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精神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羅卓英將軍創建虎山中學紀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罗卓英 虎山中学 创建经过 教育精神 建校历史

    汀江汇合成韩江。罗卓英将军是喝着梅潭河水长大的,并走出梅潭河,走出韩江,历经戎马烽烟,乃成一代名将。宜洋坪村和岭下村,皆是不起眼的小山村,但作为一代名将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已名显史册,此所谓人杰地灵。虎山中学张晋田校长向客人介绍校史时,总会提到罗卓英将军创建虎山中学的情况。张校长常说,罗卓英将军的功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抗日屡建殊功,出国远征扬威印缅,堪称抗日名将;二是热心教育,在家乡创建虎山中学,还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山小学等。一代名将之教育精神,令人

  • 文章懷念長郡中學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趙震鵬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长郡中学 人物回忆 教育精神 办学历史 校园教学概况

    湖南敎育的成功,国内学者谓渊源于湖南靑年的纯朴笃实,蓬勃朝气,湖南敎师的专业精神,有守有为,加上校长的终身奉献精神,形成湖南敎育界的优良风气,奋发有为,蔚为湖南民性,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成就,这些事例,我想擧出两点加以说明:一、敎育的专业精神——在全国的敎育环境中,只有湖南的敎育界人士,几乎都是终身的从事办敎育的专业精神,他们都本着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精神去从事敎育工作,我们以设在长沙各学校而言,那些驰名国内的如明德学校的胡子靖先生,妙

  • 文章卓育英才鑄輝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罗卓英 虎山中学 创校经历 教学改革 教育精神

    虎中人」凝聚力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品牌,一种精神。他们充分利用虎中的历史、区域、政策和师资四个优势,积极弘扬「正静信进」、「严实博进」的校训和教风端正,学风纯朴的优良传统,为大埔实现「人文兴县」增添光彩。其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该校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以「三全」(指全员努力,全面发展,全程服务)的工作方法,促进「三高」(指造就高素质的师资,实施高起点的教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大埔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文章正視歷史·胸懷中國(五)——告別七十五年教學生涯的一堂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5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9-05-2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精神 教育 屈原

    端午节与纪念屈原精神现在我要讲第二项很快来到的端午节,端午节纪念屈原投湘江而死。我曾吿诉诸位,自孔子起到战国,当时全中国的学者知识分子,都抱着天下观,在战国七雄间奔波来往。只有屈原,他是楚国王室的亲族,所以他不得意于楚国的朝廷,绝不跑向别国去,悲愤之余,宁愿投江而死。这不是屈原的缺点,乃是屈原一种独特精神之表现。屈原的外交政策主张连齐拒秦,可知屈原心中并非只知有楚国,不知有天下。但当时的楚王,误听连横家言,亲秦拒齐,不用屈原,屈原遂作为离骚投江自尽。但屈原离骚

  • 文章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謝彭友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国民教育

    爆发出团结一致,发愤图强的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升华。如今,作为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就是人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与振兴。综上所述,可见爱国主义始终是各民族进步与国家统一的巨大推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作为必修课,始终系统地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中。上下五千年,世界各国的历史无一不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的强大,这个民族才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远在

  • 文章懷念我的父親杜光塤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杜芳若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杜光埙 父亲回忆 追思悼文 教育工作 研究精神

    筹组敎育部战区中学敎职员服务团,率领山东省各校师生数千人,追随政府辗转播迁,一面弦歌不辍,推动课业敎学工作,一面以各种文艺活动,宣导抗战建国的国策,激发同胞敌忾同仇的精神,凝聚报国杀敌之力量,昕夕筹划,奔走交涉,历辛涉险,寝食难安,虽以积劳而形神交疲,犹力疾从公,无稍疏怠,卒使鲁省敎育不至中断,此可谓对桑梓一大贡献也。二十九年父亲应聘国立西北大学敎授,并历长总务、训导、敎务、及兼任文学院院长,化雨春风,不遗余力,校务日进,西北大学遂成为后方高等学府之重鎭

  • 文章广西普及教育运动与抗战(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广西教育 全省扫盲 爱国精神 民族主义 雷沛鸿

    编按:陈重光先生所撰大文,八十五期刊出上半部,内容包括:一、前言;二、推动国民基础教育,从事民族自救运动;三、实施或人教育年,激发抗战救国热忱等节。第三第末述及「成效卓著。……待桂南战事爆发,立刻发挥无遗」自「待……」以下,在第八十六期续刊,即本文开始……

  • 文章榮民就學的故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喬寶泰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生活感悟 教育的重要性 读书习惯 苦读精神

    蒋主委就是我们的家长。」感动了许多人(页15)。捌、学习心得这些荣民学人,都是锻炼体魄,注重德育:一、锻炼体魄:有位在士校的最后半年是军事专业教育(页55),打下很好的体能基础,具有过人的耐力与毅力(页197),入伍的种种考验,是化为激励、坚定意志的力量(页208);亦有自认,多年来能在工作岗位上,戮力从公、克尽职守、不偏不倚,端赖早年接受严格的军事洗礼,让他奠下日后人生事业最佳基础(页95),归功于早年从军旅生涯所锻炼出的坚毅精神(页178);这种

  • 文章人文科學——大學靈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程石泉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人文科学 大学教育 文化精神

    在政府政策方面和社会策励方面,皆注重于科技发展,在配合「物质建设」、「经济成长」口号之下,人文学科显然是一无用处。在哲学系、中文系、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不容易找到适当的工作。乙、同时延续了晚淸汉学家考据学风,再加上「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口号之下,人文学科的硏究降级为版本章句的考据,文字训诂的考据或者历史事件的考据。所做的纯然是「材料工作」,对于「文化精神」、「形上义理」遭到忽视。因为从事「材料工作」于是把「历史考古」「文物掘发」作为是人文学科唯一的或者最重

  • 文章杏壇尖兵——陳作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楊壽明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陈作正 人物事略 儒家精神 中学教育 教学生涯

    教师资格的取得应没问题。于是将年资聘书资料送人事室办理「高中国文」教师登记,经教育厅审核委员会审定为高中工艺合格教师,原因陈老师教工艺(原名劳作五十一年改名工艺)享誉遐迩,不要埋没技艺人才,故改国文为工艺。嗣有同班同学任梓官国中校长,硬强迫他到梓中任训导主任,情面难却,祇好屈就。自从离开省立凤中,便与国文绝缘,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做好训导工作。但对于教课丝毫不敢马虎,经常利用鄕土资源,例如校侧螺底山的红土,是烧陶器的材料,工艺课时叫全班学生出动荷锄拖箕搬运红土来校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