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流亡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滄桑歲月五十年(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劉朝賢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海岱中学 迁校江西 流亡·台湾

    在抢救沦陷区的靑年,当时尙在国军固守中的菏泽地区,各级学校虽然仍照常招生与上课,本无流亡之急迫感,但由于顾及国内整个形势日非,为求在江南安定环境中继续学业,故亦有部分学生自行组合分批南下。二、拜别双亲走上流亡之路我经征得父母的同意与鼓励,于九月一日与刘廉洁、胡树藩、杨玉美、袁守玺、董宪堂、张世昌、周玉成等十余同学连同跑单帮的数位商人,共同雇用两部马车结伴而行。时値仲秋时分,田野的高粱业经砍收,视野已较广阔,其他作物尙未成熟,但已结实累累,预见丰收的到来。从菏泽

  • 文章李憲玉詩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李宪玉 诗作 流亡学生

    到杭州關山跋涉到杭城,湖濱路旁弔陳英;西湖美景無心賞,隔宿又向錢塘行。乘軜船生平初次乘輪船,浪高風急雨綿綿;大海茫茫無邊岸,人人心驚又膽顫。抵澎湖漂洋過海駛抵澎,離亂驚魂心始平;師生喜達平安願,誰知不幸又遭逢。暗呑聲澎湖島屹海峽中,鹹雨飛沙海洋風;希驥求學皆成空,落難學子暗呑聲。廹從軍刺刀之下廹作兵,呼天不靈地不應;校長具理來力諍,誣陷重罪遭犧牲。

  • 文章懷舊詩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陳洒寒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忆昔 流亡 夜泊 金山寺

    忆昔秋夜流亡湖上夜半仓遑祖庙辞。一舟湖上载忧思。遥知云送鸿飞苦更痛梁倾燕去悲。红蓼白芦怜掩护。晚星残月吊追随(昼伏夜行,历尽艰苦,始脱匪掌)。卅年事过心余悸。不忍家园铁幕垂。忆昔邗江夜泊潮平浪静舣征篷。夜色苍茫万籁空。渔火半江连闪烁月光如水潟朦胧。一行雁载霜飞白。两岸枫烧叶落红欲问片帆无恙否。还思归去挂秋风。」忆昔夜读江天寺 在京口俗曰金山寺忆昔江天寺用功。楼台如画阮囊空。(余时乃流亡学生)。饥肠窃食僧余饭(记得一次与时亦在台同学沈康兄于夜自修后,悄赴僧

  • 文章流亡生活片段回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流亡生活 片段回忆 山东流亡学生

    第一章阶段:在阜阳的第二临时师范学校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山东省菏泽地区游击部队保安第二十二旅张志刚部,奉命转移皖北,在曹县梁堤头遭共军袭击后,陷区各级学校相继解散。鲁西南三区联立高中校长郭俊卿先生亦在土共数度胁迫后,宣布解散。端午节过后不久,与刘存璜表弟由菏泽东关外搭马车走上流亡之路。经过定陶、曹县、商邱、(朱集鎭),第三天傍晩到达安徽亳县。次日经人指引,穿过亳县县城,南行三十华里,越过伪军张岚峰的一个据点,向南行即是十里眞空地带,也是最危险的宵小出没地区

  • 文章我的長子孟慶康也在澎湖被編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孟憲蘊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澎湖 被迫编兵

    宜章县。笔者由峄县突围后,亦经徐州撤往南京,协助省警保处办理江北南撤之警保人员登记收容工作。民国三十七年年底,因病迁往杭州疗养,住在西湖西冷冰厂,松木厂警察所李巡官照顾一切。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江阴砲台守军戴戎光率部投共,共军渡江,我和刘褔河又仓促沿浙赣路南下,到湖南郴县洞尾,斯时胜利中学,成为国立山东第四联合中学初中部,也迁郴县栖凤渡设校,得与四弟庆康会合。在那里住留一个多月,这时山东省主席泰德纯兼国防部次长,与台湾东南长官公署陈诚长官联络,要将这些流亡

