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秀才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的、考試(續十一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68-06-30
    关键字: 沈兼士 江蘇 考試 秀才

    学生的资格分为三等:初次考进去的是「附学生员」。简称「附生」(俗称「秀才」)。进学以后,由附生补为「增广生员」。再由增广生员补为「廪膳生员」。士子未曾进学以前,则称为「童生」。此后各府、州、县另补有「武学生员」,附属于「儒学」之内。凡府、州、县三「学」统称「儒学」。为国家敎育最低级的学校,亦为最基本的一级。由此出身者可以住「书院」。可以补「太学」。可以应「鄕试」。「书院」不能算一级,等于一种补习学校的性质。所以没有什么「学位」。其补入「太学」或应「鄕试

  • 文章聰明的女子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胡光華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秀才 逞能 故事

    逞能的人易吃亏—过去我们的村子的后面,有一位姓贾的人,因为他好逞能,因此一般人都叫他为「贾秀才。」其实大家的意思,是给一个「假秀才」的外号。有一天「贾秀才」骑马到城里去,经过我们的村子前,看见一个叫大狗子的人正低着头种花生,他就问道:「大狗子,你今天种了多少棵花生?」大狗子囘答不出来,就看了他一眼,仍旧继续做活。到响午囘家吃饭的时候,对他的太太谈起这件事情。他太太说:「等贾秀才囘来的时候,你问他:今天你到城里,你的马来囘走了多少步?」大狗子吃完响午饭,到

  • 文章對聯記趣

    来源期刊:《闽聲》 第5期  作者:念榕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秀才 宰相 寒家 客寓

    复往原处答■八月中秋八月中那丧门说:「状元才学经略胆」。后翁果中状元,张为七省经略,张死后,葬于西门外祭酒岭,鄕人称为「眞走岭」。三闽中有兄弟二人,兄为擧人,弟为秀才,半耕半读,有一天,雇古田县籍之临时工人,帮忙哮草(田中除草),夜深工人见其弟尙在苦读不辍,遂说,先生才情必高,想出一对,不知可否?其弟以已为读书人,故请其命题。风门(蚊子)假吵(跳蚤)默虱(臭虫)虱(色姆)其弟先觉甚易,但以其系属土语,渐感困难,在廊前慢踱,深思不得,终询其兄代对:蟚蜞(小蟹

  • 文章秀才·洋擧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民国政治 科举 洋秀才

    的子弟,在党、政、军、敎各界服务能有些成就的,确实不在少数哩!那时也有很多穷人子弟,因无力念私塾,又不甘心上洋学堂,因而都成了文盲,眞是可惜!三、洋秀才平阴县所属的黄河北岸有一大鎭,名曰牛角店,第四区区公所在焉。其西南方有个侯家庄,约有三百多户人家,由此庄南渡黄河到达平阴县城,约有十华里。民国四年暑假,侯家庄有四名学生在县立高等小学堂同时毕业,他们的姓名是:侯允湘、侯允义、李鹤龄、李衍诰。[1]毕业后的某天,吃罢早饭,各自背着小包袱、从县城徒步一同囘家。走到侯

  • 文章蕉岭秀才陈蔚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陳松愚 陳運通 出版时间:1989-12-31
    关键字: 陈蔚琴 蕉岭秀才 《陈蔚琴传》

    陈蔚琴(家名:炳盛),世居广东省蕉岭县(蕉岭县原名镇平县属嘉应州。台湾客家人多由此移民而来)金丰鄕福岭村。生平为人笃厚,贤德蜚声邑内。其父瑞臣,庠生,为邑中绅士,虽于淸同治初年赴广州,且有机任官,因无意功名,遂返鄕设塾授徒,附近童生,多往就敎。蔚琴先生,幼承庭训,于淸光緖初年,考进秀才。迨淸廷于庚子年受八国联军影响,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学。先生即号召族人,出资办学,借贲园书院旧址,创设「新文高等学堂」(即福岭公学前身)因管理伊上代文峰公祖田数十亩,新舖镇

  • 文章巧對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作者:念榕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秀才 读书人 面试 榜首

    长乐县有一秀才,名叫马乐,一日途经阡陌间(俗称田堘,即田中隔界土路,可容一人行走)遇一女人迎面而来,双方互不让路,相持不决,后那女建议曰:君乃读书人,奴有一联倘能对,当即让尔过去,乐允之,女指其鞋曰:鞋头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马乐不能对,遂脱履入田中让步,时鄕人皆讥马乐为饭桶,后又遇一女,面呼其饭桶,乐面红耳赤抗议,那女亦出一联求对:雨打无声鼓子花(鼓子花为一花名,雨打自难作响)马乐亦瞠目结舌,受辱而退,回家苦学不辍,后晋京应试,点中状元,有人奏以马乐乃

  • 文章「闲话『慈谿秀才』」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1期  作者:我黄山人 出版时间:1983-08-01
    关键字: 《慈溪秀才 慈溪谚语 慈溪冯家

    慈谿秀才」一词,我们慈谿县人,好像有点讳忌,所以小时候,从来没有听见大人们说过,后来出门上海学生意,偶然听见此句谚语,这是一句冷门的谚语,但并不懂什么意思,当时很好奇,但没有问个究竟。过了一段好长日子。又偶然听见人家说起了这句话。开始请敎了好多位前辈先生。店内有位帐房先生,鎭海人,为人很随和热心,承他指导了这句谚语的用意与内容。他说这是一段前朝考政历史的往事。在前淸科擧时代,童生首先考秀才,再考擧人。朝廷订有考政法规。每一县秀才录取人数有硬性规定。如

  • 文章武进掌故——金坛秀才虞际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0期  出版时间:1975-05-15
    关键字: 秀才 虞际唐 推事 高堂

    前淸考取秀才,每县例有定额。常城武进,阳湖两县,童生报考数,各逾五百,而名额均限二十四名。邻县金坛入学额,与二县在伯仲间,应考童生,则不足二百人,得之较易。以故同是秀才,士林中辄多议评。同鄕虞际唐前辈,受业名师李世励门下,屡试不售,改考祖籍金坛,虽一发中的,亦骤难受人器重。科擧罢后,负笈京师法政学堂,毕业分发奉天宽甸县承审。民国后历任江苏如皋、淮安、丹阳、昆山、无锡各法院推事。抗战初起,奉调萧县,率眷赴任。二十七年苏北丰、沛、萧、砀各县,相继沦陷。据同院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7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秀才 县试 府考 院考 童生

    全国秀才,虽然有八万名之多,但是考上一个秀才,必须通过三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关是县试,在寅己申亥年的二月举行,由知县出题主考,儒学敎官监试。考生不拘年龄,都称为童生,但是要身家淸白,非娼优皂隶子孙,取具保结,方能报名应考。县考要考四场或五场,每场一天,黎明入场,不给灯烛,要白天交卷。第一场要考四书文二篇,每篇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另外考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第一场称为正场,录取从宽,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其他几场考五经、赋策、性理论等,较不重要。凡

  • 文章我是最后一个秀才

    来源期刊:《浦東》 第73期  作者:蘇局仙 出版时间:1993-08-25
    关键字: 秀才 科举考试 童生 府试 道试 拜师入门仪式

    行,竞争激烈,加上暑热逼人,于是有人把「考」形容为「烤」。如说「烤」的情味,与昔日的科举考试倒也不相上下。本篇是我乡先贤苏局仙(1882-1991)老先生的遗作(写于逝世前四年),叙述他应考秀才旳实况,从文中可领略到「古烤」的况味。以下是作者原文: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