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胶东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由「倒,贫杂。」再扯「胶东四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甄鳳鳴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胶东 谚语 顺口溜

    本刊廿八卷第三期,杨学孜乡长撰述「散言碎语话赶集」,最后结尾「倒,贫杂。」三字开头谚语,吾鲁乡间流传之口头禅;拜读感佩之余,不禁想起家乡胶东一带顺口溜中之「四最」;记忆中年幼生长在农村,时有所闻,读书、逃难、流亡在一起之同乡,偶尔胡扯调侃,相互戏语中,东一句,西一句也会扯出数则,来台后在以同乡为主之部队中任职期间,也经常听到单位同乡在课余饭后,调侃戏语中。相互说出家乡「四最」,大家开怀大笑不止,令人回味难忘。所谓胶东一带之「四最」,推论起来而言,系就事

  • 文章忆民初胶东社会槪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94-12-20
    关键字: 胶东 社会 记忆 敎育 建设

    烟台驻军刘珍年部队下鄕修筑。秋后,烟台至海阳徐家店开始通车,每日一班,是胶东鄕间通汽车之始。这条公路是通往烟台要道,当地农产品如花生、茧绸、水果等,运往烟台均靠大车或骡马经此路运送,今为汽车所占,大连及骡马遇到汽车,恒生意外,因而有民众拾大石条及大树干等笨重物,横排公路上阻止汽车通行,迄至抗战该路每日仅一班客车通行,货车很少,原因是地方未设货运公司承揽生意,而车资又太贵,故当地的农产品等,运往烟台仍由大车和骡马运送。丁、民间婚姻制度本地男女婚嫁问题,一向遵重

  • 文章忆抗战前胶东的养䘉事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养蚕事业 华洋蚕丝联合会 胶东

    故鄕胶东,地处山东半岛,境内有十余县市。交通便利,农渔业发达,民风淳朴。在牟平、栖霞、海阳等县,有部份丘陵地带,盛产桑树和柞树,是蚕的饲料,居民用来养蚕。蚕分柞蚕桑蚕两种,柞蚕又称山蚕,是放在山岚中的柞树上,吃柞树叶子的;桑蚕也称为家蚕,是在家中的席子或竹筐裏,采桑叶喂养的。柞蚕一年养二次,春季一次秋季一次;桑蚕只在春夏之交养一次。养蚕业是当地家庭副业之一,其他副业尙有花边、桌布、发网等,居民半数以上养蚕,均用土法喂养,赚钱者有之,蚀本者亦有之。兹将

  • 文章关于研究胶东地方史料的古籍介绍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王紅玉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胶东 地方史料 古籍 地方志

    我在从事图书资料整理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关于胶东历史的古籍,对于研究胶东地方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値,兹撷取其中一部分,介绍如下:《捻匪围莱日记》史部杂事类书。清张弼撰写。张弼字雪村,掖县(今莱州)人,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进士,历任兵部主事等职,此书记载着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捻军围攻莱州府的史实。对研究东捻在胶东的活动有重要史料价値。《东牟守城纪略》史部杂事类书。清戴燮元撰写,一卷。戴燮元字和浦,江苏丹徒人,登州知府戴肇辰之子。此书记载了清咸丰十一年

  • 文章义和团在胶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宋玉娥 呂偉達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义和团 胶东 历史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在山东爆发后,波及到胶东地区,虽然未达到高潮,但此起彼伏有义和团的活动,追溯到一八九七年四月间,威海城内有七百余人打毁敎堂。一八九八年九月间威海姜南庄崔寿山等聚众反抗在威海的英国领事。一八九九年五月十三日威海西武林村于冠敬等聚众开展反抗斗争,福山义和团在白衣庙设坛,召徒习拳,烧毁洋馆;牟平、黄县义和团不断捣毁敎堂,外国传敎士吓得丧魂落魄,「一九〇〇年七月十日美国驻烟台领事法勤发电报给山东巡抚袁世凯,正式要求他接受美国在烟台的财产,以防再次发生暴乱

  • 文章海岱浮雲錄(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尹致中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日本侵占胶东半岛 “二十一条” 档案资料

    十二日抵即墨,十三日达胶州。沿途占据城鎭,征集民伕、物料,接管我国邮电机关,于是我国胶东一带的中立界限,完全被破坏无余。我政府不得已于九月三日宣布:参照日俄战争先例,所有在龙口、莱州及接近胶州湾附近地方之交战国的军队行动,中国政府不负责任。此外各处仍严守中立。同时并与日本约定,划出特别行军区域,以潍县以东为限,车站以西,仍为中立区域,日军不得侵越。事实上,日军是想乘此机会占据山东,区区半岛,自然无法满足它的欲望,更不会遵守空洞的诺言。九月二十三日,英日联军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