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小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就读抗日小学之回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抗日小学 就读回忆 人生感怀

    赵承绶的骑兵师一部,分别进驻轩岗鎭及附近鄕村,并成立了两所抗日学校,一为抗日高级小学及一所民族革命抗日大学,召收附近县市失学流亡青年,父亲为了我的学业不至中断,不顾雨淋日炙,奔波劳碌,步行四十余华里,送我到抗日小学二年级就读(相等于现在的国小六年级),当时笔者年仅十二,蝉不知雪,在校的点点滴滴,依然印像深刻,教室内正面挂的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三位的肖像,各课老师多为由各单位调派兼任,也有的是自愿义务,体育老师听说曾任军职连长,晨操跑步,学生多感不支,因校园

  • 文章馮庸的軼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陳嘉驥 出版时间:1981-05-01
    关键字: 冯庸 人物轶事 美龄小学 抗日战争

    表面上搭船赴美,中途在上海弃船登岸晋京,觐谒领袖蒋公。蒋公对冯庸慰勉有加,特嘱冯庸大学复校,并指定北平陆军大学为冯大新址。民国二十一年,淞沪一二八战役展开,冯庸知日寇侵华野心难戢,为鼓励靑年,激扬士气,再度组织冯大义勇军,南下赴沪参战。民国二十二年,长城战役又复爆发,朱庆澜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冯庸出任抗抗日联军第七路军总指挥。不久,热河省又陷敌手,长城各要塞亦为日寇所攻陷,抗日联军浴血抗敌,终因装备不全,死伤甚重。黄郛临危受命,自京北上,与日寇缔结塘沽协定,勉保

  • 文章日寇欠下東坎人民的一筆血債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茅慶和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日军暴行 东坎 阜东县实验小学

    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午后,日寇飞机在东坎上空狂轰滥炸,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当时东坎有一所全县规模最大的学校—阜东县实验小学,总部设在地势开阔、房屋高大的镇江会馆。我当时是该校一年级的学生,阜宁城内的日寇不时下乡扫荡,敌机更是三天两头不停地骚扰。学校经常对我们进行防空教育,要求我们在敌机来袭时,必须就地卧倒,最好在墙角处隐蔽,切不可临阵惊慌到室外乱跑。这天下午,天气晴和,万里无云,我们和往常一样背著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约三点多种,全镇响起

  • 文章江曉梅善行可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10期  作者:陳載道 出版时间:1969-09-20
    关键字: 浙江同乡会 创办台州小学 抗日战争 恩同再造 开设大陈米厂

    流浪异地难民。不独台州如此,各省亦然。吾台同鄕由上海疏迁囘籍,必绕道定海之沈家门。时适逢江君为旅定海台州同鄕会理事长,乃毅然出为同鄕服务。与上海台州同鄕会理事长屈映光协议,上海同鄕下轮,则由上海同鄕会负责。同鄕至沈家门,则由江君收容,再设法输送囘籍,先后计有六千余人。江君又鉴于上海同鄕抵沈,无栖枝之所,复醵资创建同鄕会新厦十四栋。礼堂、办公室、宿舍、门墙等悉备无遗。美轮美焕,堪称杰构。而宿舍宽敞,睡眠安适,伙食亦供应无缺,同鄕确有如归之感。复创办台州小学

  • 文章韓清淪傳稿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栗直 出版时间:1980-05-01
    关键字: 创办私立利群小学 东北抗日协会 党部委员 国民大会 阳明山第一公墓

    创办私立利群小学,于吉林省城西大街,校址邻近永衡官银钱号,身任校长,以藉掩护行动。九一八事变时,首先冒险入关,请示御侮国策,奉命从事抗日活动,寻鼓吹王德林部,树立救国义帜,造成吉林同志之殉国新史,复奔走京沪两地,促成东北协会,本名为东北抗日协会,建立东北三省民众抗日中枢,其支身往来关内外,凡十有余年,拯亡救危,忠贞不逾,披肝沥胆,有目共睹。溯自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五、六两日,哈埠宾县,相继失守,诚代主席允,潜伏巴彦,陆军步兵第二十四旅旅长,兼依兰鎭守使李将军杜,率军坚守江防

  • 文章憶往漫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渠敬憲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火烧鬼庄寨 抗日烈士遗族小学 渠时汉 黄体润 丰县抗日常备队

    的生命。这个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村庄,不愧是个英雄的村庄,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二、回忆丰县抗日烈士遗族小学一九三八年五月,地方沦陷。全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县具有民族气节的广大爱国志士,奋起抗日,至一九四〇年初就有数百名烈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丰县抗日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四〇年底,县政府为培养烈士的后代,以慰烈士在天之灵,在丰县创办了一所抗日烈士遗族小学。我是抗日烈士遗族小学第一期学生。一九四〇年春节

  • 文章射北風物——五汎港之滄桑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五汎港 地名考辩 地方行政 商业发展 抗日战争 小学教育

    立正等基本动作,唱唱打倒日本军歌,今观中日战史,此擧最为日人所恐惧,如不及早兴兵,再假以时日,则永无侵华之机,于是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展开战端,而我国亦因此期间之建设,奠定抗日基础,终获最后胜利。⒍建立保甲制度:我国保甲制度,兴于宋,盛于淸,而行之五汎港,则为民国二十三年,保上为鄕鎭,保下有甲,每甲有十户左右不等,笔者并未见到过区公所有关保甲档案,鎭公所(指五汎鎭)除一鎭丁随鎭长至亲友处走动外,经常无人,更无任何公文,惟一可见到保甲制度者,即各户门前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