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继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覃壽堃與張春霆詩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1期  作者:王曰叟  出版时间:1974-04-10
    关键字: 诗文 覃寿堃 张继煦 革命

    上游,雨雪低徊太行梦,烟波珍重洞庭秋,荒山何处藏心史,付与行吟当卧游。飮马长江寇已深,匡芦笋屐苦追寻,芦花飘落愁风雨,铁锁浮沉认古今,落日晴川征雁急,淸秋残夜水龙吟,百忧罹尽书生老,却写铙歌怀好音。画壁呵天此意孤,倚阑秋水满江湖,关歌子野肠先断,收泣新亭眼己枯,病起河山三洗伐,刦余身世两模糊,吾鄕人物犹能数,谁是申胥谁伍胥。张春霆张继煦,字春霆,湖北枝江县人,亦癸卯举人,曾任安徽敎育厅长,武昌师范大学校长等职。氏少负大志,不以诗文为意,然偶一为之,辄为识者

  • 文章唐詩三百首中的湖北作家點將錄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江夏客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杜审言 孟浩然 杜甫 綦毋潜 岑参 张继

    就唐诗三百首中之湖北籍诗人,逐一查考其籍贯,并为文纪述,想亦为我鄕人所乐闻也。唐诗三百首中,湖北作家共有六人。即杜审言、孟浩然、杜甫、綦毋潜、岑参及张继。下面让我们逐一加以介绍。一、杜审言杜审言,襄阳人,字必简,生于唐代(西元六四八至七〇八年),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也是晋朝名臣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长历等书)的后裔,中宗朝及进士第,官至修文馆直学士。审言少有文名,和崔融、李峤、苏味道等称为文笔四友。但其人恃才傲物,放言无忌,尝谓他的文笔,可使屈原和宋玉作他

  • 文章懷念張溥泉先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井如濱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张继 人物悼念 悼词

    開濟兩代忠,盡瘁不愧天,草木朽靡痕,圭玉燦無斑。汗滴中原路,血灑長城灣,號召天下士,直搗燕門關。人豈無俗性,胡不問辛艱,大將將王命,折身心自甘。功績凌雲著,丹青垂萬年,如不揚清芬,何以覺後賢。國事誰云就,吾儕豈能閒,生者匡山河,死者得安眠。

  • 文章鄕先贤张继 王法勤两先生事蹟选录序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吉佑民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张继 王法勤 人物事略 乡贤

    开国元老张继(溥泉)河北省沧县人,百年诞辰(七十年八月卅一日)纪念大会时,由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孝仪讲演「张溥泉先生的革命风范」,恭听之后,对乡先贤张溥老之真挚性格,革命热情,囘忆追思,景慕不已。翌日阅中央日报载讲演全文,对其生平革命精神,四件轶事特色及充满中华文化精神,肯定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是他生死以之的志节,翔实纪述,捧读不忍释手。党国勋耆,国民政府委员王法勤(励斋)河北省高阳县人,生平志行,擧国钦仰,近承国史舘舘长黄季陆抄赠:「国民政府令

  • 文章簡述張溥泉(繼)先生遺墨 回憶私立石門建國中學之創辦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张继 石门建国中学 缘起 校址 组织

    緣起「篤學力行」四字是張溥泉先生爲私立石門建國中學所寫的校訓,溥老是該校的董事長。囘憶民國三十五年春,抗戰勝利後我第一次囘到故鄕河北,當時我的老家邢台已陷於**,欲歸不得;平漢路由北平僅通石門,乃先到石門,看見街頭到處流浪的各縣逃避**的流亡學生,而當時石門竟無一所公立或私立學校來收容這些靑年。當地軍政負責人多係我的舊識,卽向他們建議應速成立學校,收容這些流亡學生;他們都很贊成,但要我來倡辦,他們都願協助。當時我的工作不在河北,此次是繞道北平赴中央開會,勢不...

