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摩崖石刻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雁荡山摩崖石刻』简介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雁荡山 摩崖石刻 书籍 史料

    雁荡山摩崖石刻」一书,为乐清县文化局一九八七年十月出版。雁荡名山水,享誉寰宇,山区蕴藏富饶的大自然观光资源,实为他处名山所罕见。昔人有言:「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该山区风景,经专管机关历年大力开发观光环境完成后,观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有莫大助力,也有无穷潜力,前途似锦。文化局为掌握地方历史文物遗迹,以利整理、保存、发扬光大,特对雁山风景区各景点,现有古今摩崖石刻文物遗迹,实施实地普查此举对雁山景区人文景观之加强管理维与发展

  • 文章大埔锦山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锦山 摩崖石刻 历史风貌

    大埔县农业旅游开发中心休闲乐园总经理刘风雷先生近年在三河镇坪水村梅潭河北岸锦山古道上发现唐代和元代两处摩崖石刻。笔者出于猎奇,于已卯年孟秋一天,结伴前往该地访古探幽。锦山,古称禁山岗,为湖寮至三河必经之地,属古驿道。过去该地前不落村,后不著店,是比较偏僻地段,古时为盗贼出没行凶打劫之地,人们提起禁山岗便毛骨悚然。笔者与友乘坐中型巴士,从县城出发,沿梅埔公路西行十公里,经梅潭水电站,距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三公里的坪水村下车。过渡船登梅潭河北坡,见三面环山,一面

  • 文章南雁刻石彙錄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林俊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南雁镇 摩崖石刻 诗文碑碣 人文景观

    风景区仅凭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往往难能持久。这就有赖于人文景观的烘托。要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使旅游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内容之一,摩崖石刻实占着重要的地位。素有「海滨小邹鲁」之称的南雁,这方面的财富,足使游人倾倒。南雁的摩崖石刻,初步考证,始于唐代。晚唐哀帝天佑(九〇四—九〇七年)间温州制置使吴章的《游南雁荡》七律诗颔联云:洒墨几人镌月牖乘风两度到蓬莱镌,刻也。西洞月牖下的『月牖』二字,为吴学庄所书。东洞华表峰上有大三尺见方的摩崖石刻『齐云』二字,亦为吴学庄作品

  • 文章「纵览云飞」摩崖石刻为何人所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吳大廣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庐山仙人洞 摩崖石刻 蟾蜍石 史料考证

    譽爲人仙境的廬山仙人洞入口處下懸崖千仞,左側峭壁有一巨石凌空而臥,似劍直揷錦繡谷,又宛若一隻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石背處岩縫中長有一株盤根錯節的蒼松,距今一百五十餘年,名曰「石松」,石松婷婷玉立,扶搖直上,蒼勁不繞,顯示廬山松特有的堅強不屈性格,堪稱一奇。石背有「豁然貫通」,石側有「縱覽雲飛」,寥寥八個蒼勁大字,對風光旖旎的仙人洞作了絕妙地槪述。讓人靜味山色,品味石刻,觀雲霧飛渡壯觀之景,增添了遊人的迷戀情趣。由於題款年久風化,署名不清,遊人至...

  • 文章廬山杜宣亭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胡榮彬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庐山 杜宣亭 摩崖石刻 景区建设 文化乡贤

    九江 胡荣彬江西庐山西部石门涧景区,因有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终年垂落而得名,是上、下庐山的西大门。这里山崖雄、秀、奇、险浑然一体,刚柔相济,幽深雅致,是地质变化、自然造化、生物进化、历史文化、环境美化的大观园,因而,历代名人的如慧远、谢灵运、张九龄、李白、白居易、朱熹、范仲淹、徐霞客、李四光等都亲临石门涧,并写下了许多名篇妙句,还留下大量摩崖石刻,是卢山近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这神奇的景区,不久前又新建了杜宣亭

  • 文章大埔新景「錦山奇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山川风景 “锦山奇观” 摩崖石刻

    偿读者。摩崖石刻巍峩摩崖壮锦山,唐代石勒翠屏环。月明江上风光好,胜景长留在人间。(位于锦山古道大石壁上,有两处石刻:一是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刻的,距今一二五五年,是记载当年修筑古道捐资人芳名的;二是至元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刻的,距今六五八年,是记载建镇安桥捐资人芳名的。千年古道锦山拥翠映斜阳,荆棘满途古道藏,二九石阶苔绿蔓,年代久远岁月长。(位于锦山麓,是一九六八年湖银公路通车前,由三河入湖寮的古道。该段长约三百米,宽一·五米左右,其中有

  • 文章石鼓箕疇著春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謝如劍 蕭紹彬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自然风貌 客家文化 摩崖石刻 简介

    湖寮撑腰石刻群胜迹粤东客家地区大埔县素有「文化之乡」之称,山川秀丽,林木滴翠,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在峰岩洞谷之上或在古刹寺观胜迹遗留有南宋、明、清、民国时期以来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既有记事文字、诗词歌赋、题名题字,又有对风景名胜的题咏。它不仅是书法和金石艺术的精品,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现将民国时期抗日将领罗卓英、罗鸣白等人的摩崖石刻分别介绍如下:「正气」石刻,位于百侯镇宜洋坪林五洋小学后面山上一百米处,上有一巨石,形如卧虎,镌刻「正气」二字

  • 文章西南絲道話唐碑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楊鵬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西南丝道 唐袁滋摩崖石刻 南诏政权 国家统一 历史集萃

    不可否认,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西南丝道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关系国家统一的大事。屹立在今盐津豆沙关石壁上的一块唐碑—也称《唐袁滋摩崖石刻》,就镌刻着七世纪时期的南诏地方政权,在尝够战争的苦难后,从民族利益出发,从分裂走向统一,向唐王朝输诚归顺,受到册封的历史文物见証。碑文共一二二字,直式,左行七行楷书,第八行篆书「袁滋题」三字。文曰:「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倶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

  • 文章新安縣地文人文概要(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范任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新安县 地貌概况 摩崖石刻 当地特产 河南府志

    平嶺南行,爲黃土塔塔。在縣西北五十里。南是老龍坡。北曰陳山,一名康寨。又東爲鷄頭山,下有黑龍潭,永淸渠之水源也。又東曰窟窿崖。又東曰景陽山。黃土圪塔之東爲田山。山有田姓寨,東南行二十里是劉家嶺。稍北曰鳳凰山。東曰洞洞崖。南數里曰寺塔塔。爲多煤之山。煤礦之北有廟,因地層崩陷,廟遂傾猗欲倒。南爲龍山寺,馬嶺川水經此。方山東十餘里是靑要山,俗曰雲頂山。危峯入雲。其北爲邱溝。煤礦公司在此。其南爲龍澗,宋時有蟾蜍背生芝草。靑要山東十里曰疆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俗曰...

  • 文章锦山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鏑也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唐代摩崖石刻 考古发现 天宝年间 史料考证 石刻全文

    大陆三月的电讯说:广东大埔县梅潭河北岸锦山路段,发现唐代摩崖石刻,记载当年修筑古道捐款人的名字,并说:唐玄宗天宝三年,有九名贤德捐钞八十五两,在锦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石砌路。这条古道就是三河通往湖寮的大道。査唐代石刻全文为:「化首赖仕明钞十两,化首余文贵钞十两,郭德兴钞十两,李子成钞十两,钟子奎钞十两,赵天福钞十两,何有明钞五两,信女罗七娘拾两,信女赖三娘拾两,同保平安吉,天宝三年二月白」。另一处摩崖石刻全文如下:「鼎建鎭桥记并路江田住人,化缘李荣甫钞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