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证共返回50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平遠早期遷臺同鄕查考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4期  作者:黎義本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平远 迁台同乡 考证

    所得,台湾客家同胞,其祖先早期来自平远者,为数不少,而其来台之时间,像在淸朝雍正、乾隆及嘉庆三个年代之间,距今约二百余年。兹就所知者,胪述如次:一、刘姓:其来台祖先可分为四批,其来台时间,俱在乾隆年间。1.刘巨河之派下,刘子柱迁入今桃园县龟山鄕,后又迁移今新竹县之竹东鎭。2.刘京琏率其子刘戊芳,迁入今桃园县龟山鄕,其后代一部分又分传于今桃园县之中坜市。3.刘怀莞、刘廸拔(为刘氏第十二世孙),由平远县东石鄕(今为泗水鄕)梅子峯村迁入今苗栗县公馆鄕尖山村,来台

  • 文章三吳考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9-05-15
    关键字: 三吴 考证 吴郡

    三吳之說,互有不同,十道四蕃志,以吳郡、丹陽、吳興爲三吳。(通典、及元和郡國圖志,並同)又以義興、吳郡、吳興爲三吳(郡國志同),酈道元注水經云,永建中,陽羨周嘉上書,以縣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爲吳,東爲會稽,後分爲三,號三吳,卽吳興、吳郡、會稽也。按晉書咸和三年,蘇峻反,吳興太守虞潭,與庾氷王舒等起義兵於三吳,時氷爲吳郡,舒爲會稽,則是吳郡、吳興、會稽爲三吳矣。安帝隆安三年,孫恩陷會稽,劉牢之遣將桓寶率師救三吳,及陶回爲吳興太守,時大饑穀貴,三...

  • 文章五国城考证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曹德宣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五国城 位置考证 名称考证

    郭屯。(五)越里吉在富克锦以西之古城。其奥里米,越里笃二部,可从以上之说。至其他三部尙待考证也。五部分设鎭抚,而节度使之驻地,即为五国城,又称为五国头城是也。该地为五国与辽交通要冲,以其统辖五国,故冠以头字于其上也。明一统志(卷八十九)载混同江在开原城千五百里……北流经金故都会宁府,下达五国头城,北东入于海。(此纪事本元一统志)三、五国城所在之五说:(一)啸亭杂录(卷四)载乾隆年间在伯都纳有宋徽宗之画鹃图,及帝晩年日记,与古瓦掘出,其日记为帝于天会十三

  • 文章鄭熊番禺雜記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阮廷焯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番禺杂记》 考证 辑本

    考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番禺杂记一卷,摄南海主簿郑熊撰,国初人也。莆田借李氏本录之,盖承平时旧书,末有河南少尹藏六字,不知何人也。祕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地理类)番禺杂录三卷。郑樵通志艺文略(地理类)番禺杂录三卷,郑熊撰。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五)(经籍考地理类)番禺杂记一卷。宋史艺文志(卷二)(传记类)郑熊番禺杂记三卷。昌彼得说郛考番禺杂记,题唐郑熊撰。按是书唐志不载,陈振孙云国初人,则此作唐人误。原书元明以来不传,类说尝删节

  • 文章梁啓超學詩往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梁启超 遗札 考证 学诗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位偉大人物。無論研究中國近代史,近代政治和學術,都將脫離不開梁啟超這位嚮叮噹人物。從政治方面來說,梁啟超在我國近代史上,代表著一個改革與進步的傳統,這傳統愈到後來,也愈益顯出它的重要和時代意義。再由學術方面來說,梁氏更是致力於中西文化全面交流的開創性人物,對中國文化的更新與吸收西學,曾發生一種深遠的歷史影響。可以說在我國近百年史上,能從國學轉到西學,再由西學轉回到國學,主張西化而不盲從,尊重傳統而不復古,鑽進鑽...