  • 文章紀念溥泉先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人物纪念 张继 悼词 革命

    溥泉先生爲我冀鄕賢偉大人物,亦革命史之偉大人物。玆錄曩日景仰藝文短篇,以揚餘輝。㈠七七悼詞燕山鍾秀,渤海含素;生也不凡,歸也突兀;畢生革命,開闢前路;黨紀國綱,賴以炳樹;黨史國史,修明庋富;諍言篤行,毀譽罔顧;遺愛在人,桑梓仰慕;七七弔公,私悃難訴;恭綴悼詞,謹獻靈幕:㈡調寄浪淘沙革命轉乾坤!元老元勳,民胞物與率羣倫;身摶暴徒存正氣,燕趙精神!匡濟見經綸!國重鄕尊!銀鈎鐵畫運精純!不老青年曷遽老!慟徹天人!㈢廿三週年祭聯緬懷革命導師,碧血丹心貫日月;追念...

  • 文章「楓橋夜泊」有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14期  作者:何棋森  出版时间:2004-04-20
    关键字: 《枫桥夜泊》 张继 何棋森

    。凡诗都是情景的组合和意象的叠加。「愁眠」种种,从词意上理解,寓情于景。张继却才高过人,山名代意象,一语双关,好上加好,余味无穷。张继在农历十月初八,初九半夜月落时分,到达枫桥时,触景生情,写下名句,人们被深深地感动,似乎感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人生体验。古人作诗,向来无注,这既能发挥读者的艺术想像力,也是对吟诵者知识面,理解力的一次考验。「景」常常因当事人的经验,当事人的情绪,文化背景,年龄等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感受。譬如说在十字路口的一颗老松树,农夫说田间工作做

  • 文章造訪姑蘇

    来源期刊:《同安》 第72期  作者:蔡鶴影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枫桥夜泊 张继 姑苏城 寒山寺 造访体验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姑苏城而言,谁有过这样亲身的经历呢?张继。谁有过这样形象的描绘呢?张继。谁有过如此独特的访问呢?张继。谁又有过如此痛切的感受呢?唯张继也。一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的传唱,姑苏城顿时名扬四海,一种愁肠寸断情绪的宣泄,天下谁人不识张继!这段一千多年前的旋律依然跳跃着哀愁的音符,敲出着人们的心扉,引无数佳人墨客前往厢盼、流连。走进姑苏城,江南古城已没了我想象中那种小桥流水,鸟鸣花馥的神韵

  • 文章张继先生二三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馬國琳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张继 人物事略 抗日 爱国精神

    关于溥老的重要史料,我想党史会和国史馆一定非常完备,而且多为国人所周知。民国十八年三月,本人出席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才和溥老初次晤敎;溥老是党国元老,又是我们河北省的鄕长先贤,不能不说几句话,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和追思。因此,我想缩小范围,仅就本人所经历的琐事,略述一、二。我认为虽然是琐细之事,却可以证明溥老一生忠党爱国、嫉恶如仇的正气和志节是完整的,是一贯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永恒不变的。首先敍述张继先生「辞职让贤,团结御侮」的故事。当民国廿年九月

  • 文章張溥泉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张继 人物传记 抗日战争 三民主义

    公初諱溥,後改名繼,字溥泉,自謂取恒久繼續之意。先世居山東萊陽,明永樂中徙今河北省滄縣,遂世爲滄縣人。祖縉軒公,父以南公,皆碩學,篤民族大義。公髫齡從祖縉軒公受春秋。稍長從父以南公受經。常爲述高陽孫承宗率明兵及鄕志士抗清禦敵故實,遂慨然有興漢覆滿之志。十六歲隨父赴保定蓮池書院,受學於山長吳摯甫,爲講毛詩周易諸子與史記,盡得其學,由是兼通經史諸子,學有本源。嗣與共學之日人中島裁之東渡日本,入善鄰書院,遂通日語,習知東瀛風習文化。十九歲庚子,義和團起,公囘國...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