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母親、世上只有您最好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9期  作者:蔣光億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感怀母恩 回忆年少 抗日战争时期

    說來,我真是個罪孽深重的不孝子,竟然連鞠我、拊我、蓄我、育我、長我、顧我、復我慈愛的母娘尊名,及出生年月日都不記得,卻要來書寫「母親 世上只有您最好」一文,實有違悖常理和受人譏笑的話柄。但也無奈,三十八年仲夏吾離鄉背井時,尙是一個年方十四的少年,在故里從未聽聞過母娘的尊名,及出生年月日,只知道我母姓「張」,乃謂「張氏」。而後兩岸政治淡化,政府開放探親,我亦曾二度回故里探親,但敬愛的慈母已與世長辭,並得悉雙目失明,除激動悲痛於母墳前長跪嚎啕大哭外,未曾想到...

  • 文章抗戰時期大埔政教史事瑣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作者:羅博平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抗日战争时期 大埔政策 粮食供给 征兵 教育政策

    受影响,且有进步,学生程度亦逐渐提高,素质亦有改进。㈠就每年各高初中毕业生考试成绩观察,据县府派出监考人员一般调查统计报告,试题严格,成绩优良,毕业生数逐年增加,不及格者减少。㈡就毕业学生投考国内各大学及各地高中录取成份比较,投考大学者百分之七十被录取,投考高中者百分之八十被录取,国立厦门大学,特以固定学额三名准由大埔中学,百侯中学两校保送,实本县敎育之光,亦足证本县中学办学认眞也。㈢就各校一般管敎实际情形考核:1.入学考试严格,不滥收学生。2.升级严格,无幸进之士

  • 文章鐵蹄下的童年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王美珍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童年回忆 抗日战争时期 逃难生活 纪实散文

    節日尋芳應水邊,故園滄桑幾變遷,人生如夢匆匆過,暇時能不憶童年。筆者出生於湖南東安縣蘆洪巿鎭一個普通的商人家庭。祖父王德善,於本巿開設「王順發商行」。父親王 雄從小就隨祖父經商,因與繼母不合,棄商從軍。母親魏氏,學得一手織布好手藝。筆者小時,因父親常在軍營,不能回家團聚,便跟隨母親住在「周家老屋」,以織布維生。父親常在軍中寄些「銀洋」回來給母親,家庭生活雖算不上小康,卻也頗爲寬裕。並在大街上水碼頭附近買了一幢房子。父親很愛我,每次返家探親時都帶一些諸如喇...

  • 文章從九五同學會談敵僞時期高等教育(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高等教育 伪国立大学 特别教育 私立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

    使风俗、习惯不同的各民族共学共宿。计分政治、经济、文敎三科,另设硏究院,其基础硏究部,从事政治、经济、文敎的总合硏究。至三十一年四月止,计有各民族学五五〇人。三十二年六月十二日,第一期生毕业计一〇六名。于二十八年六月,因反满抗日事件,被检擧逮捕者十七名,七月上旬逃往内地者十余名。2.新京(长春)法政大学—长春南岭其前身为民国二十三年设立的伪司法部法学校(四年制),于二十八年一月改为法政大学。分法学、经济学二部,修业年限三年,另设夜间特修科亦为三年毕业

  • 文章懷恩曾菊花先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呂明德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追怀先母 曾菊花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时期 开放探亲

    廣豐 呂明德一、先母曾菊花女士,生於戊戌年,陰曆十一月初七日,酉時(是否屬實,有待查證),卒於一九九三年陰曆正月初一日,寅時,享年八十六歲。係江西省、廣豐縣、十二都、閭塢、曾宗美先生長女,十五歲時,憑媒妁之言,嫁與先父呂成樟公爲妻,世居廣豐十二都,深坑後塭。可惜好景不常,先父婚後不到三年,卻因病去世。自此寡母孤兒,相依爲命。撫我育我,教我成人。先父去世時,我才出生十三天,幸我祖父呂貴寶公薄有財產,勉可度日。直至十二歲,因地方動盪不安。尤其土共在暗中作祟,...

  • 文章戰地生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丁碧雲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时期 战地生活 往事回忆 南昌古都 战地经历

    編者按:本文作者現任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原文寫於民國二十八年春時年十五歲 * * *

  • 文章白雲道長法力無邊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8期  作者:鄧樹林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白云寺 白云道长 民间传说 抗日战争时期 民间逸闻

    吾鄕霸頭與燕塘坳之間,有一「白雲寺。」約在一九三〇年間,有一道長身高一八〇公分,瘦長身材,銀髮紅顏,年在七十以上,健步如飛。一日下午,先父領帶來我家,余時年十歲,適出大門,見其狀,我父介紹「此白雲道長,前來見過。」余鞠躬行禮。渠以手摸我頭說「好孩子。」該道長法力無邊,道行甚高。次日我父邀道長在本村四周觀察山林形勢,指指點點有一套說詞見解,余跟隨在後。院後山上百年大樹不少,古籐纏繞,狀如盤龍,碗口粗大者很多。道長忽然發出驚人語說:「你家後山有豬婆籐精,以刀...

  • 文章三湘服務的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作者:吳克英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时期 湖南地区 工作经历

    民國三十二年六月初,在粤北樂昌縣坪石鎮上的一群中山大學應屆畢業生,正接受學校當局提前擧行的畢業考試後;各有各的心情和打算,不過,有一個共同點,大家都在等待學校發給畢業證明書,準備各奔前程,為將來的事業,尋求各自的理想。那時,我國對日抗戰正步入後期,也可以説是最艱苦的階段;一部分畢業同學企求參加實磜的抗戰工作,其餘的,也人各有志的期望以所學,貢獻給國家;生長在大時代的中國青年,眼看祖國多難,尤其痛恨日本鬼子的野蠻侵略,使我河山破碎以及其毫無紀律的軍隊,對我...

  • 文章陳母張太夫人麗貞女士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本刊編輯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张丽贞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文宣工作 婚姻家庭

    陳母張太夫人麗貞女士,籍貫浙江省蘭溪縣石仔排人也。民國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民國九十年元月二十二日卒於台北市三軍總醫院。享壽八十歲。夫人之先尊翁培枝公,有子女六人,夫人居長。八歲啓蒙,循序升學,及蘭溪師範畢業時,適値抗戰軍興,立志投身軍旅,含淚拜別父母,自蘭溪直奔大後方。當時交通阻塞,歷千山萬水,於民國二十九年抵達貴州省麻江縣。暫依任職陸軍通信兵學校堂兄處,未幾,奉派通信兵學校戰時務服團,從事抗日文宣工作,隔年轉任麻江縣立杏山小學任教員,翌年改任縣政府財...

  • 文章客家人的集體創作——長潭水利建設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作者:涂澄淸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时期 水利建设 白马乡水利工程 长潭水利事业

    一、前言七十六年七月十一日中華民國歷史學會擧辦「紀念抗戰五十年學術研討會」,會中宣讀論文十餘篇,其中一篇是中央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聿均敎授所作的「抗戰時期後方之農業建設」,文內有一段說到廣東省水利事業:「粤省水利事業,尙乏基礎,耕地時受旱潦之患,廿九年六月,始於農林局增設水利課,主辦全省農田水利,進行查勘測量工作,由於人員器材之缺乏,兩年內已完成之水利工程,僅蕉嶺縣白馬鄕一處。」上述白馬鄕水利工程,乃蕉嶺縣士紳林孝圖等爲服務桑梓所發起以繁榮農村的一項建設,...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