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技发展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念故鄉話科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0期  作者:呂瑞 出版时间:1977-07-01
    关键字: 科技 怀念故乡 科技发展

    我是一個久居他鄕的客子,也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人,任是萍飄到天涯海角,間隔着千山萬水,也難抑制英英冗冗的鄕思。在故鄕晉南地方,幼年時代曾看到一些平凡的事例,常是縈旋腦際,永難忘懷,現在細加探檢,實具有寶貴的科學意義,玆一一述之,願與我三晉鄕長們共同硏討和體識。第一地心引力的利用我當少年時代,在家鄕常常看到木匠解板及泥水匠築墻蓋房子的事情,解匠解板的工作,是把一截粗大的木頭去皮,用兩隻三角小木架支起兩端,略與地面平行,以備做打墨線的工作,解匠師傅,從墨斗頭拉...

  • 文章台商望向大西部,陝西堪當橋頭堡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李孟洲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西安 科技发展 工业 矿产资源 旅游

    (注:陜西省簡圖)預定從廈門飛往西安的俄國製造TU—一五四飛機機件故障,滯留廈門,本報記者和其他旅客困坐廈門機場長達十二小時。到了將近午夜時分,謹愼小心的「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決定撇下壞掉的飛機,臨時從西安調來一架嶄新的「空中巴士」,把精疲力竭的旅客載往西安。飛機在漆黑的夜空中從福建沿海地帶直奔大西北,在到達距離西安大約一小時航程的地方時,突然遇到強大亂流,飛機宛如在颱風中頑強地搖盪,全機旅客莫不表情肅然。記者依自身的地理知識硏判,這兒肯定是鼎鼎大名的「秦嶺...

  • 文章從現代照明工具想到古老的素油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小知 出版时间:1981-03-01
    关键字: 照明工具 素油灯 科技发展

    現在此地如果誰家不用日光燈,還是四十支光的燈泡,誰看見誰都會嘴裡不便說出來,心裡會「嘀咕」着:「沒出息,仔細鬼」!要是路上及巷子裡的路燈,不是「二面二」交叉或是裝置稀一點,也準會有人罵:「大處不算小處算,專在這雞毛蒜皮上打主意,夜裡路上黑漆漆的,那像個都市」?說不定凑巧是我們老鄕,很可能加上一句本鄕本土特有文化「忒龜的」助語詞!早在百十年以前,有位康有爲先生說:「此乃五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他指的是國家大事,須不着我們擔憂,但是我要「就坂子上驢」,借着他...

  • 文章食古不化 人云亦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姜良仁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食古不化 科技发展 社会建设

    食古不化,在詞書上是這樣解釋:「多讀古書,而不善於應用,有如飮食之不能消化。」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讀死書。玉幾山房外錄有云:「定欲爲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是也。」許多人滿以爲食古不化,錯誤運用古董,以炫耀自己博古通今,號爲當代碩儒,其實大草包一個,大展其無知淺薄,扮演腦袋子眞空不審眞僞是非,人云亦云的糊塗蟲而已。現在我就點點滴滴加以例擧:龍鳳呈祥、龍鳳配:這是胡說八道、食古不化,按龍鳳呈祥、龍配鳳,龍應是公的(陽性),鳳應是母的(陰性),我...

  • 文章立夏嘗三鮮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趙登亞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沭阳三鲜 区域民俗 科技发展 人物抒怀

    每年立夏,在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鄕,總有嘗三鮮的老習慣。所謂嘗三鮮,可分爲地上三鮮和樹上三鮮。地上三鮮指的是莧菜、蠶豆與蒜苔;樹上三鮮則指櫻桃、梅子及香椿三者。據當地老者表示,嘗三鮮歷史久遠,大約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到了立夏這天,大家都會想到嘗三鮮的季節到了,心裡自然就會產生一種迎接口福的喜悅。不過,從九〇年開始,大家對嘗三鮮的期待和感受即與以往不同了,原因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在溫室栽培的普及下,蒜苔、蠶豆、莧菜、香椿等農作物,已可在立夏前一兩個月即...

  • 文章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陶佩潛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新世纪 孙中山 马英九 科技发展 百年历程

    文化留下具有深度的记录。从科技发展方面看,航太工业最为惊人,由世纪初飞机出现、快速进步,如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进而火箭升空、洲际飞弹、登陆月球、太空舱、太空站、太空人、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满天飞,进而探测其他星球,眞是进步一日千里,令人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在医学方面,换心、移植各种器官;药品则从磺剂到各种抗生素、基因的研究,甚至已有复制牛、复制羊、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已不足为奇。从另一方面看石化工业的进步,人类日常生活——无论食、衣、住、行、育、乐——无一不与

  • 文章典故育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耿星光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历史典故 学者观点 科技发展 文化教育

    一、「殺一儆百」,尹翁歸(?—公元前六十二年)尹翁歸,字,于兄,西漢,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皇帝(劉詢公元前七四—四九年)時,任東海縣郡太守(即現今的連雲港市,那時一郡太守,比現今市長職權大地盤大)時,東海豪強許仲孫,不法橫行,擾亂吏治,數任郡守,均束手無策。尹翁歸到任後,果斷將其逮捕,並斬首於街市。從此一郡豪強為之震懾,再不敢胡作非為。成語「殺一儆百」的典故,即由此而來。尹翁歸在朝幾十載,兩袖清風,廉不受饋。死後家貧如洗,更無餘財,《漢書》中記載其「...

  • 文章三论「两岸和平共处法」——从科技发展与国际趋势谈两岸问题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5期  作者:曹興誠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两岸和平共处法 科技发展 国际趋势 两岸交流

    推动「法理台独」的,必定引起两岸冲突,所以他予以摒除。今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四日,曹先生从科技发展与国际趋势三论「两岸和平共处法」,笔者阅之,深有同感;甚盼两岸有识之士多加重视,特转载文献,以飨两岸读者。

  • 文章難忘寶島之行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8期  作者:張光模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台湾故宫博物院 观光旅游 佛禅文化 垃圾分类 科技发展

    了现代的理念,几十亿的投资都源自民间;二是佛教圣地在这里洁次明亮,没有香火缭绕,没有鞭炮轰鸣,没有乌烟瘴气,显得庄严、肃穆、洁净,富有文化气息;三是信徒文化程度高,所有的善男信女对人都十分有礼貌。佛禅文化在这里得到发扬和壮大,也许洁净、明亮是佛教的更好崇尚吧。四、垃圾分类,废物创造财富走进屏东,我们发现了2个高耸屹立的烟囱,据陪同人员介绍,这就是我们要参访的屏东县崁顶垃圾资源回收(焚化)厂。进入厂区,我们了解到,该厂有焚化炉2座,每座日处理垃圾为450吨

  • 文章蘇人蘇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3期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经济工作 科技发展 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 武进同乡会 丹阳同乡会 文化基金会 戏剧观摩 书画展览

    年来对科技发展,与鼓吹管理工作上贡献极大,中华民国管理科学学会于去岁十二月十五日召开年会时,由李副总统登辉授予管理科学奖章一枚,以示酬庸。此为该会成立以来获得该项奖章之第一人,我苏鄕友,均与有荣焉。吴耀祖彭汪嘉康荣任院士中央硏究院于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院士会议中,选出第十五届新院士八人,我苏鄕友吴耀祖、彭汪嘉康二鄕长,分别膺选为数理组及生物组院士。兹将二鄕长之略历开列如次。吴耀祖:民国十三年生,籍贯江苏,专长流体力学、生物力学,毕业于交通大学、获美国加州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