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浙江抗战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錢塘烽火憶當年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李楚狂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抗战回忆 钱塘大桥被炸 淞沪战役 浙江抗战

    劳,冒险犯难,为抗战牺牲服务之精神,及今追思,尤深感念!冒着炮火救护伤患浙江抗敌后援会成立后,各县市纷纷发起成立分会,从事当地之军队慰劳与民众救伤服务,其中以嘉兴与吴兴两县工作最为繁重,成绩亦极卓著。因嘉兴乃沪杭铁路中间站,吴兴接近京杭国道,又便利水运,淞沪战场伤患官兵后送的第一站,而且这两个县,同时也都有军队驻防,便成为敌机轰炸的目标,各该分会救死扶伤,竭尽全力,使受伤官兵获得精神之慰藉,后方被炸民众,亦得适时救助,在抗战初期至有贡献。淞沪之战,国军经

  • 文章經濟作戰有功的楊管北鄕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裴可權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浙江抗战 经济战争 杜月笙 杨管北 浙江乡贤

    抗日战争中和杜月笙有密切关系,在上海和敌人周旋的徐采丞声称,能买通日军,由上海运进纱布。于是,戴先生和杜月笙商妥,由杜组织通济公司,自任董事长,杨管北任总经理。徐采丞任副总经理。对于通济公司的报酬,是照货价加百分之三十的管理、杂费、运费收购。当时敌人不认为棉纱是军用物资,徐采丞以八百万美金购买绵纱六千件,每件四百磅,共二百四十万磅,两千磅为一吨,合一千二百吨。这样重的货物,运输起来是相当困难的。于是决定,三千件由水路装船运往浙江淳安交货,由淳安货运

  • 文章記民國二十八年五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姚振昌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抗战 五四运动 民国往事

    「蒋委员长万岁!」声浪响彻云霄。我营官兵感动得热泪盈眶。领袖、人民、民族意识、爱国情操、相交流、相结合:是多么伟大的一幕!晚上各连集合,淸点人数,没有一个新兵逃亡的,这就是领袖精神感召的反应,八年抗战,就靠这精神所支持,全国民心士气的表现,还不足以见证吗?再来说一说,两天中的伤亡,大约有四万多人、原因何在?语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是千古不移的定律。槪括说:是重庆人的防空观念欠正确,与缺乏防空常识,不作防空设施,有以致之。重庆有雾,和英国伦敦一般有掩蔽空袭的作用

  • 文章錢塘烽火憶當年(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1期  作者:李楚狂 出版时间:1985-11-10
    关键字: 抗日回忆 浙江抗战 军旅生涯 桂林风貌

    主持,销行徧及全省,为东南具有地位之新闻纸。健中兄笔政之余,雅擅淸谈,赁居柴场巷寓所,与专署有便门可通,望衡对宇,时可过从。胡夫人善烹饪,能作精美素食,我因亦常作不速之客;餐后闲谈,对政治与社会兴革事宜时抒卓见,获益尤多。正报亦为省党部委员吴望伋兄主持,由金华县党部钱伯起(震)负责编辑,销行亦广。两报均在浙江抗战烽火中宣导长期抗战国策,报导国军英雄作战及人民忠勇杀敌事蹟,鼓舞民心士气,贡献至钜。播迁来台,庞大设备器材,运输困难,均未能易地复刊,至足惋惜。迨至

  • 文章浙江省战时的高等教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1-02-06
    关键字: 浙江省 抗战时期 高等教育 浙江大学 郑晓沧

    淳安,中途在十五都午餐。淳安县政府傍城墙,有后园,园中有亭翼然,建于小丘之上。晚浴既罢,我们在亭中小坐,谈及战地靑年就学问题。我们同认为战时仍不能没有正规敎育。短期训练,不足为国家培植下一代人才。绍棣兄决定在浙西设立临时初中数所,并谓:「省敎育经费有限,可否由兄发起,办一私立高中,以救济陷区学子。」我谓:「现在浙江大学,已迁离浙境。则高中毕业生升学问题,又将如何解决?」绍棣兄谓:「由我二人在省政府委员会提案,设立战时大学,俟抗战胜利,浙大迁囘,即行撤销

