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6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膠萊河畔(十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王豫民  出版时间:1979-03-20
    关键字: 赵保原 抗战

    反,及其眞的反叛,为害国家有多大?唐室之衰是由安禄山之反开始的。如战区之这位副师长,不到鲁东,鲁东尙无祸乱,及到鲁东之后,便会有十二师四与纵队之冲突。此两部力量,攸关鲁东抗战大业者,实非浅鲜,倘能和衷共济,鲁东的**,或不如日后之猖狂?四二、黄埠、孙正战役在七、八月间,第四纵队派特工人员,潜入岞山山顶上,将敌人所派岞山山顶之特务员贺荷井进五擒获。在押解司令部途中,因其逃跑,被击成重伤;及抵司令部后,旋即死亡。副官处派人将其尸体秘密掩埋于黄准村附近。十二月间

  • 文章取水——亦稱取湫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王生勤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祈雨 取湫 抗战

    日前天气干旱,水源骤降,都市水电使用受到限制,农村耕作播种也受到影响,随着并发的;气温异常,疾病蔓延,事态日见严重。当局为了解除旱象,遂商请有关单位,采用科学方法,撒冰成雨,果见其效。此所谓之人造雨。我们家鄕四十多年前,也曾因天干地旱,习用求神方法,祈过雨,那谓之为取水。取水就是祈雨,我们长安一带,管它叫取水,哀哇哇人,都很信神,因为有很多可信的事实,摆在眼前。这是抗战以前的事情,抗战开始以后,兵荒马乱,粮子到处驻扎,世道也不太平静,再加上派车,拉伕

  • 文章抗战剿匪接踵时期的胶县轶事——认识「日本鬼子」、「土八路」,固我治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膠縣 抗戰

    )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国军的赵保原暂编十二师的部队和来自南鄕山区的八路匪军,在胶县城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夺城肉搏战。时因抗战胜利未及一年,政府元气未复,而占领东北的俄军,则将日军移交的大量武器弹药立即武装共军,使匪军顿时坐大,毛匪于飞赴重庆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前,即发出边谈边打的通知说:「一个时期内,应继续攻势,以期尽可能夺取平绥线、同蒲北段……胶济、陇海、沪宁各路,凡能控制者,均控制之,那怕暂时也好。同时以必要力量,尽量广占鄕村和府城县城小市鎭。」毛匪又在匪延安

  • 文章抗战胜利在郑州受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抗战 胜利 郑州 受降

    日本投降,星夜驰郑安民日寇在我全面持久抗战的战略之下,终于在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此一大好消息,第一战区主管情报官员,在未公布之前,便先一无线电告知我电台,故得息较早。记得当时我正在新郑、密县二县之间出巡。参谋处长杨履康就骑马飞奔,报告给我。我得此大好消息后,兴奋愉快,无法形容;只觉得好像霹雳一声,满天乌云,顿行消散,重见天日,不觉仰天大笑一声,高呼:「天色终于大亮了!公理终于战胜强权了!」当即呌随从人员,将沿途杂货店的鞭炮,扫数搜购

  • 文章琳珍的世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杜比亞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小说 抗战 部队

    第二章(一)琳珍後來住了校,到週六下午才回二姑家。宿舍是八個人一間,上下舖。琳珍睡下舖,曼麗睡上舖。琳珍怕死了灰塵,認為灰塵是人的大敵。「我最怕灰塵了,髒死了!」她常常這麼說。這表示她很愛乾淨,但奇怪的是:不會整理東西。衣褲、襪子、手巾等,都很乾淨,但都皺皺的,擺得亂亂的。她尤其喜歡把東西塞在枕頭下、墊被下。她所有的物品上面,一定蓋條毛巾或張報紙什麼的,為的是防灰塵,是否美觀就不管了!曼麗不同,她也討厭髒,喜歡乾淨,但她整齊。每天把自己弄得利利落落的,幾...

  • 文章曼髯之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郑曼青 北伐 抗战 大师

    我知大师远在北伐誓师后。我见大师濒于抗战胜利前。其人道貌岸然而淸逸似神仙。其诗古意盎然而才思涌春泉。其书刚健含婀娜,其画古澹溢娆妍。其医具出神入化之妙,其拳淬金刚百炼之坚。其道乃古今而一贯,其行则中正而无偏。其衣半长不短终年而一式,其髯似疏还密临风而飃然。肫乎其性、郁乎其文、神乎其技、奇乎其行、人或有一于此、即足以享誉,髯翁独能获其全。是以门人慕之、友人敬之、世人信之、国人称之、所至异邦名远传。我欲诵诗三百、絃诗三百、舞诗三百、乞翁指奥而释玄。髯翁倘亦然

  • 文章七七抗战纪念——话芦沟桥城墙上炸射痕迹凭添观光价値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七七抗战 卢沟桥 抗战历程

    文·梁学干七十一年前(一九三七)的今天,芦沟桥发生(七七事变),开启中国对日八年的神圣抗战。而今芦沟桥和宛平城(两地是分不开的)依旧屹立,但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如同桥上的石狮子因风化而面貌模糊了!芦沟桥东连接着宛平城,由于事变爆发时,成为抗战的第一座堡垒,因此,纪念意义特别重大!该桥位在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始建于西元一一八九年的金代,清康熙时重加修建,目前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联拱石桥。全长二六六公尺,桥身全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三角形的桥墩可抵挡

  • 文章抗战诗二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楊森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 《川军抗战集》

    陇海道上感怀才消炎暑试新凉,沃野欣闻禾稼香;为挽艰危征万里,不教倭寇事披猖。在前线满天烽火遥相望,切齿倭奴势正张;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如雪月如霜。(编者注)上二诗录自对日抗战初期出版之「川军抗战集」,今日读之,犹足以见杨将军当日挥军杀敌之英风豪情也。

  • 文章抗战期间山东未曾沦陷(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抗戰 山東 淪陷

    两种不同情形:(1)政府财物仍由原人掌管,丝毫不予取用,留下信件详予说明,以昭信守。(2)携款潜逃、事前详作布置,佯示积极,在县府人员毫不注意之下,借口公出,实则一去不返,迨被发觉而人已不知在何处了。专员撤退尤其是县长弃职潜逃,给地方造成莫大的损失。在抗战以前,山东有一百零八县,所有维持地方秩序的武力,分为两类:一为县警备队,平均大县人数约五六百人,中县约四五百人,小县约三四百人;另一为巡警,属于县政府公安局,为现在县市警察局之前身。大县约百人上下,中县

  • 文章八年抗战之山东(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李繼昶  出版时间:1977-06-20
    关键字: 鲁西 抗战 战争回忆

    二十、鲁西混沌后情形的一般鲁西自二十七年冬聊城失陷,及范专员筑先殉职后,军政上因失去领导的中心,一个强大抗战的集团,顿形瓦解了!结局先引起四六两区的混乱不堪,继影响鲁西大半,即黄河以北各县数月的不安。恰因鲁西缺乏安定与主力,不克再度支持黄河北岸平原上的整个局面,所以无形中敌人也对这个地区慢慢放松压力。在矛盾发展的现象下,鲁西几乎有一年的时间反较前日趋稳定了。不过这表面上的好转,已实际含酿了未来的大危机,一遇外来的压力便可随时爆发!同时更因交通不便,及联络

共632条记录 1/6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