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西走廊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得隴望蜀」話甘肅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何維孝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甘肃 得陇望蜀 天梯雪齐 河西走廊

    負羽到邊秋,鳥笳度隴頭;雲黄知塞進,草白見邊秋。——唐.王勃「隴上行」

  • 文章河西走廊上的重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9期  作者:西出陽關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地理位置 祁连山 嘉峪关

    汉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领万骑远征匈奴,将当时占领河西之地的匈奴打败,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再设张掖、敦煌,共为四郡。而后,引进大量移民及汉民族进步的灌漑技术,绿洲逐渐扩大,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与西域间的通道,从此河西走廊开始在我国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河西走廊之所以受到重视,要归功于它的地理位置。从兰州西北约二百公里处起,翻越海拔三千多公尺高的乌鞘岭,沿途历经古浪、武威、山丹、张掖、临泽、高台

  • 文章兰州与河西走廊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劉傑佛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兰州古城 甘肃概况 名胜古迹 成吉思汗 河西走廊

    甘肃形势 甘肃省是由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当陇山之西,别称陇。这一个骆驼形的甘肃省,地脊民贫,但其面积达三十九万方公里。几达山东、山西、河北三省面积的总和。在地质上是黄土高原山岳和沙漠,气候干燥,多年受旱灾之祸。以六盘山为分界点,成为陇东陇西二部,人民都集居于兰州盆地和河西走廊上几何绿州。其余的大都是荒山碛石流沙,以及部份的绿地牧场。在中国历史上,兰州是西北的国门,河西走廊是历代的经边的战略通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自从近代

  • 文章得隴望蜀 話甘粛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1期  作者:何維孝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河西走廊 故乡风貌

    恍然身在白云中。其高耸可知。乌鞘岭是祁连山的支脉,山势峥嵘巍峨,为河西走廊与陇西高原的天然边界,最高海拔约二千八百公尺,因岭上终年云雾封锁,状若乌纱,故名「乌纱岭」,后来一再讹传,就变为「乌鞘岭」。此岭的气候,变幻无常,旅人皆视为畏途。岭上,有一座古老的韩湘子庙,庙中供奉韩湘子神。庙内设有气象测候所和航空无线电台,以联络空运,但飞机失事仍时有所闻。下得岭来,长城、庄浪河和公路三线平行而下,甘新公路蜿蜒伸向天际,沿途白杨夹道,随风飘曳,萧疏婆娑。经过打柴

  • 文章河西走廊的武威与张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武威市 张掖市 河西走廊

    我国有八大走廊,河西走廊最为有名。河西走廊系指乌鞘岭以西甘新两省边界的狭长地带,因界黄河之西,故名河西。南有白雪皑皑,终年不化的祁连山,北有马鬃山、合黎山及龙首山,其中大戈壁沙碛狭窄绿洲,便是中外闻名的丝路。所谓四大绿洲,乃武威、张掖、酒泉与敦煌,即二千年前汉武帝所设河西四郡。秦后,为中国经营西域的军事要道。杜甫诗云:『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李牧、蒙恬、李广、衞靑、霍去病、张骞、郑吉、赵充国、陈汤、耿恭、班超、李靖、徐世勣,都是著名的鎭边大将

  • 文章陇西高原与河西走廊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1期  作者:蔣達泉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陇西高原 河西走廊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

    本文作者蒋达泉敎授江苏丹阳人,为著名的史地学家,是我国政治地理学权威沙学浚敎授的高足。著有经济地理及中国地理等书。——编者——先说陇西高原。陇西高原的位置 陇西在乌鞘岭以东,陇山以西的高地,北以甘宁两省的长城附近为界,南以甘川界上的摩天岭为界。包括靑海东部三千公尺以下的河谷地区,其地理位置的特性有二:一、四通八达的高地,东越陇山,可至关中及陕甘高原。北沿黄河,可达宁夏及绥远。西北越乌鞘岭,至河西走廊,通新疆。西上靑康藏高原的入口,南接四川盆地,本区地势虽

  • 文章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寶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王學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念卷习俗 宝卷 宗教文艺 坎坷经历

    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尽管现代视听工具精品迭出,但在当地群众中,尤其上点年纪的,无论男妇,只要一提起宝卷,都能眉飞色舞地说出它的许多优秀典故来。正如一位熟悉当地风俗的作家所说:听河西宝卷,唸者,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听者,长叹短嘘,涕泗涟涟。那是孝敬父母的故事,那是惩恶扬善的故事,一如清纯的山溪,洗涤着人们的灵魂,又像高山的雪莲,把素淡的芬芳,播进人们的心房,薰染著美好的品格和操守。六、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地域,秦汉以降,各民族纷争,你抢过去,他夺过来的景况

  • 文章河西名喫窩窩麵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劉振華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窝窝面 制作步骤 烹饪方法 传统习俗

    地处大西北的甘肃河西走廊,南依横贯千余公里的祁连山脉,北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作屛障。这片广阔的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丝绸之路就是从古都长安出发,穿过这块狭长的走廊到达中西亚各国的。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许多鄕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名吃佳肴,令人百食不厌的窝窝面就是其中之一。窝窝面因其形状似鸟窝而得名。这种面食始于何时,至今已无法査考,但人们代代相传,并由过去的节庆面食逐渐演变为家常便饭。其做法是:首先要和面,比普通面条的面要和得较软些,和面用

  • 文章絲綢之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井上靖 板谷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千佛洞 伊犁河 塔里木河

    井上靖·一九〇七年生,前日本筆會會長,一九五〇年以「鬥牛」得芥川賞;欽慕中國文化,以中國為背景之著名作品有「天平之甍」、「樓蘭」、「敦煌」、「西域物語」等。

  • 文章西遊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國立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大雁塔 莫高窟 千佛洞 兴教寺 天龙山石窟 河西走廊

    布,往南在河津一带因接汾河,又有龙门瀑布。<兰州至西宁至格尔木的兰靑铁路>:由兰靑线先到西宁,接靑藏线到格尔木。兰靑线每天上午五点零三分发车,经西固城、花庄、民和、杏园,中午十二点四十二分抵西宁。靑藏线于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发车,经湟源、海晏、乌兰、连湖、察尔汉,而于翌日上午八时零七分抵格尔木。兰州是我国的地理中心,黄河由此转入河西走廊,昔日的丝路也以兰州及北方的靖远、南方的永靖为起点,又因天兰(天水至兰州)、包兰、兰靑、兰新四线铁路的交会点,已是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