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细说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鄧澂濤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端砚 砚石 水岩洞 特点

    五、水巖各洞石之特点老坑——即水巖——洞之石,其石质特点,据高要县志(淸,道光八年刋——夏修恕等编纂:(按高要县现在有三部,一为道光八年夏修恕等编,二为民国十三年吴幼舫等编,三为民国二十七年梁赞燊等编)所载,有云:「昔人论端者,言人人殊,皆以耳为目,莫辨其赝,惟兆(兆,指高兆,作端考者)亲至端溪,其言颇为详确,然披山腹,割石髓,即生长斯土,非好事者,不能尽知,高氏之言,亦不免以耳为目,今于诸家所论,摭其合者「而列水巖于后,并以诸巖附焉」。是高氏所论

  • 文章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高耀峯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砚山 砚石 史料记载

    甘肃洮,与广东端、安徽歙齐名,被誉称中国三大名。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中写道:「蓄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洮原料产地虽地处偏僻的甘肃省卓尼县洮河东岸喇嘛崖,却常有文人为洮而谋官洮州者。目前,笔者途经甘肃临洮,欣到洮之鄕一游。汽车出了县城,沿清澈见底漂流木排的洮河蜿蜒前行。蓦地,洮河汹涌冲开一道峡谷,两边的涯石如刀砍斧斫一般。忽见半山放下两根胳膊粗的麻绳,绳头各拴一人,足登在垂直的巖面朝下走,在水边的石坡上挖拣石头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史延祚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砚台 史料 端砚 书法 松花石 蓝溪 砚石

    读书人对石至感兴趣,不但利用它可发挥书法之妙趣,同时亦可当作古董把玩。故沉浸于书法之人,是不可一日或缺的重要器材,据历史所载,在汉朝已有石,兹将已发现的石,叙述于后提供同好参考。中州为中国文化发源地宝藏丰富一、河南淮阳陈州有汉砖三方:有深灰色,亦有土黄色两种深灰色长六十公分,厚五公分,重三公斤半,正面刻有汉代龙形,并刻有陈州汉砖。土黄色的长六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三公分半,重一公斤半,共有三方,收藏家为陈登先、释广元及陈州羲陵建设委员会李腾云

  • 文章细说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鄧澂濤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端砚 产地 开采 档案资料

    一、从端小志说起民国六十年,国立史博物馆馆长王宇淸先生,以纪念开国周甲,发起寿国道动,征集文物,函得余幄奇将军捐赠高剑父高奇峯兄弟所绘塔、鹰巨画各一幅,及端州石一方,函送该馆,以供公众欣赏,藉为寿国之献。余公参加革命久在戎行,疆场奔驰,多无宁日,对我国文物,极少收藏,惟以端石,为故鄕之物,质理细腻,特志斑斓,以爱鄕而爱物之情,虽于历乱之中,故能保存勿失,于函送该石之际,并附端砚砚小志,其文云:「广东高要县,古称端州,所产石,以羚羊峡之坑为最,而坑

  • 文章铭并序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洪禹平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艺术 诗词 书法

    五十年代末,余历劫下放故里,务农之暇,杜门著述。时旧交都绝,深感孤寂,唯父执李公肃遐时相过从,订为忘年交。公工书善诗,见余以毛笔小行楷誊清数十万言手稿,兼有习书之意,颇为赞赏,即以此相赠,据云乃端也。于是晨昏相伴,至今不觉三十余年矣。今岁复得工艺美术家王笃纯先生配以盒,益令名生色。而李公早已作古,余五龄稚子轲轲亦略知习字矣。人世沧桑,抚事感慨,因状如荷叶,即题其盒曰「荷」,并为之铭。濂溪净植,荇水流芳。长者雅意,踵事增华。晨风夕月,挥洒沧桑

  • 文章安阳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1期  作者:李九林 出版时间:1984-11-30
    关键字: 安阳瓦 韩琦 仿制品

    故宫文物月刋第十八期,文物辞典专栏中载有「汉未央宫瓦」的介绍。阅后不由想起,故鄕安阳也曾有瓦的发见和流传。安阳的瓦大约晚于汉末央宫瓦三三九年至三五九年,为南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和北齐文宣皇帝时代建筑的遗物。有「瓦筒」(承簷溜用之瓦,内圆外方,呈筒形。)长可二尺,濶一尺,上有盘花鸟兽花纹,也有「千秋」「万岁」字样及「兴和」「天保」等年号。这些瓦都经用核桃油油过,取它光耀映日、历风雨而不生藓苔。瓦筒覆在上,故油其背,板瓦则油其面。凡经油过之瓦,其油处

  • 文章山西绛州澄泥(七律一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绛州澄泥 工艺复兴 诗词

    绛县澄泥制奇,汾河崖土变云匜;抟泥火焙金狮,细琢精雕虎魄池;佛手飘香今绝品,八仙过海妙英姿;中华技艺开新页,蔺氏乔梓美誉驰。注一:「云匜」、「金狮」、「虎魄池」、「佛手飘香」、「八仙过海」皆名。二:山西绛县澄泥滥觞于唐代,盛兴于唐宗,炉火纯青于明,后渐失传。二〇〇六(民国九十五)年蔺永茂、蔺涛父子辛苦历尽,恢复失传三百余年之澄泥工艺,其功厥伟,为传统工艺启新页。

  • 文章读汪继光先生遗作「怀楼诗钞」感怀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劉鳳平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汪继光 怀楼诗钞 感怀

    君翁「四海人」,[1]诗国称盟主,书法媲王柳,金石冠天下。国风于以宣,文风赖鼓舞。磅礴夺长空,音节铿宫羽。荟萃成钜编,可悲竟千古!贤郎刊遗著,辛勤历寒暑。孝行诚可嘉,文才堪继武。[2]乡关入梦频,长怀昔日情。[3](注:翠竹黄花)(注:浮生若梦)(注:花长好)(注:汪周姚平合印)(注:学无止境)(注:一枝巢)(注:瘿叟)(注:春满人间)(注:万里江山入画图)[1] 先生乃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史学家。作品有「怀楼诗钞」、「怀楼印存」,和「盐商

  • 文章葛仙公岩石·方城石·黄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葛仙公岩石 史》 方城石 历史人物 黄石

    葛仙公岩石打开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第八四三册子部九,可以从宋人米芾撰写的《史》里看到位列全国二十六种石第二的《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这样一个标题。唐州,汉棘阳县地,在河南省西南部,唐初置唐州。太宗贞观九年(公元六三五年),方城县于鲁州废后初属唐州,到北宋神宗元丰元年(一〇七八年)的四百多年间,方城一直为唐州属地。葛仙公,即三国道士葛玄。葛玄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然后授弟子郑隐。葛玄

  • 文章史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林宗肯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高要县 历史沿革 特产端砚 端砚史话 相关诗词

    二千七百一十尺。为全县诸山之冠。西江南岸之山脉,或谓远自云南蒙自发源,与南岭平衡。其在西江南岸界内者,西以老三十三里,高三千一百六十尺。于县南诸山为最高。北与高峡山相峙,江流出其中,两山峡水为峡。相传高峡山有羊化石。因名羊峡。(或作灵羊,南越志作零羊,又称高要峡)烂柯山之西北,近羚羊峡口有二石巖。为产端之所。河流以西江为最大。谓之西江者,以水自粤西来也,始称西江,或又谓之端江者。以东经德庆,德庆有端溪,以端溪得名。既流入西江,因又以名端江也。兹将高要、端州的建置、沿革

共40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