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生主义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国父的民生主义在台湾的实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李瀚源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民生主义 经济繁荣 以农立国

    有一位曾是经济学者的部长说:台湾经济的繁荣与民生主义无关,我和政府要人写讲词时,随意写一些台湾经济繁荣与民生主义有关的话,是敷衍门面。这段谬见,可说是他的经济学的「文盲」点。台湾经济的繁荣,是由农业耕者有其田发展至以农业支持工业,始有今日的盛况。由三七五减租、地主限额多出农地,由政府收购、公地放领使农村社会繁荣的法令规章,见于六法全书等,史迹斑斑可考,岂可熟视无睹?这些政经成就,不都是与民生主义有关吗?对于「耕者有其田」与民生主义关系的渊源甚早,且其来

  • 文章「談經濟建設的目標」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7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73-03-01
    关键字: 经济建设 目标 序文 民生主义 简介

    「谈经济建设的目标」一文,重在阐明民生主义「国防与民生幷重」的要义,而在动员戡乱时期为尤然。我们今天面对以暴力横行的**,我们不但要保卫自由基地,还要进一步光复大陆,这就非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不可。二十年来,台湾经济有长足的进步,但大多偏重于民生方面的建设,而未能十分顾到国防经济的策划和准备,无庸讳言。这是一个非常基本和现实的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本书各文大都渉及这个问题,希望能提起大家的注意。「以土地创造资本」,是国父筹集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办法,年来

  • 文章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均富大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興華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均富大同

    三民主义是一个「以民为主」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完整思想体系。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就根本而言,「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孙中山以赤子之心献身革命,奋斗终身,百折不挠。在他心目中:「民生主义若是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民生主义如果能够实行,人民才能够享幸福,才是真正以民为主」。所以,正如他「要把历史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一样,民生主义才是三民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富则同富,乐则同乐作为建设

  • 文章贡、彻不可解释为贯彻民生主义不是民主主义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趙靖東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农业生产 民生主义 孙中山 平均地权 《雪中送炭图》

    是把耕地分给农奴,收夺一定物品及劳力,这叫做贡。第二、是把耕地独占起来,使农奴在耕地上面劳动,而另给小量耕地给农奴,以为农奴的生活资料,这叫做助。无论是贡或助,周代贵族所收取的地租是全部收获的十分之一叫做彻。由以上说明,足证贡、彻,绝不可作贯彻来解释。二、民生主义不是民主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国父在讲演三民主义时,把民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相提并论,尤其在民主政治体制上,二者可互相借镜。国父在讲演三民主义时,在第一、第二两讲中,都提出民生主义是共产主义,也是社会主义

  • 文章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与世界大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傅亢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生主义 大同理想 社会问题 儒家文化

    之本」、「福国淑世之则」、「正德利用厚生之实」的道理。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成为一个『大同之治』,『济弱扶倾』政策」。就是由大同思想为出发点,那时候,不平等条约尚未取消,特别关心民族地位,我们有了民族地位,当然民族复兴了。以固有道德和平理念,又能秉持「济弱扶倾」政策,为世界打抱不平,自然没有侵略战争的发生。社会问题在民生国父又指出:「今天我所讲的民生主义,究竟和社会主义有没有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