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试共返回8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遜淸陽新兩擧人爭翰林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5期  作者:曹心源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历史 翰林 考试

    趙國卯,陽新龍山鄕人,世以耕讀爲本,家道小康,少讀詩書,天資聰頴,凡書籍展開一目,俱能朗朗背誦,一字不遺,塾師以大器期之。十四歲讀完經史諸書,作文成篇,洋洋大觀,儒林爭相傳誦,贊不絕口。十八歲應州試,考取第二名秀才,有人謂其行前,許過宏願,此去如不博得第一名秀才,獨占鰲頭,何以一鳴驚人,光宗耀祖而歸。詎知榜發後,事與願違,竟次居第二名,渠語人曰,這位名列案首的秀才,不知何許人,非見見廬山眞面目,看看他的試卷不可,乃卽前往晋見考官,述明來意,考官當卽取出試...

  • 文章江苏的考试(续十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68-05-31
    关键字: 江蘇 考試 進士

    分部,中书到内阁,即用知县给凭赴省,其名次最后的则以知县归班候选。此外国家为储训大用的人才起见,对于翰林进入翰林院之后,掌院学士例须分派教习,教以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月有考课,不容荒疏,并且还有皇上不定期的「大考」。凡属考列一等的,即可超三级外用;考列二等的,亦可连升三级任用。每届鄕试或会试的年头,还有「试差考试」,录取者按期简放主考、学政,更可以迳放巡抚。可见进士翰林这一般,一面读书修学,一面获得许多政治知识,因之许多政治家、学问家,都是从翰林里出来的,这

  • 文章光緖錫金科第考(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0、11期  作者:楊保和  出版时间:1971-11-16
    关键字: 科举考试 光绪

    (一)進士光緖二年丙子恩科會試凃廉鍔,金匱,字淸士,號硯薌,又號硏香,由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兼國史舘協修,主講東林書院,生道光二十三年癸夘,卒光緖十四年戊子,(一八四三—一八八八)年四十六。廉鍔父鳳池,自某地遷居金匱爲縣學生。(可桴文存)榮光世,無錫,原名景熙,字樾堂,號詠叔,工部都水司主事,生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卒光緖六年庚辰,(一八四五—一八八〇)年三十六。著有蘭言居遺稿三卷行世,邑志孝友有傳,續梁溪詩鈔著錄。光緒六年庚辰正科會試顧紹成,無錫,字仲蘇,...

  • 文章从清代考试制度说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考试制度 考试程序 考官

    壹、前言我国考试制度,可远溯至秦代选贤试吏之制,及汉代之察擧。魏晋南北朝时,除仍有察擧之外,另创九品中正之制。隋唐以降,迄于有淸,均以科擧为政府甄拔人才之正途,由于公开竞争,凭才取士,既可消除贫富阶级限制,复可使平民参政,布衣可致卿相,有助于国家大一统之维系。民国成立后,国父采撷固有传统,以考试权为中央政府五权之一,并规定公务人员须经公开竞争之考试及格,始得任用,为建立廉能的民主政府,奠定稳固不拔之基础。贰、淸代考试制度述略「考试程序淸代科目取士,大抵

  • 文章落第未尝不是福淸代名人考试不利的故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30期  作者:陳捷先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落第 清代名人 考试不利 袁枚 考试升学

    每年暑天,各种考试在各地陆续擧行,有人上榜,有人落第,喜忧互见,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我有两个学生投考硏究所,他们的资质很好,平时很用功,极富硏究潜力;可是他们都落第了。我虽然多次的安慰他们,但效果不大,他们似乎一时还不能从沮丧与痛苦中挣脱出来。最近我读到一些淸代名人考试不利的故事,使我感触良多,也促使我写这一篇文章,希望我的学生能藉以自勉,也希望今年在其他考试中万千落第的考生能作参考。袁枚淸朝乾嘉时代,袁枚算得上是一位闻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人所共

  • 文章淸代科擧考试摭谈(四)

    来源期刊:《無錫鄕訊》 第197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科举考试 闱诗 考试制度

    「八股立,三場設,秀才集,貢院塞。覆壓九千餘號,不見天日。行臺北構而西折,直督文場,兩位主司,各謹關防。頭炮警衆,三捷開閣,聽點傳呼,爭先縛足。各抱考具,舖陳緊擠,挨挨焉,擠擠焉,凳脚籃頭,猝不知爲何人跌落。渾身雨淋,宛若游龍,受卷疾趨,翩若驚鴻,天地玄黃,各就西東。號口煩響,人聲烘烘,號底近厠,穢氣微微,一日之內,一號之間,而香臭不齊。他州外府,士子文人,搖舟駕艣,共來相尋,三進三出,爲考先生。明星熒熒,燃蠟燭也;綠雲擾擾,掛門簾也;溝水波賦,棄炭屑也...

  • 文章江苏的考试(续九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10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68-04-30
    关键字: 沈兼士 江蘇 考試 科甲

    又因为要考试武生,故加上「提督」的官衔,以示崇隆之意。学政人选必须是科甲出身才能担任,其他人员无论他的官爵怎样高,也没有被选的可能,这样自可使人心悦诚服了。「院考」分「岁考」、「科考」两种,大都是考完生员,再考重生。「岁考」的目的,在考取童生「进学」,和考察已经进学的生员底勤惰。「科考」的作用,则以次年大比,先以此试,考核优劣,录取若干人,凖备参加次年的「鄕试」。⒉鄕试 淸代科擧制度,每逢子、午、卯、酉年份的秋天擧办「鄕试」一次,称为「秋闱」。三年一度

  • 文章江苏的、考试(续十一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68-06-30
    关键字: 沈兼士 江蘇 考試 秀才

    其文风之盛,实非其他各省所可望其项背。科擧时代最荣耀之事,莫过于三元及第,即鄕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三试皆第一,确属难能可贵。淸代三元及第者,仅有二人:一为长洲钱棨,一为临柱陈继昌。这一部份的资料,系参考朱沛莲先生所著「淸代科擧制度槪述」一文,未敢掠美,仅以致谢。民国以来,北政府时代亦曾擧行高等文官、县长、法官、外交官等之考试,其方式自与科擧时代之考试不同,资料尙未整理就緖,姑从略。至自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定鼎金陵以后,遵奉 国父遗敎,发挥考试

  • 文章江苏的考试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 第9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68-03-31
    关键字: 江蘇 考試 行政 制度

    尙书上说:「天工,人其代了。」又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都是说明有治法还要有治人,才能使治法得到灵活的运用,以弥补其不足。但无论治法也好,治人也好,国家的大政,总不外乎「用人」和「行政」二者。行政的良窳,全看用人的当否;而用人的标凖,则舍公平的考试制度以外,更没有比较公平合理的方法可以应用了。考试制度是我国古代首创的制度,其见了于经史的,首推尙书舜典所载:「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

  • 文章永嘉鄭得眾先生從容就義——遙寄三叔於九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鄭小傑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亲情 入学考试 口试 被害

    入学考试。考后,您接我回去住处,问我考试经过。我告诉您,笔试后有口试;口试先生问我家庭职业,我说:农。他又问我家有多少田地。我说:八亩。口试的先生脸上现出惊讶的表情,像似说·那样贫穷的自耕农,怎能供应子弟上中学。实在的,那时我自己也那么想。当时您听了我的敍述,苦笑未语。而在旁的胡惠民先生却用手指,指他的头脑说:『傻孩子,你父亲的田地在这里!』我后来知道,您用您的智慧和热情,为鄕人判断是非曲直,排解纠纷,在地方上设立和事局,将所得报酬,供我上学,眞如陈叔平先生

共82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