  • 文章戴笠(雨農)將軍的天賦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戴笠 浙江乡贤 西安事变 抗战名将

    电话已经不通,虽然一面叫郭斌同志去找交通工具,倘或不成,即与汉口共存亡,幸赖郭斌同志机警干练,终使戴将军脱离武汉。抗战胜利之后,现总统 蒋经国先生那时在东北办理外交,戴将军曾经写过一封信给他说:「天下的事情,总是要人去做的,事情愈大,困难一定愈多,不过一个人在危险的时候,不要想到自己的生命,在困难的时候,不要想到自己的痛苦,能够做到这一点,天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蒋先生认为这几句话的意义太大了,我们大家如果都能这样去做的话,那末我们革命的进步与成功,一定

  • 文章抗战时期效忠蹈义之浙人小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效忠蹈义 浙江人 施元棣 徐国琦

    浙江灵桥联络站站长、上海办事处东南特派组长,工作至为热忱积极,吸引同志,多方活动,同道甚多,人称陶然部。抗战胜利后,改任该局东南区苏北站站长、苏南站通讯员曁浙江保安司令部第一区戡乱工作团副团长等职。宏猷丕展,著有劳绩。三十八年,奉命潜伏浙江任中校通讯员,四十年间,不幸被捕就义。赵长发,缙云人,上海湖州公学及浙江警官学校特训班毕业,曾任江苏嘉定县公安局第二分局局长、浙江丽水公安局督察长,嫉恶黜邪,守正不阿,人称包黑。民国二十六年九月,经军统局吸收为同志,历充

  • 文章錢塘烽火憶當年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0期  作者:李楚狂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抗战回忆 故乡经历 浙江民众

    县长以当地方言转为译述,观察各人频频颔首,似甚感奋也。义乌民风淳朴强悍嗣由东阳苏澳乘火车至义乌,该县田亩较多,盛产甘蔗,有土制红糖,盛销浙东各县。在抗战前有劳乃心氏曾设厂制糖,但以交通运输问题,散处各地之甘蔗无法远道集中,机器不能全部利用,时吿停工,造成长期亏损,旋即闭歇。反观台湾日人早期在糖厂所在地,均铺设有小铁轨,以轻便货车自田间载运甘蔗直达糖厂,故能使原料供应无缺,足征工业建设首重交通,我复兴基地工业之蓬勃发展,亦由于交通建设之能密切配合。蒋总统

  • 文章崇德吳良玉先生生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0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抗战将领 浙江先贤 吴良玉 先贤传记

    最近报章、杂志纷刊载「抗日」之人与事,以纪念「抗日四十周年」。今有一平庸之奇人吴良玉先生,本年九月八日逝世于台北市广慈博爱院,享年八十有七,实不可不记其生平,尤其在抗战时期。吴先生,浙江崇德人。崇德,虽为春秋时吴越交战之地,然而,二千余年来之风俗变更,有重文轻武习,抑且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谣,是以吴先生壮年于陆军第九师任下级干部,在鄕无籍籍名。迨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敌一〇一师团沿杭善公路、运河塘来犯,其目标固为杭州,其后仅沿杭善路之崇德

  • 文章倭禍新史一頁(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周建卿 出版时间:1976-02-20
    关键字: 日本侵略者 浙江 抗战 史实

    是:㈠有关国难史料,㈡褒扬忠烈事蹟,㈢暴露敌寇残暴,㈣供今后应变的检讨。但事实上的困难,也即所以迟迟者:㈠资料的不易搜集,㈡各种报吿内容的残缺谬误,㈢未克复各县的尙难详查。因此,我们虽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仍不能整理出一个较有系统而精确的实录。本文之作,系就现有材料,作初步的事实报导,为节省篇幅,不论理论。一、土地底灾刦浙江是随着抗战的持久,益增其国防上底重要性,所以敌寇不惜牺牲,前后流窜达五次之多,而上年事变的规模尤大,动员兵力十余万,其主要必图,固不外㈠打击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