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苏北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的蘆葦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崇英俊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芦苇 苏北

    我自小在苏北裏下河地区的射阳河畔长大,在我家紧贴著的射阳河支流长达二十二公里的篆河两岸,到处布满了大片的芦苇滩或柳淦(杞柳),面积不下数万亩。每到清明时节,红绿相间的新芦尖就开始窜出解冻不久的河滩与水面,经过七八个月的成长,直到冬至数九方才收割进仓,成为沿岸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眞是令人难舍难忘啊!说起芦苇的益处、功效及当年的贡献,眞是不胜枚举。我的家乡——如今正红鎭(即「五卅」烈士顾正红的出生地)境内,有两个自然村庄,因为它们位于篆河上、下游

  • 文章苏北抗战时之国共合作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8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抗战 苏北 国共合作

    抗日,而在苏北地区之一度国共合作,或系基于彼此生存,相互支援,颇具一致对外意味。民国三十一年,苏北各大县城为日伪盘踞点,江苏省政府及国军部队则驻有兴化,曹甸一线。中共则拥有全面农村鄕野。点、线、面相互箝制,由于运动空间有限,军需民用物资采购不便,国军方面间接派人至黄克诚部洽谈,希望于益林设商业机构,黄亦提出同等条件,互在对方辖区内作商业活动,为苏北地区国共合作奠下基础,及至民国三十二年一月,日伪「扫荡」在即,韩德勤派营长王金坤至黄克诚部,表明韩有与其合作

  • 文章尋根固本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戴文彪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苏北故乡 寻根固本

    苍松有根,长流有源,人也有其自成族系的血胤脉络。人类历史的发展漫杂纷乱,愈成长愈繁复,而如何从中抽取自己所属的一根丝,就成为我们探讨人类整体生命演变和自我安身立命、承先启后的最大凭借—所谓寻根。即使今世膨胀不堪的人类文明尙不得解生命起源的奥秘,「追远念祖」这样的一个观念,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无形依据;而「怀念鄕十」的想法,正是每个人投身社会的情感开端。从小,父亲就常对我们兄弟述说苏北故鄕的一切,也敎导我们要能追念祖上,永存怀慕之心。祖父、父亲,都生长

  • 文章蕭縣蒸槐芽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沈美雲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苏北 萧县 槐芽

    过了年,打了春,睡了一个冬天的大地醒来了,她唤起了万物;于是草木萌芽,江水温暖,随着和风,吹囘了自南方归来的燕子,这正是苏北居民吃槐芽的时候。苏北一带,柳、槐最多,塘左沟右,庭前宅后,到处成荫,柳芽可食,槐芽更佳,味美而富营养,是居民最喜欢吃的一种免费食物之一,那儿的人们,不管老少,没有一个不喜欢吃的。槐树分为两种,一为杨槐、一为土槐;杨槐味苦,土槐味甜,槐树秋冬落叶,逢春发芽,满树嫩绿。土长在那儿的村妇,三、五成羣,分别取过一支长的竹竿,竿头上绑上一把

  • 文章苏北蒸年团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曹鏡珊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苏北 蒸年团 糯米 晒干

    家鄕苏北泰县城北鄕,农家每届岁暮冬寒,腊鼓频敲的时候,家家户户便忙着蒸年团,准备过农历新年。蒸年团,为农家一大喜事,年团蒸得多寡,可显示出这家贫富。大户人家蒸年团,都是日以继夜的在忙着。蒸年团是最忙的,先要把糯米浸在水里泡个相当时候,而后挑到磨坊里磨成细粉,再挑囘家,全家大小总动员,由力大的爸爸或叔叔先用温水予以调和,经过一番搓揉,搓成长条儿,接着姑嫂妯娌们揉的揉、切的切,包的包,包的饀儿,有豆沙、什锦菜、虾仁、肉丝等,像包饺子一般,捏成长方椭圆形。团

  • 文章苏北四季乡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張新洪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诗词 苏北 四季 借景抒情

    春含黛遠山接綠野,灣灣碧水映鵝黃。人群蜜集如春草,棋布星羅卜卦庄。夏芙蓉未放荷先合,鬧市偏偏暑氣浮。銅臭招搖難扇掃,汗腥彌漫小穹廬。秋炎熱倘收小微寒,誰家合唱大團圓?衰翁不把黃葉掃,素女紅妝依畫欄。冬大鵬展翅上雲霄,落落零零散羽毛。拾得零星三兩片,舉杯對酌氣添豪。

  • 文章抗日战争期间苏北行动队工作片段回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邵長順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苏北行动队 工作片段

    满腔热血迈向战场我们一群靑年分别在后方革命摇篮接受革命洗礼及对敌斗争技术,于民国三十年春天携带着最新式的武器、弹药、爆破器材、通讯工具,相继到达了日寇铁蹄下的苏北—徐州,每人都抱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杀敌报国。无视于危险,更不计任何困难,虽敌探、汉奸遍布,凭着我们的革命勇气与伪装技术,无不克服困难,转危为安。达到目的,完成任务。小毛楼晋见战地英雄在丰县人民的心目中,董公玉珏、黄公体润俩位先生是妇孺皆知的游击英雄,领导本县民众抗日曁对匪斗争,虽处于两面作战

  • 文章益林幇猪行業瑣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8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益林县 帮猪 卖猪肉 苏北小上海

    诚信与否是其重要一环。那种「善请恶送」,欺罔顾客,不图下次的行为,实际上为益林商业起着「为渊驱鱼」的作用。百余年过去了,沧桑嬗变,一再而三,帮猪行业虽因时代发展而消逝了,但帮猪和豆饼两项大宗出口的土特产,历史上曾驰名大江南北,盛极一时,给益林市场带来过繁荣,是益林被誉为「苏北小上海」的主要因素。抚今思昔。今天,益林鄕鎭企业迅猛发展,商品渠道流通,市场繁荣,也与过去的帮猪和油坊行业是有历史关联的。

  • 文章苏北灌溉总渠和中山河的由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苏北 灌溉水利 中山河

    作者簡介劉大衛鄉長,文學修養有素,對鄉土風物有深入研究,鹽屬各縣方志、文史刊物屢見其佳作,本刊八期載有「一彈擊毀三架日機的梅映波」一文即為其手筆。劉鄉長現仍執教於濱海中學,與旅台之熊岫雲,單繩武諸鄉長有同窗之誼,本刊為充實内容於本期再選其佳構二篇,並承其授權作文字調適。

  • 文章首羨鎭在苏北平原上崛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2期  作者:渠敬憲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首羡镇 苏北平原 经济发展 洋葱 大蒜 煤矿

    首羨鎭原來是江蘇省豐縣最貧窮最落後的地方,眞是一窮二白。地處江蘇西北部蘇魯接壤的地方,北西北部與魚台金鄉單縣比鄰,位置十分偏僻,交通閉塞沒有一點工業,是個十分落後的農業大鎭,勤勞的九萬多人民,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著,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首羨鎭好象是個世外桃源。近幾年首羨鎭在省政府的扶助開發下,像睡獅一樣猛醒崛起了。近幾年來經過農業產業結構改革,農民擴大洋蔥大蒜的種植面積二〇〇六畝洋蔥大蒜大豐收,價格很好,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一般的...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