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趣闻轶事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諧趣方言「賺稈」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王紹滬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 趣闻轶事 方言

    從前,縣城茶陽南來北往的人很多,帶來百業興旺,好些巨賈大商賺了大錢。也有不少小攤小販,本小利微,倒也平安過日;這些人中,有個名叫劉阿迎的小販,在大街上擺了個賣河鮮的檔口,誠信經商,大多當日早上進貨,當日上午賣完。某些小生意者看見迎哥生意順利,竟也改行經營魚檔。很自然,船多碍溪,一連幾天,迎哥的生意清淡了許多,不再那麼好做了。一天黃昏時分,街坊李哥看見劉阿迎收檔時愁容滿面,就問他:「迎哥,今天賣魚生意賺了不少錢吧?」劉阿迎沒好氣地回答:「賺什麼嫌什麼,賺稈...

  • 文章故事三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 趣闻轶事 乡野传闻

    扇面題詞結鴛鴦從前,埔邑某鎮有一位青年,生性聰敏,頗有文才,然而每年鄉試都名落孫山,眼看青春似流水一樣逝去,產生了厭世情緒,在28歲那年春,終於在當地一間寺廟裏削髮為僧,過著朝鐘暮鼓,青燈黃券,念經度日的生活。有一天,來了一位知縣偕同其年方16歲妙齡美貌的女兒前來佛前參拜,拜完出門而去。然而其女不小心掉了一件東西在地上,青年和尚把它拾起打開一看是一把紙紮扇。他馬上拿起筆在扇面上題了一首詞,急忙趕出門去,把扇子交還給少女,少女看了詞頗不理解,連忙交給其父,知縣...

  • 文章落籍漢中書法名家王魯生與于右老的一段軼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王鲁生 于右任 趣闻轶事

    漢中崔永德整理原籍天津王魯生字世鏜,雅號積鐵子,當代書法名家,民國初年被派到陜南巴山腳下鎮巴縣任知事。那是個偏遠閉塞的三等縣,風氣不開,民情非常純樸,十年難發生一件小案的縣太爺,樂個清閒幽靜。原本就有深厚根基和酷愛書法王老,在鎮巴經過十年的書法鑽研,已獨樹一幟,不僅擅長章草,而且專精漢、魏、六朝書法;礙於遍遠,由於「曲高和寡」,無人懂得欣賞和傳播,也就埋没于深山窮林了。一、吳新田也想附庸風雅民國十年吳新田到了漢中,儼然漢王自居,隔年吳要做壽,通知各知事(...

  • 文章火燒石牌樓傳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饒樂先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 石牌楼 趣闻轶事

    大埔縣茶陽城內,有一座為明代進士饒相建造的「南北地卿」石牌樓。饒相,字志尹,荼陽城內人,自幼聰敏過人。十五歲為庠生,二十二歲中廣東鄉試第四名經魁,二十四歲,為明嘉靖乙未榜第七十二名進士。官授中書舍人、戶部員外郎、按察副使等職。是茶陽饒姓的第一位進士。饒氏族人深感殊榮。為褒揚其佳績及豎樣板,激勵族人後來者激流勇進,詩書發家。族人便合全族資力為饒相在縣衙(今茶陽鎮政府)前40公尺處建一座「南北地卿」石牌樓。據筆者及十餘耆耋長者共同回憶,「南北地卿」牌樓有八根約...

  • 文章國色天香話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牡丹 国花 牡丹传说 趣闻轶事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竟誇人間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是牡丹的眞實寫照。牡丹花朶碩大,色利艷麗,有紅、黃、白、紫、粉、藍和罕見的綠、黑等八種顏色;谷雨前後開花,千株萬朶,爭奇鬥艷,咸稱之爲「富貴花」,又有「百兩金」,「木芍藥」、「洛陽紅」等名稱,更有「花王」的雅號。若以牡丹之「氣韻」而論,華貴堂皇,無與倫比,被稱爲「富貴花」並可當之無愧。倘以「氣勢」來看,艷冠群芳,名滿天下,被譽爲「花中之王」堪稱實至名歸。然而就其「氣質」與「氣節」上著眼,可圈...

