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怀念母亲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母親節的懷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韓梅林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父母故事 怀念母亲 追思缅怀

    我是山西省徐溝(現清徐縣)縣北尹村人,但我出生外省,受教育在外省,工作也在外省,現在退休也還住在外省(北京市),很想回故鄕看看,一直也沒有機會。現在母親節到了,我一直思念著母親,雖然她離開我們已有二十年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卻經常閃現在我眼前,有時在夢中,夢見與母親相會,其樂融融,夢醒之後,依然牽掛不已。母親的名字是趙劍秋,吉林省永吉市人,母親在永吉師範學校畢業後,隻身來到哈爾濱,起初住在生活富裕的表哥家中,不久在中東路鐵路局找到打字員的工作,自忖不可貪圖...

  • 文章永怀慈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2期  作者:何思道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字: 怀念母亲 养育恩情 感恩

    母親,敬愛的母親您一生奉獻何家付出了無比的愛心和力量您給予的比春天暖和比天地久長母親,慈祥的母親三男四女個個在您懷裡茁壯成人幸福、快樂養育之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孩兒銘刻在心畢生難忘母親,長壽的母親您老人家在人世間度過了百年歲月百歲人瑞世間稀,可是娘未享到人間福晚年生活更艱辛無情歲月摧人老您眼花、重聽,持杖蹣跚行最後,……羽化而去令子孫哀傷不已!啊!天上的母親如今,天人永隔母子不再相見兩岸隔絕來往數十年最後未見娘一面錐心泣血兒哀痛從此懷念慈顏與日增但願夢中與...

  • 文章市郊的鹹臘八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期  作者:鐘一凡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咸腊八粥 习俗 宁波 怀念母亲

    農曆的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各地人們都要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供奉佛祖,以示紀念。這臘八粥一般都以上白糯米或白米、紅棗、蓮心、花生米、核桃仁、桂圓肉等煮成。它較糯、甘甜,有很好的滋補和美容作用,千百年來,一直很受中華民族的的歡迎青睐。然而寧波市郊農村,民間自然也有臘八粥的習俗。但是市郊農村的臘八粥並不是與别的地區那種帶甜味的粥,而是鹹的。它的作料,除了上白糯米或白米外,什麼紅棗、蓮心、花生米、核桃仁、桂圓肉等一概不放,放入的倒是一些芋艿、蘿蔔...

  • 文章祭母文——永遠的媽媽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7期  作者:三子藝俊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怀念母亲 追思悼文 散文诗联

    龔謝端英鄉長隨夫龔少忠少校於一九四九年左右抵台,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下,相夫育子三、女三,各自成家立業,生活美滿,人人稱羨。每年同鄉會團拜聚會時,其長子林藝均會陪其母親參加,她對同鄉會之支持及鄉親之熱絡,洵非一般人可比擬。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二日團拜時,她還前來參加,不意三月七日下午十二時卅分竟壽終內寢。據其長子説,其母親係因天氣驟冷、血液循環不良、雙腿老化所致,聞之殊令人震驚與悲痛。她生於民國十年三月一日(農曆正月廿二日),享壽八十有九,育有子林藝、日敏、藝俊...

  • 文章詩吟野集(一)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2期  作者:劉梅初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怀念母亲 思念故乡 散文诗联

    (共九首)劉梅初——二〇〇四年於台灣鳳山市——一、慈母頌年方十八到台灣,屢夢慈親似昔顏。六十甲週回故土,高堂已逝愛如山。二、愛月夜眠遲(一)銀河聲寂寂,皓月掛天邊。夜裡鄉愁苦,晨雞叫我眠。(二)碧玉長空佳月色,銀光鋪地似寒霜。嫦娥嫵媚溫人世,一夜眠遲望故鄉。註:來台後思親懷鄉之情,無日或之。

  • 文章永懷母土與母親——七律四首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謝文蔚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怀念故乡 怀念母亲 散文诗联