  • 文章魏惠王徙都大梁月日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保德 出版时间:1977-02-25
    关键字: 魏惠王 迁都 大梁 时间 考证

    魏惠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這是顯王四年(西元前三六五年)殷正四月甲寅「梁惠成王」徙都大梁的日期,卽今本竹書所列者。又見於水經「渠水注」所引:①「渠水東南逕赤城北……又東經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陽武高陽鄕也;於戰國爲大梁,周梁伯之故居矣!梁伯好土功,民疲而潰,秦遂取焉。後魏惠王自安邑徙都之,故曰梁耳。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於大梁是也。」今本竹書紀年不列「魏惠王六年」而列爲:②「顯王四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所以「古本竹書」有「梁惠二六年」之...

  • 文章新浦巷名小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張紹民 祝潤之 徐一德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新浦 巷名 考证

    新浦因盐业内河运输而兴埠,仅百余年历史,且初兴时规模不大。大街沿河而建,街巷无统一布局,巷名则多是群众在相互访求,实际交往中自然流传而约定俗成的,但稍加考证,亦能发现其规律。新浦巷名以姓氏命名为最。如邵家巷以邵氏首家进巷居住而得名,卞家巷则以卞氏居民扛包闻名而得名。尙有以聚居姓氏命名的夏家巷、刘家巷、金家巷、周家巷、王巷(最为出名)、赵巷、陈巷、祁巷、许巷、许马巷、马庄巷等。殿河巷则因殿河久居此巷而得名(殿河据云姓刘,未细考)。以机关、商店、旅社、作坊

  • 文章洪旭家世述略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鄭喜夫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洪旭 家世考证

    明季少师[1]忠振伯[2]洪旭,号念衷[3],泉州府同安县金门之后丰港(在贤聚之西北,其地有关津,曰后丰港渡)人。隆武初,旭隶永胜伯郑彩麾下,随之入江右。淸将金声桓攻广信,监军张家玉使旭与林习山往援。声桓之败于许湾也,旭实先疾战,而家玉亲督黄虎等继之,遂大胜。隆武二年(一六四六)八月,封忠振伯。郑芝龙被挟北上,忠孝伯郑成功与所厚愿从者九十余人,收兵南澳,以图恢复;旭与焉。自是『尽效忠悃,终始不贰』,为明郑之股肱元臣者垂二十载。永历二十年(一六六六)八月

  • 文章閩人思文大紀今本脱誤糾訂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鄭喜夫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思文大纪》 考证 纠订

    [2]。朱先生「校钞本思文大纪跋」末段云:「此书在淸乾隆时曾遭禁毁,余所得旧钞本,与痛史本同出一源,大抵出于传钞,故多脱误。其最显而易见者,如隆武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其间七十余日全无纪载,盖已散佚,非原阙也。兹又借得北平图书馆所藏扬州吴氏测海楼旧钞本,与之对勘,则互有短长,为之校正误脱数百字,而所脱七十余日事,则三本相同。惟痛史本则经妄人校改,反多误字,如『驾部职衔』改为『驾前职衔』,『国势人心』改为『国是人心』,诸如此类,皆可笑哂。甚矣,校书

  • 文章武城縣設治沿革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劉振海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武城县 设治 沿革 考证

    武城縣在魯省西北隅,北距德縣一百一十里,南距臨淸縣七十里、東界夏津、恩縣,西界河北省之淸河、棗強,南界夏津、淸河,北界河北省之故城縣,爲三等小縣,東西相距四十餘里,南北相距六十餘里,全縣僅分五區,三百五十餘村莊,面積約二千九百五十餘方里。考武城縣在唐、虞、夏、商時皆爲兗州地,夏時啟封其子武於此,後遂名武城,戰國時屬平原君趙勝之封邑。秦代屬鉅鹿郡。至西漢時始置東武城縣,因左馮翊郡有武城縣,故加東以爲別,屬冀州淸河郡,東漢仍之。晋太康中去東字,復稱武城縣,屬...

共507条记录 1/5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