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致知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我国固有的「致知与创造」学(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4期  作者:王鐳  出版时间:1980-02-20
    关键字: 致知 创造 西游记 “配合”

    任何事物一經這樣用格(分析)硏究之後,則對它的廬山面目自然會瞭解無餘了。再舉幾個例子作爲參考如後:甲、以求某君的前途如何爲例:欲知某君的前途是光輝抑或暗淡?首先,調查社會上一般人的行業狀況(因人的事業在社會),剖析得某君的前途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爲體格、操行、學術、毅力、個性、志趣和嗜好。其次,把每一條件較量他所具有的優劣程度。最後,把他所具有的條件綜合審查。如好的成份多,則良;壞的成份多,則劣;純良最好,純劣最壞。又如,求他某事業的前途,仍照前項方法程序處...

  • 文章窮宇宙之奧妙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2期  作者:余瑞麟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格物致知 哲学与科学 认识论

    我选两则来谈。格物,顿晤宋儒讲求「致知在格物」,依程子朱子一派的解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是以大学始敎,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明儒王阳明要效法先贤宋儒「即物而穷其理」的道理,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格竹子的故事。阳明说:「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

  • 文章人理學之硏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人理学 格物致知 理学 道统

    大学一书,有格物致知之说,可惜原书对此语焉不详,朱子(熹)注四书,凭他自己的臆断,写出这样一段话:「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之心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敎,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这段话,朱子自认是知道之语。其实大有商榷的余地,其

  • 文章大學篇結構新探(續)

    来源期刊:《同安》 第56期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大学 结构新探 格物 致知 结构列表

    的淇澳之水,那岸边茂密的绿竹,天理灿备,当秉诚正思以格致万物之理。其下之切磋琢磨,道学自修,瑟僩恂栗,赫喧威仪,乃格致应有的功夫与态度,为朱子所加格致释文所未及;末后「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不但已格得物理,且已验证于民,为民认同,故此段宜在释格物与物格。2.有否释「致知」「知致」的释文:古本大学再往下为「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

  • 文章格物致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1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1-15
    关键字: 字典 编排 格物致知 马部 部首

    讀了世達兄的大文,主要說的是字典中的部首,心癢難熬。本人姓高,字典中有高部,但一般字典只有高與高兩個字,高是高的俗字,換句話說仍舊是一個。我也因此自命「高人一等」「獨一無二」,實際上這是唬人的。根據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在高部都各收有卅九字,漢語大詞典收了六個。但這些字除了幾個與高同義外,都是某字的古字、本字、籀文,甚或譌字,識與不識,毫無關係。又汝達兄指出「萬」字,是蝎子。不應列在艸部。中文大辭典確是列入「禸」部的,反而不易找了。最近大陸來了位女伶,叫...

  • 文章浅谈阳明文化及其与江西的渊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況興國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王守仁 龙场悟道 格物致知 江西渊源 白鹿洞书院

    苟能自全,以吾未能一日之戚戚也。」最后歌道:「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遇兮,奚必予宫!」这首歌一方面表述了作者的游子怀乡之情,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身处逆境、愤发向上、心学思想日益成熟的反映。终于,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也,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心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王守仁一天睡到半夜突然惊觉:通过研究一种先验的、抽象的、虚无飘渺的「物」,达到

  • 文章略述宋代吾浙學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8期  作者:高越天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宋代 浙学派 中国学术思想 性理之学 朱熹 格物致知

    又勉士人当以天下之重为己任。吾浙受此二大师之启廸,在思想上遂重实效实行,与纯粹洛学之谈性言命,好以象数、易理、渗杂玄学者异趣。与关学之言大志夸,好以变化气质由学礼而进德修业者,亦不同。比至南宋,南迁以临安(杭州)为国都,所有贡擧试士以及太学,皆在杭州。乃杭州始终为政治中心,而非学术中心,此一原因,甚难解释。又北来之儒臣,如吕本中,胡寅、杨时、尹等,因値兵戈戎马,至杭亦未能展布。比至孝光时,朱熹(晦庵)始阐述北宋理学之大成,以格物致知为敎,传述圣贤之微言大义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