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台北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谈「文化台北」景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尹方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文化台北 艺术景观 建设 展望

    我们环视世界潮流,宇宙事物日新月异,随着机械生产,工商发达,经济起飞,带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人口向都市集中,文化生活形成多元,繁华景观,固属可喜。但居住密度增高,交通拥塞,空气污浊,公共设施不敷应用,乃当前热门话题。笔者基于台北市人有话要说,善尽一分义务,略陈几点心声于后:一、文化艺术景观:所谓「文化」,即是人们食衣住行与育乐,日常生活的总体表现。我们回溯古人生活,向以书画琴棋诗酒花,行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兹就台北市,系国内

  • 文章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已落成启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羅大榮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台北市 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客家文化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的前身是台北市儿童交通博物馆,后交由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筹划。本案之基地面积为4.03公顷,园区计画以「人文、生态、教育、科技、产业、农家乐」等主题做为六大轴心,打造出兼具亲水及客庄性质之市民公园,己于二〇一一年底完工开放市民使用。在设计之初,便被规划为一座「都会多元型」的客家公园,其设置之要旨在于传承延续客家文化、发扬客家精神,并成为一个时尚的客家场所,同时要凝聚国际都会客家人,发扬「兼容的客家精神」,打造台北客家新原乡

  • 文章係客家人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台北巿客家委员会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客家人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注:台北巿客家委员会刘主委佳钧)如果你感觉生活周遭的客家人不多,也许那是因为我们不常用「你系客家人无」这句话问候旁人。其实,很多人身上都流着客家人的血液,承载着客家文化的记忆,如果能有一些方式去唤起这些「隐性客家人」的文化记忆,让客家人站出来,您可能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身边有如此多客家鄕亲。台北巿的客家人多为二次移民,自幼来到台北工作打拼,接着在此成家立业,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新客家人出世有些人成了隐性的客家人。因此我的责任更显重大,我要找出隐性的客家人

  • 文章風木齋随筆憶 翰林苑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6-05-30
    关键字: 随笔 翰林苑 台北 文化水准 同乡会

    翰林苑装池」这块招牌,曾经是台北并不多见的高文化水准的象征,是擅作章草的张默君的手笔,而今已成陈迹。当年曾在此寄宿、飮啖、牌叙的许多同鄕,在民国四十、五十年代,曾把此处当作武进会馆。岁月流逝,不仅早已风流云散,而且多数已经作古,至今已很少有人提起「翰林苑」。我觉得「翰林苑」的时代背景,在同鄕间发挥的功能,在旅台同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应该给它留下一点文字纪录。「翰林苑」大约创立于民国四十年以后,最早出资者为顾可嘉、诸灿富,后来转为万怀清、奚南薰、孔柱

  • 文章再訪素書樓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0期  作者:鄒篪生  出版时间:1992-04-20
    关键字: 素书楼 台北 市立图书馆 文化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和製絲工程大師鄒景衡先生,兩位都曾是我們無錫同鄉會的名譽理事,他們兩位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早為國人所景崇。本文記述兩位鄉賢的友誼摯情、治學為人的風範,足能啓發後進去學習效法,特為轉載,以饗讀者。錄自新生副刊(編者)

  • 文章常台文化交流团于重阳敬老餐会表演家鄕戏曲深获好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2期  出版时间:2013-11-25
    关键字: 台北 同乡会 敬老餐会 文化交流团 捐款

    本年重阳敬老餐叙于重阳节前二日(十月十一日(星期五))中午,在台北市三军军官俱乐部一楼胜利厅举行。会餐地点原订于台北国军英雄馆,当日该馆因装修空调设备因而变更活动场地。爰例邀请本会七十岁(含)以上会员及本届理监事参加,当日来自家鄕的常台文化交流代表团廿一人共襄盛举,并表演家鄕戏曲,深获在台鄕长好评;会中同时庆贺本年寿星华诞。本次活动共有一百六十余位同鄕参加,会场氛围温馨和乐。本次活动共有廿八位同鄕捐赠活动款项,计新台币五五、四〇〇元。又郭元瑾鄕长捐赠

  • 文章率溫靑聯誼團訪溫觀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6期  作者:呂作芳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台北温州青年联谊团 访问 文化教育 楠溪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受同乡会委托,率台北温州青年联谊团访问了故乡温州。共同率团的还有林建业顾问。中国传统道德强调人不忘本。这次组团访问目的,就在通过经济、文化诸方的交流、联谊,让出生于台湾的温州青年不忘温州的根本。一、联谊团故乡之行掠影「温籍青年跨海游,文化教育先交流。两岸菁英齐相会,海阔天空话温州。」十月十三日下午六时我们飞抵温州时,温州市台办、台联及青联负责人举著「热烈欢迎温籍台胞青年联谊团访问温州」的巨幅红布黄字横额到机场迎接我们。车子进入市区时

  • 文章江西文獻 是兩岸鄉親血濃於水,同根共榮的園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台北市江西同乡会馆 约稿要求 宣扬江西文化

    江西文献》创刊于民国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四月。创刊人为先贤姜伯彰。他对江西旅台同乡有两大事功:一是集资兴建台北市江西同乡会馆;二是创办《江西文献》,出钱出力。他在第一期发刊词,揭示三大目标:一、发扬江西传统正义;二、表彰江西人忠烈;三、宣扬江西人文化资源。我们本此旨意,承先启后,为江西近代历史、人文,留下许多真人真事的见证。随着两岸开放,江西文献己提升为两岸共有的智慧财产;为两岸专家、学者、作家、文人雅士共同播种耕耘;也为两岸心手相连,相亲相爱,传薪

  • 文章台北巿河南同乡会舘落成河洛乃文化始 汝颖为天下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0-08-01
    关键字: 台北市河南同乡会 会馆 文化 对联

    东方文化主流不但发源于河南,且亦光大于河南,传播文化之工具——文字之创制者仓颉,亦为河南开封人,且由三皇五帝迄今,建都于河南者即有二十二朝代,文物之盛、人才之众、物产之丰、地理之宜、民气之壮、民性之强、民俗之厚、民风之朴、甚少匹敌、生于斯土、可云幸矣。今闻台北巿河南同鄕会舘落成,恭撰对字一付,一表贺忱,并祝出钱出力鄕长福寿康宁。地当十省咽喉、华夏肤心,可东通淮海、西控秦陇、南下荆楚、北上幽燕。昔神农、轩辕遗迹尙在,且周以禹贡八州为星卫。作廿二朝都会。允

  • 文章雲南孔雀公主楊麗萍初訪台灣記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石炳銘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杨丽萍 两岸交流 舞蹈文化 参观访问 台北纪行

    艺术团体邀请她前往表演,大有席不假暖之势,台北的民族文化基金会也正在安排邀请她于八十二年二月间再度来台表演,以飨上次向偶的观众。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