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忧患意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圣杜甫的忧患意识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7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3-08-15
    关键字: 杜甫 蒋介石 忧患意识

    一、蒋总统提出了忧患意识蒋总统经国先生于民国七十一年六月二日,发表讲词,对目前政治社会应兴应革事项,剀切指示:在政治上,须团结一致,顾及整体利益。在社会上,要加强忧患意识,创造良好风气。总统说:「因为今天国家处境,大敌当前,更应克勤克俭,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今后如何正风励俗,加强忧患意识,振奋蓬勃朝气,来促进社会进步。」蒋总统在此为先提示国人,要加强忧患意识,以改良社会风气。八月十八日,蒋总统就美国与中共发表所谓「联合公报」,昭示我国全体同志,团结

  • 文章忧患意识之体认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2期  作者:樂和 出版时间:1996-12-10
    关键字: 忧患意识 全民团结 认清情势

    一、前言忧患意识,乃是中华民族之立国精神,历代圣哲的教民宝训。中华民族从黄帝开始建国,黄帝自制「中几之铭」说:「予居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惕惕;恐朝不及夕;兢兢慓慓,日愼一日;人黄踬(仆倒)于山而踬于峌(小丘)。」当时华夷杂处,群酋横恣,黄帝乃以忧患意识自警教民,故能「百战不怠」,削群酋,驱夷狄,开始建立国家。周易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盖人能以忧患存心,朝干夕惕,则环境虽极恶劣,亦可克之无患。逸诗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盖国犹如

  • 文章「易经的忧患意识」纲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8期  作者:高明  出版时间:1983-12-15
    关键字: 《易经》 忧患意识 卦象 开物成务

    一、导言㈠今日为何种时代?——忧患的时代。㈡易经为何种书籍——为忧患而作之书。易系辞传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太史公自序云:「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㈢今日读易,首应从易经中体认出其忧患意识。二、从所立之卦,来看易经的忧患意识易系辞传下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句下,接云:「是故履

  • 文章知识份子与忧患意识(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1期  作者:李華民 出版时间:1988-11-30
    关键字: 知识 知识分子 士人 忧患意识

    诚挚纯洁的精神,三是牺牲奉献的精神,四是不断革新的精神」。总括以上的所述,必须贯彻实行,而贯彻实行的责任,笔者认为是吾等知识份子义不容辞,而且知识份子应该率先倡导,以身作则,俾收风行草偃之效。惟古今中外知识份子所表现之心态并不一致,从而所发生之功效亦不相同。本文所谓的知识份子,要对国家民族,民众福祉有忧患意识与牺牲奉献者为对象,为前提。兹根据此义,阐释于后。贰、知识与知识份子一、何谓知识:一般说法,知识就是学问,这是一种庸俗的,消极的意义,本文所说的知识

  • 文章知识份子与忧患意识(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李華民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知识分子 忧患意识 历史遗训

    叁、忧患意识的型态——痛苦的心灵——忧患的意识————关心的时代——奉献的责任————牺牲的精神——一、古圣先贤忧患意识的鉴证。兹举古圣先贤尽忠报国的例证,以明其义。史载:周公辅成王之「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是他的忧患意识与奉献的责任。诸葛亮在其前后出师表中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他痛苦的心灵。「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是他的忧患意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是他关心的时代与奉献的责任

  • 文章客家人的忧患意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鍾達明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忧患意识 民俗习惯

    的对象,以求互为奥援。至于客家人的食物方面也可看出忧患意识存在,客家人因为于不安定的迁徒生活中,食物的来源必然受到限制,所以会想到如何储存食物以供不时之需,为此盐渍食物、晒干食物和风干食物,便成为客家妇女最拿手的杰作了,譬如以干物最出名的闽四客家便有下列八大干:1武平猪胆干。 2明溪肉脯干。3连城地瓜干。 4宁化老鼠干。5上杭萝卜干。 6永定菜干。7宁化辣椒。 8长汀豆府干。幼时在鄕下农家,为保时农作物的风味和延长储存时间,常将芋头或菜头以竹芊成串挂在较通风

  • 文章囘首三十六年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期  作者:徐鍾珮  出版时间:1990-08-01
    关键字: 《我在台北》 人生回忆 真人真事 忧患意识

    「我在臺北」在民國卅九年六月起連載於臺北中央日報的中央副刊,距今已卅六年。承海音好意,重印此書,再加上我寫的二十二篇散文,滙成一册新書:「我在臺北及其他」。我在民國三十七年,倉皇離京,距我英倫歸來之日,不過年餘。我和一別十一載的南京重新相見,本該有一番重逢的喜悅,而我在這一年裏,感慨重重,應有的喜悅變成了惶惑和歎息;祖國面目全非,使我不敢相認。驚疑未畢,又匆匆渡海來臺——整個大陸變色了。來臺後東飄西泊,帶着一份强烈的失落感。我在「浮萍」裏寫道:「我們站在...

  • 文章诗经与三晋文化——忧患意识·勤苦节俭·孝亲敬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王建堂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诗经》 产生时代与地域 三晋文化 忧患意识 勤苦节俭 恋家孝亲

    那么,《诗经》中的「魏风」和「唐风」表现了晋地先民的哪些精神品格呢?一、深广的忧患意识《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心之忧之,其谁知之。」「心之忧之,聊以行国。」<诗小序>释曰:「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清人汪酲风释云:「魏小而逼于晋,又以下材当国,危亡在旦夕。君相不知忧而士忧之,忽而歌谣,忽而行国……其忧《离骚》之意也与?」故有人评述曰:「自《园有桃》诗人,而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