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酱菜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48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0-12-10
    关键字: 听说书 酱菜 扬州酱菜

    九十七、听说书说书为民间艺术之一,多藉茶坊作场所,亦有专设之书场,时间为午后或晚间,约两小时,扬城咸在教场附近,四鄕如仙女庙、邵伯、瓜洲、大桥等鎭亦有,场主延聘说书先生,若戏院之聘演员,名角需半年前即约期预聘,所说多为旧小说,近代如康国华及其子又华之三国演义、载显章之西汉及西游记、郎照星、照明之绿牡丹、张少夫、幼夫之絃词,均甚著名,尤以王少堂之水浒、驰誉大江南北。闲消遣,半日坐书场,两部双西羣说戴,独家三国世传康,水浒首推王。九十八、制酱菜扬州酱菜,驰名

  • 文章泡菜及其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8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乡俗 泡菜 甜菜 酱菜 腌制 食物

    日常取食,如萝布、黄瓜,豇豆之类。泡菜须注意保养,湿手、湿筷子,不可入熟水坛,严防盐生白,泡菜软而不脆,表示盐水已坏。坛荷每隔二、三日,要换淸水,并加淸洁处理。盐菜:此类为干藏菜,如冬菜、大头菜、萝布爪爪之属。干藏之菜,作好以后,放入坛中,压得紧紧的,敷一层洁净稻草,再覆数层厚大之笋壳叶,再加竹片固定之。坛子敲去坛荷,倒放于注有淸水之钵内。严防空气进入,如罐头然。酱菜:用菜洗净,晾干水气后,投入酱坛子中,如生姜、红萝布、瓜类、刀板豆等。酱菜可久储,多以黄泥

  • 文章故鄉拾穗(四八)農業槪況——瓜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故乡 黄瓜 胡瓜 酱菜 制作方法

    黃瓜是蔬類蔓生之草本植物,家鄕農家,不問貧富,均於家居附近之菜圃內種植之,多少則依一家之人口多寡而定。因其是蔓生,所結之黃瓜水份又多,如任其蔓遊畦地上,則所結之瓜附着於地面,一經潮濕,便易遭腐爛,爲此農家均以拇指粗之竹竿,交叉搭成竹架於畦面上,以引其藤蔓遊伸至架上,所結之黃瓜便一條條懸垂於空中,免致有受潮濕腐爛之虞。因爲黃瓜可以生吃,童年時見瓜現花落時,即每日至畦間向架上瞭望,希望黃瓜能長得快一些能早些進口大嚼,故架上黃瓜共有若干條,孰長孰短,孰高孰低,...

  • 文章九江名名優物產——豆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九江 地方特产 豆豉 黄家酱菜店

    与姑塘隔油湖相望的湖口、都昌盛产黑石,个大粒圆,营养丰富,是加工豆豉的良好原料。清初,当地一姓黄酱菜作坊,将黑豆买来,经过细心挑选、漂洗、蒸煮,盖上稻草,让豆于发霉,约莫十来天,将发了霉的豆子取出,用清水慢慢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晒筐或芦席上翻晒,再装进木盆盖好约十来天,豆豉便加工完毕。黄家精工制作的豆豉,色泽黑亮,香味浓郁,美味可口。庐山、星子、九江等地百姓、餐馆都喜欢用这种豆豉烹饪「豆鼓烧肉」、「家鄕豆腐」等菜肴。经过逐年发展,当年在姑塘鎭制作豆豉的作坊

  • 文章惠民風光(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馮連選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故乡特产 风土人情 酱菜 面食点心

    土产食品:家鄕惠民的土产食品、计有各种酱菜,各种面食,各样点心,以及烧鸡,羊肉、香肠等等。㈠各种酱菜如酱磨茄,医包瓜,酱莴苣,酱什锦茄泥、医黄瓜,酱花生仁,酱杏仁等,制法约记如次:⑴酱磨茄:将约一斤左右之新鲜生茄,摘下之后,用新砖慢慢磨去其皮,不能接触铁铜之器,放入甜酱缸内约半年,全部变成绛色,烂如春季煮熟之地瓜,吃时加少许香油,其味异常甘美,百食不厌,为我山东各地所产磨茄之冠,凡各地旅客到惠民,无不购买一两篓带去。⑵酱包瓜:将秋后瓜园拔蔓子,采下之甜瓜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