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返乡抗日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代英傑馬成龍(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李恩棠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马成龙 家世求学 习武从军 返乡抗日 英雄事迹

    一、引言六十五年暑假,我到台中金山街去拜谒张司令景月,谈话间,说起保安二十七团的往事,讲到团长马成龙,我就说:听说马团长的公子在台湾,现在不知他在那里,情形到底怎么样?司令是不是知道。他说:马腾云现在凤山军校服务、详情我也不知道。我就说:如果司令知道他的通信地址的话,可以写信给他,请他把马团长的事略写一份寄给我。我想写一篇关于马团长的文字,须要把他的家世情形,多知道一点。再说,我跟马团长待了很多年,所有抗日剿匪战役,差不多我都参加过,总想把过去的事蹟,眞

  • 文章追悼宋瘦秋老鄕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宋瘦秋 研习书法 抗日战争 博爱院 返乡探亲

    宋老鄕長,名鏡波,字瘦秋,江蘇灌雲人士,出身於農村,有田數百畝,家境小康,生於民國二年,其幼年時期,國家即處在動亂狀態,先有軍閥割劇、地方土匪作亂,後有革命軍北伐,家鄕未曾一日安寧,繼之日寇侵華,經過八年抗戰,年輕人出外求學不易。宋老先生亦不例外,除在少時由熟師授業之外,完全是靠自己硏修成功,堪稱爲第二個王雲五,精通古老文學,對詩詞造詣頗深,尤其是書法,下過很大工夫,善於篆隸、長於行草,他能作能寫,所以他的作品頗爲識者所喜愛。抗戰期間,避亂於灌東新三莊,...

  • 文章送周賡華同學榮歸鎮海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陳湧濤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周赓华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 往事追忆 返乡探友

    儿孙绕膝而欢腾,享人伦而益延年,其乐有逾此者乎?余幼读韩愈送杨少尹序,文曰,杨侯返乡辄指,「某树吾先人所种也,某邱某水吾童时所钓游也,乡人闻之肃敬,并勉后人应以杨侯不去乡为法」,夫赓华兄今人视之果媲美昔之杨侯欤!(民国八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接赓华兄远自宁波寄我新年贺卡,不违远弃,遂作拙文敬赠)。

  • 文章壬午二次故鄕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灌云建县九十周年 沭阳花木博览会 赣榆抗日 新浦新貌 重阳习俗

    种粮食高出五倍之多,所以这些地方花农,非常富裕,新河鄕有私人轿车者,已有四十多辆,由此可见了。●参观赣榆抗日山十月十一日,受苍梧报副总编辑谈虹小姐、记者魏虹小姐邀宴,另有彭云主席等作陪,席间谈起赣楡抗日山,说得非常好,値得参观一下,决定由魏虹小姐陪我前往,十月十六日晨接获电话,是魏小姐打来的,说今天调到车子,九点来接我去抗日山。魏小姐偕其夫君准时来接我,上了车直驶抗日山,向新浦西北方向,约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抗日山过去的名称叫「马鞍山」,因山上有一块大石头

  • 文章鄕行掠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家乡风貌 返乡探亲 牛山新城 新浦新貌 沭阳街景 新县人家 抗日纪念碑

    ,乃要求司机先生停车,下来参观一番,原来此地为新县也,现改名「朝阳」,座在云台山山脚下。兴之所至,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承女主人答允,欢迎我们参观。楼下是一房一厅一厨房,楼上是两房,上下楼各一个衞浴设备,天井中还有一个小花园,大环境有山有水,门前又有宽濶的水泥建造的马路,住在这里,可说是人间天堂,极高的享受。家中有电视机、电冰箱、四声道电唱机倶有,比比台北住高楼大厦要享受得多了。(五)光耀的史蹟——抗日纪念碑连云朝阳一块抗日纪念碑,遭到开路之摧毁,弃于泥沟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