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知行合一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易經哲學與王陽明思想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臻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易经哲学 王阳明思想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在羑里(坐牢),『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悟出了易学哲理。王阳明先生诞生于公元一四七一年十月廿九日距今五二八年,在他卅五岁的时候(明武宗正德元年)因为得罪宦官刘谨,被打了四十大板以后,发配到贵州龙场—修文,囚在阳明洞和玩易窝里,跟周文王的境遇差不多,都是囚困,坐牢的人在坐牢期间是最能磨练心志,明心见性,悟道修为的时刻。阳明在龙场悟道三年『居夷处困』,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并倡『知行合一』之说。在这段时间里,他努力钻硏五经,并重

  • 文章王守仁與經略廣西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王守仁 平定叛乱 官宦生涯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完全向内,以为心即是理,理即是心,更不用向外面学物上去求理,因为王阳明既说「知行合一」,就是根据「心即理的」的观念而来,比方说「为好好色,为恶恶臭」,见好色是知,好好色属恶,只见那好色时己自好,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去好,闻恶恶属知,闻恶恶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己自恶,不是闻了后另立个心去恶。即以知了便为,知了便恶,同时就是「行」,这「知」与「行」又一定是发生的,因都源于心,而心就是「理」,即以阳明说「知之眞切笃实处即是行,行处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所谓知行合一的道理

  • 文章蔣中正先生與王陽明學説(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2期  作者:楚崧秋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蒋介石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精神修养

    ㈡大力倡导力行哲学来济世救国关于 国父「知难行易」学说与阳明「知行合一」哲学之异同点,已如前述。 蒋公惟恐大家对于这一去疑解惑的论点不能充分了解,甚至内心上仍不免存着牵强的潜意识,于是乃就「知」「行」二义的关键点—「致良知」的要义,融通贯注到实际事业中去。务期大家内心上根除了障蔽,然后才能由眞知而立信,由笃信而力行。他说:「『致良知』三个字,是我们现在实行革命主义最紧要的『心法』,不但不与 总理『知难行易』的学说相反,而且这两个学说,是互相阐发,实有

  • 文章蔣公對於中華文化之眞知與力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5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7-05-06
    关键字: 蒋介石 中华文化 真知 知行合一 三民主义

    总统 蒋公对于中国政治哲学及伦理哲学,有深邃的认识,所以对中华文化的看法与其立身治事之道,完全是一贯的。浙西是姚江学说的故鄕,四百年来,流风所被,余韵尙存。 蒋公自言十八歳时,就喜欢读王阳明的传习录,阐明致良知的道理,所以最初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得。后来追随 国父,服膺三民主义,从事革命事业,更实践知难行易的学说。中华文化有一个正铳的道德和政治思想——王道将公认为中华文化有一个正统的道德和政治思想,就是所谓以德行仁的王道。所以在其自述硏究

  • 文章王陽明先生及其哲理——寫於中國電視公司「書劍千秋」播畢——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楚崧秋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王阳明 思想哲理 《书剑千秋》 知行合一 儒家思想

    千古殷鉴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哲理,却因学理气味较重,不能不力求精简并予通俗化。惟其如此,不免使若干观众有为阳明先生抱屈之处。今日国家处境艰难,而社会间浮谈谬论不一而足;欲救当今之病,十分需要发扬阳明践履笃实、力行不懈的精神。个人乃不揣愚陋,想于观剧后略谈阳明先生其人及其哲理的本源去脉。志在圣贤事业阳明一生多才多艺,生活多采多姿。他曾为叩问养生之道,竟然误了婚礼吉期;为了精硏格物之学,乃与朋友格庭前竹子,格了七日七夜,废寝忘食,而弄出病来;曾疏谏刘瑾

  • 文章易經漫談(四)——我學我問我思我辨我寫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霍雙印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易经》 我国中道哲学 “允执厥中” 知行合一 “明明德”

    我国中道哲学思想形成、发展与运用一、领土居世界及亚洲之中,气候温和适中。二、民族文化发源地位于黄河流域居中国领土之中。三、历代政治中心多位于国土之中(均以当时人民散布情形而言。)四、法天、敬天、爱民、自然形成天人、心物,知行合一的中道思想。五、历代治国者施政经验之累积所形成。六、易经太极——方田涵三为一真理为我国中道思想之根源。七、中庸作者对中国中道思想之发越与系统化之整理。八、大学作者,依据中庸人生哲学原理,予以方法论、条理、秩序、排列科学化,以致

  • 文章中山先生之心理建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知难行易学说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心理建设

    说明求知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二、行易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又说:「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所谓「为」就是行的意思。又说:「夫人岂有不胜为患哉,弗为也。」「行之而不著焉,习之而不察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可见孟子也认为行才是容易的。㈣知难行易学说与王阳明学说之异同王阳明根据陆象山「心即理」之观点,发明「知行合一」学说,为的是纠正知行的支离,以达到「坐言起行」「即知即行」的目的。其动机在「勉人为行」,未可厚非。不过王阳明所谓「知」是狭义

  • 文章知行合一 艺坛宗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艺术深厚 淡泊名利 回忆往事 人物生平 绘画创作 知行合一

    的亮节高风。五、知行合一 艺坛宗师佛公硏习国画六法垂数十年,据他自述学画的经过:「从八岁起学没骨花鸟……二十岁左右,习山水人物及仕女……从三十岁到四十岁,于遍临名蹟之后,深体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旨,竹杖芒鞋,周览海内名山胜水,渐脱出古人束缚,专写天下眞山水,可以说「外师造化」阶段。四十岁以后寄心禅悦,始由精神上的「大自在」发而为艺术上的,不拘形似。」由佛公这段话,和他分析自己的画风所说:「在民国廿五年以前为以古为师阶段,廿五年至卅九年是以自然为师阶段,卅九

  • 文章姚江波湧先賢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諸煥燦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文献名邦 十大思想家 姚江人物甲天下 姚江名人 姚江文化 知行合一 余姚四先贤

    但他不为困境所忧,潜心悟道,进行心学的硏讨。经过长期的磨难、酝酿、总结,创立了以「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心学体系,被学术界奉为「心学大师」。他注重人格的价値,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主体意识的独立,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启蒙哲学。他以自己的淸醒去唤醒人们,指明社会的危机意识,是近五百年来思想变革的先驱。这对当时敏感的政治权贵们来说,是极难容忍的。政治权贵们只希望在自我欺骗和互相欺骗中寻找慰藉。故此,王阳明只能是一位孤独者,只能寂寞地走完他的一生。尽管王阳明是一位先觉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