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患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二十年大水追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李皓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水患 蝗害

    引言:射湖塘水之域,自古天灾人祸频仍,民国二十年,春夏蝗害、秋涝连旬,会湖涨、坝决、海啸,盐阜低地,尽成泽国,时余年十三,已能记事,当水势初涨,儿群齐集场圃,奔遂为戏,片刻遽变,低地庐舍,瞬遭洪噬,人人惊骇,无敢预料后来。今虽时隔六十余年,河川已历经整治,洪患也已少见,但洪泽周境,一但久沥霑霈,水患仍难尽绝。现果见久雨患生,民生谅必极困,故治本之道,尤待重估。兹作追记一篇,以述既往,以励来兹云耳。射湖塘水间,先民衍其中;时有干涝象,念年尤苦恫;春夏蝝蝗害

  • 文章河北雄縣趣聞兩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謝立本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雄县 趣闻 大清河 水患

    赵匡胤先至瓦桥关,辽守将举城降。此可知雄县之瓦济门、瓦济桥、瓦桥关之由来。城南有村名十里舖,有吕祖庙,金大定间建,俗称吕仙观莲于此,「吕庙烟波」为本境八景之一。南行二里许有石坊一座,横跨道上,乃李文忠公题字「燕南赵北」,另面「碧汉层虹」。再往南曰易昜桥,此为与任邱县分界处,南临莲花淀,风景殊佳,「莲浦晴游」亦为八景之一。县城之右南方有南阳村,村南有「杨关城」故址,相传杨延昭鎭三关所筑。其他历史文物古蹟甚多,省略不谈。二 三里直河县内因常遭水患之灾,亦因水患改变

  • 文章雙溪紆折抱城來——同安東西溪史話

    来源期刊:《同安》 第72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同安东西溪 地理位置 交通发展 风光胜景 水患灾害 治理水患

    作者:曾任同安縣文化局局長。

  • 文章扶沟和鄢陵的一件水患官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吳儀亭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扶沟县 鄢陵县 水患官司

    扶沟和鄢陵两个县,彼此接壤毗连,鄢陵在西,地多丘陵,地势高亢;扶沟在东,地多沟渠,地势洼下,两县接壤处,有一个重要关口,名叫压冈口,每届夏秋淫雨大作之际,关口的关闭与开放,恒为二县所必争。如关闭起来,则鄢陵遭受水患,如果开放,则扶沟一片汪洋。因为此事,两县全体民众,彼此情感弄得极不愉快,甚至于动辄兴讼官厅,历明淸两代,打了几百年的官司,纠纒不已,据说到了满淸末年,鄢陵县的代表在开封花了五百两银子,请一位高明讼师,写了一张状子,结果赢了官司,其状子要点,止

  • 文章光緖贛榆縣志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3-12-01
    关键字: 县志 序文 地方志 兵祸 水患

    赣楡縣志,修於嘉慶之初,其時海宇又安,民物康阜,雖楚蜀間方有敎匪之變,而潢池小醜,逃死旦夕,江漢以東固,自晏然無恙,是以舊志敍兵禍寥寥,亦生於其時之可幸,而不必無疾而呻爾。前官特公始議續修以屬廣文王,君未卒業,特公量移去,廣文亦歸道山。其於咸同間兵事始末,闕焉未詳,子維志猶史也,存一方之掌故,示法戒於來玆,將使後之人深求其理亂興衰之故,凛然於繭絲保障之難,舍志何述焉?赣之爲邑,平原四達,無高山大川關梁巖險之可扼,往歲軍興,寇騎縱橫,瞬息百里,民無所逃避,...

  • 文章黃河(三)——泥沙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黄河 荷兰 水患 流量变化 含沙量 治理方案

    并没有阻挡得了胡人的「南下牧马」,我们的「黄河长堤」虽然年年增高,但却更增加了他氾滥的危险性。荷兰人有水无土,有他们的做法;大禹王有水有土,也有他的做法。我们这些大禹子孙只知道搬土筑堤,自造险境,这算什么?还好意思说:「黄河百害」吗?二、说到黄河的水患,常从黄河的坡度、流量及泥沙含量三方面来谈。现在我们先谈黄河的坡度。黄河自源头星宿海的四千四百五十公尺,流经靑、甘、宁、绥、晋、陕、豫、冀、鲁等九省,共长四千六百七十公里。他的总坡度为千分之〇·九五,比长江

  • 文章记故乡的一次水患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允中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故乡水患 李白 黄河决堤 丰北决口 《金壶七墨》

    前言早期丰县文献中,有文章说:「如要丰县富,必须多种树,若要丰县好,必须修河道。」治河,从大禹之后,由汉朝开始,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这是古代的一件大事,治不好,或用人不当,都会弄出灾难来。以下便是本县的一次水患,此文不见于县志。录自图书集成三编,清人黄钧宰著金壶七墨卷七,计四篇。(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其一 王同知(原文如下)「咸丰纪元,岁次辛亥八月,黄河决于丰北岸。先是河水盛涨,丰土报险者再,徐道沈君束手无策,王同知熙善,与客弹棋,坚不发金。邑有盘龙集

  • 文章三河匯城池塘多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三河汇城 池塘 家乡风貌 形成原因 水患

    建筑费用,就地取土,致门前成为池塘。上述许多荒芜池塘,具缓和洪水损害效能,因各处池塘可容纳不少水量,给灾民能有时间疏迁。炎暑时期,池塘积蓄之水,也许对气温调节有些作用。由于韩江水患频仍,池塘无法种植或养殖而荒芜,在春夏间,池中长些浮萍野草,有几只鹅鸭游戏其中,尚有些微诗情画意。冬季干涸时,看起来是很枯燥萧条,令人伤感。

  • 文章史料探疑 大禹治水究竟治了幾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台湾水患 历史事迹

    最近台湾地区因两次台风侵袭,致使中南部淹水,桃园缺水,举国上下及媒体界,陷入如何治水的口水战之中,甚至有官员而因此下台。在此科学昌明且发达的现代,竟然对水患而束手无策,不禁令人兴时光倒流的感叹!中国上古时代,相传洪水为患,天下滔滔,民不聊生。帝尧时,命鲧治水无功,子禹继续治水,终于大功吿成。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更为后人所称颂。现在有一个问题:大禹治水,究竟几年?笔者才识疏浅,仅能就己知的两种说法,加以探讨。读者中如有高见,敬请共同讨论并

  • 文章許遜與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4期  作者:閔正國 歐陽衛軍 出版时间:2014-02-15
    关键字: 东晋许逊 修道成果 根除水患 道教神仙 万寿宫 武宁遗迹 试剑石 卓剑泉 龙潭石 铁炉故址 飞来峰 文人推崇 赣鄱文化 社会正能量

    看到如此敦厚长者、德者、善者是这样结局,故传其得道成仙,飞天而去,故而成为众人心目中永远的真君,永久的神主,永恒的崇拜。其实传说归传说,但有一点是值得后人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许逊生前根除水患,治理江河是真实可信的,是卓有成效的。不管是谁,只要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就值得后人永远纪念,这也许就是许逊由凡人而得道成仙的缘故吧。许逊仙逝后,其后人在旧居建起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游帷观。至唐高宗时,由道士故惠超重振西山,经五代、北宋,净明道广为流传。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