    謝文蔚寄自美國一、母土頌梅江寶樹種千年 枝葉如雲高頂天母土芬芳培厚本 外邦雨露增鮮妍歷經變劫豐神俊 傲視風霜勁節堅莫負前賢耕墾意 中原薪火競相傳二、還鄉樂江南遊罷好還鄉 父老相迎在路旁樂鼓聲聲稱謝意 鮮花朶朶增榮光門樓高聳添村色 鄉道縱橫利稼穡勝水名山難入夢 世間母土最芬芳三、別後四十年留宿先慈生前臥室嫁時櫥櫃岸然存 慈愛音容兩不聞午夜挑燈思往事 深山採憶辛勤當年甘苦繁難訴 別後滄桑更勿論祈夢不成知母愛 中宵驚起有淚痕四、夢見慈母阿母仙遊廾五年 昨宵托夢現身前慈容堪...

  • 文章故鄕的棉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毓康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故乡风俗 怀念母亲 纺织技术 棉花纺织

    一 前言我世居豫北延津縣老岸鄕所轄的郭里村,緊毗滑縣邊境,這個地方,除產五穀雜糧外,且盛產棉花,但棉花的種類繁多,以顏色來分,可分爲白棉、紫棉與墨棉。白棉產量較多,而紫棉與墨棉只是點綴;紫棉又名「紫花」,可用以織成土黃色的布疋,永不褪色;墨棉只是試種,尙未普及農村,謹憑記憶所及,謹將故鄕盛產棉花之事,作一個懷鄕思親的囘憶:「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但今在台灣有幾人能知往昔慈母的辛酸?現在的婦女們,生活在天堂,不管有多少兒女,絕不會爲孩子們或丈夫的衣着煩...

  • 文章邙山懷古縈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邙山历史 古今诗文 怀念母亲

    邙山:又名芒山、北山、郟山、太平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記要」、北邙山之記,云:」北邙山,在府北十里,山連偃師,孟津三縣,綿亙四百餘里,古陵寢多在其上邙。」左傳,卷二十五、昭二十二,:「夏四月、王田北山,使公卿皆從,將殺單于、劉子。」北山、即北芒,又邙山也。又記:「魏明帝、常欲平北邙,於上作台觀望……。」詩經、周南、樛木篇,云: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邙山,福地,善地之讚,當如是也。邙山福地,筆者葬母屆兩週年,深懷「詩經、小雅、蓼莪」記:...

  • 文章被淡忘的民俗節日——祭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民俗节日 祭灶 家乡风俗 怀念母亲

    「二十三過祭灶,小孩子拍手笑,七八天新年到。」這是故鄕—山西省垣曲縣農曆年前的一首童謠。農業社會,靠天吃飯,認爲處處事事都有神明在保護,在監督。吃飯爲人生首要,所以祭灶神就更爲重要了。因爲時空的變遷,大家都淡忘了。現在就來談談祭灶神的習俗吧!「灶」是俗寫,正寫「竈」字,從穴、從土、從黽,三字重疊而成,形聲兼會意。古竈的構造:是竈門、竈頭、竈陘、竈突等部分而成。竈字結構從「黽」者,「黽」似蛤蟆(大腹)伏蹲之形,上安放大鍋。從「土」是土坯砌成,從「穴」是火焰...

  • 文章關於「夢見媽媽」這篇詩樣的散文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作者:孟明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战争年代 怀念母亲 抒情散文 往事回忆

    這篇三百八十個字,詩樣的散文,十多年前曾在聯合報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使我感觸至深;因為我在讀小學四年級時,我們的國語老師選上了這篇有血有淚,辭藻華麗的散文,抄寫在黑板上,我們跟著抄,講解過後,領導我們一遍一遍的朗讀,還要求我們通遍背誦,我背的簡直滾瓜爛熟。至今還當詩歌來唱,深富音效之律美。「夢見媽媽」一文,據說在北伐時期,有位名為「盛烔」的戰地記者,在湖北的中央日報上發表,至於「盛烔」其人,可能為筆名,具實戰報導經驗,方能將此感受,行之為文。前在榮光周刊...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