  • 文章「學校紳士」——悼念楊鵬飛校長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馬觀海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杨鹏飞 “湖北中学绅士” 流亡师生 悼念

    一段悲惨的回忆!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依仗着优势武器,很快占领了北平、河北,眼看济南岌岌可危。山东教育厅在不以靑年资敌寇的战略号召下,发动了学校向后方撤退的壮举,期以保存读书的种子。这个艰钜的重大责任就落在当时任科长的杨展云肩上。当年暑假过后八九月间,一个一个的学校大军经由单、曹二县向河南进发,逐步汇集到许昌城外小住。大槪是由于任务紧迫、时间仓促吧,流亡出来的学校几乎都是济南以南的学校的师生员工。首先是济南高中

  • 文章从上清宫到马公(上)——母校国立济南第五联合中学流亡简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王北辰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生平介绍 流亡过程 坎坷南下

    序琐尾流离亦可哀,朱门叔伯尽呼来;可怜济济诸学子,日夜啼饥待我回。吴萧吹罢动悲伤,孰绘流亡达上苍;寄语余江贤令尹,济人饥困早开仓。这两首诗是一九四九年四月,校长毛公仪庭手著,我顺手纪录下来抄在日记本上,做为永久纪念。回想三十八年政府即将弃守南京,本校所在地,江西上淸宫民心动摇,遑遑不安,全校师生两百多人,缺粮缺钱,嗷嗷待哺。之前,是由我与阎文卿领队,带同学十来人,持学校公函赴近邻上淸鎭、孔坊、黄通……各地,拜望各地行政首长、学校校长,借粮借钱,解决急切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实习生活

    把头发剃光,易男装避祸。但被俄军所悉,见到日人就摸其双乳,雌雄立辨,仍难逃其蹂躝。我初抵沈阳时,日妇已开始蓄发,新发才仅盈寸,眞难想像世界上会有这样毫无人性的部队。闻之令人发指。2实习地的选择不久,本期分批来沈的同学都已先后到齐。只是第三梯次的安邱籍王德增同学在汉中的褒城因山洪暴发,水漫桥头,自告奋勇,站在桥头作为标竿,指示大家过桥的方向,同学们都过来了,他却被洪水冲走而牺牲了。这一不幸事件,大家莫不痛惜哀伤。到齐之后,各收复县市的高级警政首长,都来分校争取

  • 文章康有為漫遊海外十六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康有为 海外流亡 戊戌维新 论调变化

    一、海外逋客戊戌維新是中國近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其領導人爲南海康有爲先生。其後維新失敗,戊戌政變,康氏間關出亡,幸逃羅網。在海外各地十六年,仍謀復辟保皇,直至民國成立,回國居上海,民六張勳復辟,康氏入京相助,旋復辟失敗,康氏在上海創天遊書院,講學啓訓後生,國民革命軍北伐功成,有爲走靑島,未幾,病卒,年七十。康氏一生事功,見仁見智或有不同,伹其在中國近代史的啓蒙時期,致力於開創風氣,滌舊革新,謀挽世局,要不失爲一人豪,其門人梁啓超爲康氏作傳,曾論曰:「先...

  • 文章我第二次流亡的点点滴滴——胜利中学的创建与播迁湖南的经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劉曉武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孙业洪 台儿庄胜利中学 流亡生活

    ㈠前言王老师笃修先生,编印了「山东流亡学校史」之后,有意继续编一部以山东流亡学生的流亡生活及奋斗过程为重心的「山东流亡学生史」。因此以电话命我也写一些流亡中的点点滴滴。我以前所写流亡皖北的学生生活:「艰苦的岁月中我读完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可说是第一次流亡。原载于山东文献七卷三期,已蒙收录在「山东流亡学校史」中。现在所要写的流亡生活应该是第二次了。所不同者,现在是带领一个很完整的初级中学,虽无校长之名,而实际上肩负校长之实。学生近三百人,敎职员十多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