  • 文章吾埔婦女通稱孺人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留園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大埔妇女统称 孺人 来源 趣闻轶事

    古時婦人,因夫榮子貴而受皇帝封贈者,謂之命婦,命婦可分七級: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普通婦人,則通稱爲某氏,所以別貴賤也。(民國以後,因已廢除封建制度、統稱夫人)惟獨吾埔婦女,則除其夫或子躋身顯官,另有較高之封贈外,其餘悉稱孺人。筆者少時,曾以此事爲奇,詢之鄕中父老,始識其中原涉及一段不平凡故事,特爲表揚於下:考吾邑係僻處廣東東北角之一個小縣,由於境內山多田少,地瘠民貧,故男人多出外謀生,家中事...

  • 文章梅州得名爲「梅」的由來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1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梅州 名字起源 趣闻轶事

    緣起: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日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在梅州市舉辦「客家學術硏討會」參加的專家學者與代表八十多人,會中台北市梅縣同鄕會代表團團長溫懷粦提出:。與會人士要求溫氏將梅州得名由來的「正本淸源」之說,寫為文章廣為宣導。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台北市梅縣同鄕會第十八屆理監事第十七次聯席會讓決議請溫氏撰文在同鄕會第九期會刊發表,俾梅人知之,客家人知之,世人知之。其後得閱香港中流出版社和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一九九五年六月聯合出版的「客家源流探奧」一書中,見其引述...

  • 文章楊直齋義行獲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述夔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杨淮 名贤传记 趣闻轶事

    吾埔百侯楊家,在淸代,科名十分鼎盛,鄕人士稱爲「百侯楊」,和在城的「在城饒」及人口衆多的「張半縣」並稱。在城饒家,以明代的饒相、饒與齡「父子進士」爲代表,「張半縣」的科名,則以淸代的「開邑翰林」張作舟,和南山人先考得解元後捷翰林的張翱爲代表。他們的名字,在明淸兩代都是响當當的。而「百侯楊」之在明代,科名却不十分鼎盛,一直要衍到淸代才出了進士楊之徐、和他的三個兒子楊纘緖、楊黼時、楊演時都中了翰林才更名揚於世。這是因爲第一吾埔開邑,是在明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

  • 文章抓筍蜂的日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吳尚庚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筍蜂 趣闻轶事

    夏天,稻子剛收完,筍蜂早已滿山飛了。廣東省韓江中游的高陂,除了少數可種水稻的稻田外;除了竹林,還是竹林。沿韓江兩岸,會遭洪水淹沒的部份,土地肥沃,種植的都是泥竹。身長壁厚,質地粗糙。是建築上和製造香火棒的上好材料。船到高陂,下了船,沿江岸南走。道路兩旁種植的泥竹,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密密麻麻,仰不見天日。向前望:無垠無盡,看不到出路;往後看,又不見了來處。小孩子走到這裡,往往哇哇大哭。蔭凉透心肺。因爲,竹林下長年潮濕,雜草高達二三尺。中葉舖論兩論錢賣的...

  • 文章閑話徵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留園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联语 征联 趣闻轶事

    聯語雖屬小道,往往可見精思,古時屬對之風甚盛,常有人出一上聯,請人續下聯以考其人之才學心思者。至若公開向各界徵聯,則不知肇自何時?並由何人發起?其辦法大致可分爲單徵上聯或下聯;和上下聯同徵兩類。筆者不敏,謹就所知之徵聯十餘則,介述如下,以供同好。一、抗戰初期,我軍節節敗退,迭失名城,繼之以汪精衞出走,局勢至爲危急。當時曾有人以「一片汪洋,精衞難塡恨海」上聯徵對者,由於聯中嵌入汪精衞姓名,不易屬對,故乏人應徵。事聞於先父柳和公,乃對以「四圍胡虜,漢民忍守愁...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