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台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位外省籍的人士談:福州的可愛

    来源期刊:《闽聲》 第34期  出版时间:1969-07-15
    关键字: 菜馆 戏台 浴室 住宅

    福建全境多山,人口集居沿海。漳、泉、涵江等地,在北宋時代就已是非常繁榮的貿易港了;可惜與內陸交通不便,終於落後,最多只像個江南的二、三等城鎭而已。厦門島面積太小,而且精華全在鼓浪嶼。眞正够得上現代化都市條件的,只有省會福州。抗戰勝利後,筆者隨同服務機構抵達福州,奉命候船來臺。不料當時的臺灣長官公署不表歡迎,我們只得在福州靜候折衝,意外得閒一住數月。記憶中,福州有三大特色,最値得懷念。第一是「吃」,福州人講究吃,眞可說是全國聞名。彼時,日軍撤退未久,南臺滿...

  • 文章(劇 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期  作者:△賀 鑄▽ 出版时间:1967-08-01
    关键字: 宁波 京戏班 戏曲 戏台

    叙述早期的京班戏,必须说明同时期演戏的场地。戏班如大鸿寿、大四喜、大连升,多数是受雇在祠庙戏台上演出的,也有在巨宅厅堂之上;和市集旷场之中,搭台开演。宁波「贯器业」有一种专门出租「搭台」器具的铺户,他们的工友——搭台司务,宁波称他「上高」鎭海称为「撑高」。是百作手艺中颇具巧匠功能的一类,他们兼营「牮屋转向」的业务。(牮字即宴切、音荐、为该业专用之字)民初年间,常见古旧的木造房屋,东倒西斜,已经形成「危险建筑」。泥水工是无法修缮的,祗有请敎「戏台司务」,他

  • 文章永嘉戏台趣联赏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5期  作者:谷常寶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永嘉 戏台 戏台联 数字联 复字联 字同音异

    永嘉(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据志书记载,明嘉靖、万历年间,永嘉城乡戏剧演出十分频繁,每年从春节开始至酷暑「勿为少辍」。随着戏剧的繁荣,推进了戏台建筑发展,永嘉各地的祠、庙、宫、观,几乎都筑有戏台;而戏台均有对联。笔者手头录有不少戏台联,其中有的属巧对趣联,从中试析数副,以飨读者。一、数字联:七都广济庙戏台有嵌十位数的数字联: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六音七八调演唱九收十放渡银河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儒家四部经典。五经即《易》、《尙

  • 文章山西的古戏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古戏台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会馆戏台

    明清两代由於戏曲艺术的发展,深入到大江南北的城鎭乡村,不但临时性半临时性的戏台大量增建,而且固定性的剧场建筑也大量增加,且品质也大为提高。现将山西古戏台,分别介绍如左:庙台神庙结构中的舞台亭类建筑,最早出现于北宋,但明清两代的古戏台,数量最多,系属庙台。但和宋、元时代的戏台相比,明清两代戏台的建筑水准,提高了很多。许多城市里的寺庙,都有水准很高的戏台。最古的庙台,出现于北宋,首见于万荣县上村后土圣庙,该庙台舞亭抗日战争中毁于日寇,今存北宋眞宗天禧四年(一

  • 文章我们乡间的戏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2期  作者:樂仁 出版时间:1986-02-10
    关键字: 戏台联 民俗文化 乡间

    联语、是我国数千年来文字、文化孕育演变以成的精华,为我国文字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特色;而戏台对联,更别具一格。历来作家每每以世界喩舞台,人生如演戏,抒感述怀,讽人玩世,借题发挥,佳作脍炙人口,因而流传飮誉的,确实不少。例如最长的圆明园戏台联: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双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閙莲花。较短的,如苏州戏馆集曲句:把往事今朝重提

  • 文章迷人的紹興社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1期  作者:高志林 出版时间:2004-11-10
    关键字: 社戏 戏台 目连戏 孟姜戏

    绍兴,是座被湖河江滪包围着的水鄕历史名城,素有中国的威尼斯之誉。旧时,居民平时极少文娱生活,但每年多庙会,会上多演戏。此种庙会多以「土地、火神、龙王、城隍、娘娘」等神的诞辰祭祀庆典作为主要内容。而此种祭祀神的活动绍兴人又称它为「社」。因此,社日所演之戏,便称「社戏」。演社戏的戏台有三种:固定在庙宇前陆地上或庙宇内的一般称「万年台」;临时搭就的叫「草台」;临水而筑的称「水戏台」。而最最多见的是「水戏台」。看戏的观众是摇著乌蓬船去看戏的,几十条甚至百来条乌蓬

  • 文章松陽社教演戲槪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葉楚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戏剧 松阳 戏班 伶人 戏台

    服饰行头,优于他班,故较著名。演戏场所,在县城与古市鎭,多假太保殿、城隍庙等戏台;在鄕村则为祠堂内戏台。(松邑鄕村,多聚族而居,族中祠堂,恒筑戏台。)或旷野搭台演之。演时,先以锣鼓武场,作半小时之「閙台」,以吸引观众。首演戴金色脸具,名魁星者,一手持斗,一手持笔,纵腾跳舞;寓意在士子中选,笔点状元。(斗即北斗七星,斗魁四星,斗杓三星。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各县多建奎星阁。日知录:「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次为白色脸具之天官

  • 文章山西古戏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五東風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山西古戏台 数据统计 文物价值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公元前二〇二年)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到北宋年间(公元九六〇)山西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种土戏(地方戏),当时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到了元代戏曲戏术日趋鼎盛,山西成了中国戏曲的中心。仅以元代戏台而论,现在全国仅存的六座元戏台,都在山西晋南一带,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公元一二八三),东羊村戏台建于至正五年(公元一三四五),翼城武池村乔泽庙戏台建于元泰定

  • 文章万载古戏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万载 古戏台 山川文物 方志谱乘

    地处赣西偏北边陲的万载县,是一座具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吉祥的城池,有着悠久、浓厚的文化积淀。据旧《万载县志》载:「若夫按月节序,元旦之拜年、元宵之花灯……端午之竞舟、七月花灯会、八月禾苗戏……」足见,万载城乡的戏曲活动,十分频繁且又活跃。为此,万载为演戏而建有的古戏台也就很多,大都始建于清嘉庆(一七九六~一八二〇年)年间,分布在全县各乡各镇,总计有七十九座。其中,康乐十四座、株潭三座、潭埠三座、三兴五座、茭湖三座、鹅峰三座、黄茅四座、高村三座、白良

  • 文章聯對拾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郭善惠 羅賢漢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对联 趣文 叠字联 戏台联 新婚联 传统文学

    (笛声)7.种花种种种种种种香,调琴调调调调调调好。以上各对,各有佳处,工整绝妙。二、发店联1.磨利以须问天下头顾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2.四季发财专恃我手,一年生计全仗人头。此两联气魄雄伟,恰切中意。三、叠字联1.红红翠翠浅浅深深近近遥遥处处啼啼哭哭,2.暖暖寒寒风风雨雨朝朝暮暮年年冷冷清清。此两联情景叠字,不无妙处。四、戏台联1.胜则为王败则为寇古今不过尔尔,白面孔出红面孔进妇孺亦复云云。2.多贺多多贺,(号筒声)呈祥呈呈祥。(钹声)此联有四个条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