吧!来点缀佳节的气氛。

  • 文章高湖農村的九月重陽

    来源期刊:《闽聲》 第27期  作者:漁父 出版时间:1968-11-15
    关键字: 农村 重阳节 捐募 演戏

    重阳节(旧历九月初九日)在我们福州南门外高湖鄕,一般都叫「九月重阳」。这个时候秋收已毕,谷仓满载,农村是一片好光景。农民们确也需要一些娱乐和轻松。「九月重阳」在南门外一带,是很有名气的。年岁好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月或且更长的演戏和公开的赌博。因演戏而召来了许多客人,因之有了睹博的伙伴,因公开在一处的赌博,而有抽头的行为,有了抽头的收入,就有了演戏的经费。乃是因果相承,戏一直演下去。农闲中轻松娱乐九月重阳长期演戏的结果,造成了各戏班在此比赛的机会,各戏班在此

  • 文章乙酉年重陽登高樂無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2期  作者:王伯年  出版时间:2005-08-30
    关键字: 重阳节 登高 抒情 敬老

    秋高氣爽好風光,你文我武名更揚,含飴弄孫天倫樂,玉桂綻放滿園香。寒風習習透凉意,百歲人瑞不老仙!高歌同飮三杯酒,九月初九是重陽!少壯打拼天下闖,成家立業子孫旺,敬老尊賢老人節,登高歡暢醉一場。花開花落催人老,歲歲重九步步高!老驥伏櫪志彌堅,清風邀呤白頭章!

  • 文章滿城風雨話重陽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2、23期  作者:秦慧伽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重阳节 风土习俗

    渐变成赏菊飮酒,所以有菊节的名称。郭元振诗云:「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王维九月九日忆兄弟诗:「独在异鄕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揷茱萸少一人。」更是尽人皆知。荆楚岁时记也说佩茱萸飮菊酒令人长寿。㈡白衣送酒:晋诗人陶渊明是以爱菊好飮出名的。他有一次过重阳节酒瘾大发,但是家中没有酒了。他只好坐在菊丛中,摘些菊花在手里等着有人送酒来。等了不少时候果然看见来了一个白衣人,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他送酒的。渊明大喜过望飮到沉醉。他有「九月闲居」和「已酉

  • 文章浠水重陽習俗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1期  作者:高舫先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浠水县 习俗 重阳节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叫做重阳,又叫重九。据魏文帝与钟繇书说:「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进,故曰重阳。」可见重阳节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汉俗这天飮菊花酒,祓除不祥,于是又叫「秋祓。」东汉,桓景登山避难,于是后人把这个节日称为「登高避难节」,简称「登高节。」西晋陶潜喜欢在重九赏菊,因此也有人称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由于荆楚一带人们喜欢在九月九日这天「野餐」。所以也有人把这天叫做「野餐节。」唐德宗因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练骑术,规定九月九日为

  • 文章重阳节的故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吳宏仁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重阳节 风土习俗

    农历的九月九日,俗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朝初年,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惨害之后,伺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后来嫁给了平民为妻。有一次曾谈起从前在宫中,每年的九月九日,飮菊花酒,吃「蓬饵」,带茱萸,以祈求长寿的故事。这一习尙到汉朝末年便已在民间流行开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在给友人的书信中,特别提到重阳节的事情,后来到了晋代及南北朝,重阳登高。就大为盛行起来,成为当时的一件雅事。重阳节应景的事物

  • 文章『九重粿』與『煎餅』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食米 重阳节 豆芽 点心

    乃是「重阳节」孩子们必买之食物。至于「煎饼」,其做法与今天台湾食摊所做的「蚵仔煎」类似大同小异,是用米浆,加入绿豆芽、韮菜、鸭蛋、肥肉,再调以少许食盐,放在平底锅中,用油煎到些微焦黄时,把它合起来即可起锅,趁热吃,其味又香又酥,十分可口。这是「重阳节」应时点心,当日若不食此物,似有负此良辰美境了。因此「九月九」那一天福州点心粿店,莫不趁机应市,民家亦有自行煎吃的,以示渡此佳节。

  • 文章偶感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6期  作者:顏新瑾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偶感 诗歌 重阳节 祝寿

    人生八十不为稀,几度艰危始觉非。自性不迷般若智,尽心知命圣圣几。解脱应自看闻起,放下才能自在飞。回首来时风雨路,休将白发对征衣。(客岁重阳节,鄕亲为八秩以上长者作寿,作者有感即席作此诗—编者。)

共90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