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艺人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嗩吶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史紅路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唢呐 独奏合奏 唢呐艺人 社会地位 灌云县唢呐艺人协会

    就算犯大忌,轻的不给工钱被主家臭骂一顿,撵出门外,重的还要被一顿毒打。要是主家真的遇到不吉利的事情,还要归罪到他的头上,即使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还要认人家的「损失」。因此,凡是有线谋生门路的绝不会去学这种「手艺」。目前,唢呐艺人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一些老艺人或技艺高超的艺人还录了唱片,灌了磁带。「唢呐」也名正言顺地排入了民间吹打乐的行列,而且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艺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变,他们脱去了身上的破衣烂袄,住进了新房,家里烧存草,吃存粮,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 文章一代艺人阮玲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于婷 出版时间:1988-12-31
    关键字: 阮玲玉 艺人 人物生平

    (诗白)芳草天涯怜金粉,紫兰香径葬玉人。(的的二王)野草闲花,已非当年风韵。桃花泣血,难再深锁、啼痕。新女性、玉堂春、故都春梦、今日都已夜台、伴恨。此后寒云冷月,谁招神女、之魂。笑人生,如水月,任教旷世聪明,总是昙花,易殒。天本妒英才,红颜原薄命,任你银坛独霸。(转乙反)谁料絮果,兰因。情海中,翻波澜,鹬蚌相持,至使孤怀、悲愤。(梅花腔南音)人言可畏便轻生。一代艺人竟被情丝困。可怜玉骨葬汚尘。上苍弄人实太狠。痴心殉爱见情眞。三角形成千古恨。令侬难以取舍爱

  • 文章十三旦報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李傑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艺人报恩 传说故事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北京銀號皆爲山西幫商人所經營,山西人喜聽秦腔,所以梆子腔北京舞台上十分活躍。那時的梆子腔,旣不是魏長生所唱的秦腔,也不是純山西梆子,而是山西梆子向河北梆子的一種過渡,並且開始與京劇聯璧。侯俊山是當時京梆皆能的著名演員。原籍山西洪洞縣,生長在張家口。幼年時因家境貧寒而在太原一個山西梆子戲班裡學秦腔花旦,扮相俊秀文武兼能,十三歲就唱出了名,因而取藝名“十三旦”。同治九年(公元一八七〇年),“十三旦”從太原來到北京,唱河北梆子,並與京劇皮黃...

  • 文章山南山北走一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0期  作者:駱駝橋人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俚语 艺人 三北 语言 骆驼桥 音调

    阿拉慈谿骆驼桥」「阿拉后山黄牛叫」「阿拉骆驼桥开店」「阿拉黄牛叫种田」「阿拉骆驼桥开店卖货」「阿拉黄牛叫种田用屙」五十岁以上不单是宁波同鄕,即使现在旅台沪籍人氏大概也还记得曾经听过上面这样的——对科。词句虽俚俗不雅,当年传诵却很广远。民国二十年代之时,有二位名噪沪甬之际的唱滩簧艺人,一个绰号叫做「小黄胖」;另一个是「小白眼」。二人后来在上海过了气,到宁波鄕下一带来唱「八剧兑」。八剧兑不须舞台,说唱者大伙围坐在拼成的长桌旁边,先由一人表演一段敲九连锣,或

  • 文章淮戲雜譚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孫樹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戏剧 中国艺术文化 淮剧 艺人简介

    梁锦忠、裔小萍、陈澄、王萍、施蕾、朱红芳、许萍、孙伯荣、陈明矿、郭美珍、邱小祥、周海晨、梁国英、刘正阳、徐荣军等数十位艺人;上海市淮剧团更集合了淮剧一、二代顶尖艺人,如筱文艳、马秀英、何长秀、韩小友、杨占魁、张云良、方素珍、梁伟平、周雅一、酆君梅、景兰英、何双林、韦金根、梁仲平、孙荣伟、李军、施燕平、包世强、隋筱葆等杰出艺人。兹将其苏北各县、市淮剧团及艺人简介于后:泰州市:陈德林,黄素萍夫妇领军,团员有孙海燕、孙晓萍、谭步权、李加虎、陈波、曹征才、李金枝

  • 文章請朱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姜威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朱琳 北京人艺 艺人交流 艺术生涯

    時下不少名人,據說挺難伺候。所以,當我向蜚聲中外的一位名人——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朱琳發出「請到寒舍坐坐」的口頭邀請之後,不禁自責:你有「高檔」的招待條件麼?要是因寒酸而引起這位名人的不悅或不滿,豈不糟糕!「一言旣出,駟馬難追」。何況朱琳大師已經欣然賞光,請是請定了。爲提高招待的檔次,先約請我市文藝界幾位熟人,答應屆時必來。接下去,是與夫人共同籌劃多少盤,多少碗,以及菜餚如何才能達到或接近「賓館水平」的家宴事宜。正忙乎,電話鈴響了。朱琳:「老姜,明早到貴府...

  • 文章秉承總理遺教粤劇先烈遺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關德興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关德兴 粤剧 黄飞鸿 抗日 爱国艺人

    历来人称陆放翁做爱国诗人,抗日时期,多谢各位称我关德兴做爱国艺人,这衔头并非官封班赐及注册得来,而是眼睛雪亮的广大群众相称呼。口碑载道,使我却之不能,惟有铭感群众对我特别认识,特别爱护。其实国家多难时,匹夫有责,凸出人物,时势造成,试看古往今来多少豪杰,龙虎风云,机会辐辏,可是过去的过,一代有一代的作风。近正有人要打倒传统,忘记战时惨痛?于是日本文部省敎科书抢先出炉,歪曲历史,敎导战后无知的少壮派再来军国主义!那制作敎科书的文部省高明与无知,不必谈论,但

  • 文章昆明花燈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4期  作者:光曙 出版时间:1994-12-25
    关键字: 花灯 小东门外 艺人 旧灯剧 曲调 剧目

    大雅之堂」。因此,自古以来,就不准花灯进入城内演唱,只能在郊野乡间流传。昆明过去只有龙头街、马村、福海村、官渡等地有民间演唱花灯的「灯棚」(花灯演唱的民间组织)。花灯演出叫做「唱灯」,多为灯社、会火或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时就要「唱灯」。到了清朝末年,才算稍微有了一点进步,在白塔路、东岳庙门口以及小东门外开始有了「灯棚」。民国初年,有一次云南督军唐继尧替他母亲做寿,通过华丰茶楼(在今正义路中段)老板李华堂从玉溪搬来一班子花灯艺人,在五华山上演唱花灯,总算是第一次打破

  • 文章大埔金漆木雕工藝揚名世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金漆木雕 传统工艺 艺人匠心 作品 贸易产销

    金漆木雕主要用不受虫蛀、不易变形的樟木为材料,运用平雕、立雕等多种技法,经锯模、刻坯、精雕、油漆、贴金等程序制作而成,大埔县一项传统工艺。它结合了南北派风格,与台湾省的木雕工艺是同一流派,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作品以古典题材的人物、佛像、马匹和花鸟为多,造型比较浪漫夸张,外观华丽,构图谨严,疏密得当,色泽和谐,古色古香。适合于人们作建筑装饰、陈列欣赏收藏,送礼佳品之用。为继承和发扬金漆木雕的传统工艺,于六十年代初由老艺人范麟云等创办了工艺美术厂。这些

  • 文章古裕州鄉間貧民三奇才(外二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卢景炎 清末举人 王潘 打油诗人 裴长义 裴长寿 三弦艺人 人物简介

    还赖。」两个管家也不敢吭声。三弦书艺人裴氏兄弟裴老八名叫裴长义,一八九三年生,博望乡汉老庄人。家境贫困,十三岁拜新店山东营岳金平为师学唱三弦书。在严师教导下,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往往睡半夜起身练功,人称入了迷,无不敬佩。弟弟裴老十,名长寿,十五岁也跟着哥哥学唱书,并专练胡琴和三弦,还博采众长,技艺超群。在唱法和演技中的独到之处,不仅唱词清晰,表演逼眞,而且情节委婉多变,悦耳动听,醒木一响,引人入胜,颇受观众欢迎。建国后,随民间文艺的迅猛发展,裴氏兄弟于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