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设家乡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陂出土商代盤龍城遺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6期  作者:裴高才  出版时间:1998-01-10
    关键字: 湖北黄陂 盘龙城遗址 建设家乡

    文化根湖北黃陂縣境內的商代盤龍城遺址,迄今三、五〇〇多年,是我國南方的第一古城,也是長江文明的象徵。這一沉睡千年的中華瑰寶躍現於世後,引無數中外史學家重論華夏生衍,令三十多國考古學家對這座「中國古城之標本」嘆爲觀止,而滿口黃陂鄕音的炎黃子孫更是鍾情。臺灣大學客座教授、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代院長喩德基先生,不遠萬里前往盤龍古城訪古尋根。由臺去美,在波音公司主持過波音七二七程序設計,波音七三七、七六七顫振定型設計與飛行實驗,以及波音七J七新型槳肩顫振設...

  • 文章太行山腰水長城——紅旗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太行山简介 漳河水 红旗渠 建设家乡

    題詩劈開太行,漳河穿山,峰迴渠轉,水隨人願。舊時窮鄉,奮勇開發,人工天河,致富永遠。引言我是安陽來台八十老翁,紅旗渠在林州巿,屬安陽管轄。前河南省黃河北有三府,彰德、衛輝、懷慶。彰德府今安陽巿,北爲磁縣屬河北省。彰德府前轄安、湯、林、臨、內、武、涉七縣。今安陽巿轄五區五縣——安陽、湯陰、林州(巿)內黃、滑縣。今臨漳、武安、涉縣屬河北省。林州巿在安陽地區,是河南省最富的縣級巿。太行山簡介《淮南子·墜形訓》:「中國有九大山,即會稽、泰山、王屋、首山、太華、岐...

  • 文章台胞張新民設立「光祖獎學金」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鹽城市台屬聯誼會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阜宁籍台胞 张新民 建设家乡 光祖奖学金

    近日,經阜寧縣人民政府批准,阜寧籍台胞張新民先生設立了「光祖獎學金」。據悉,這是他近年來第二次在故鄉設立獎學金。張新民先生系阜寧羊寨鎮人,為秉承其父張鴻圖致力發展教育、造福桑梓的美德和遺風,於二〇〇一年慷慨解囊,在阜寧設立了「鴻圖清貧獎學金」。為更好地造福家鄉和懷念其長兄張光祖先生,他再次決定增設「光祖獎學金」。同時,將原「鴻圖獎學金」由十萬美金擴增為一百萬美金。據了解,這兩項獎學金將以定期方式存入金融機構,每年提取的利息作為獎勵和資助全縣品學兼優家境貧...

  • 文章致阜寧旅臺同鄉會鄉親書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阜宁旅台同乡会 致乡亲书 建设家乡

    阜寧旅臺同鄉會諸鄉親:明月千里,相思綿綿。你們身居海外,但始終心系故土,「毋忘吾鄉」,拳拳之心令人感懷。家鄉人民更是惦記牽挂著你們,盼望團聚牽手。值得告慰的是,經過家鄉人民辛勤努力,阜寧舊貌換新顏,道路寬闊平坦、四通八達,城鄉高樓群起、整潔靚麗,百業興旺發達,百姓安居樂業,日子越來越好。我們立志在不長時間內趕上蘇中,建成阜寧市。阜寧屬于你我,阜寧應有你生息的地方。我們在阜寧縣城劃定一個區域,專門給旅臺同鄉會和眾鄉親居住發展。首推地塊位于阜寧縣城上首東側,...

  • 文章我所認識的仇德哉先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董翔飛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两岸开放 建设家乡 性格特点

    遠在四、五十年前,我在內政部民政司担任科長時,仇德哉先生在台灣省中部某(好像是雲林)縣政府,負責地方誌之編輯及文獻之搜集等事宜,依照內政部組織法規定,全國各縣市地方誌之編修均湏送請內政部審查,就是這樣的關係,使我們相識,但衹是公務上的接觸,沒有太多的深度交談。及至阜寧縣旅台同鄉會在台北成立,一次在春節團拜場合,始悉德哉兄乃係阜寧老鄉,祖籍五汛港,胞兄仇藩,黃埔軍校第十三期畢業,鄉人共仰。由於同鄉會這個平台,使我們有了更多見面機會。同鄉聚會,講家鄉話、吃家...

  • 文章清末民初的明達中學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劉古樣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明达中学 前世今生 顾建东 建设家乡 顾恩溥 创办教育 培养人才

    劉古樣,字則先,鹽阜境內從事文化宣傳教育工作有年,直至離休。

  • 文章偉哉田翁無私奉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恭曾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田家炳 建设家乡 公益事业 捐办公益 人物事略

    崑崙巍巍 江河泱泱 中華多士 俊彥賢良 偉哉田翁 華胄書香 夙懷壯志 帷幄商場 始基印尼 宏展香港 履仁崇義 幟豎一方 不為名利 傾力輸將 捐資億萬 澤被八荒 架橋築路 福蔭城鄉 興辦醫院 保民安康 廣建黌宇 遍立膠庠 高教設施 尤重贊襄 教育振興 科技明昌 神州大地 民富國強 田翁德澤 日月齊光 萬民感戴 千載流芳大埔素有華僑之鄕的美譽,外出華僑、港澳台同胞,與縣內居民等同,各有五〇多萬人,是著名的僑鄕。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旅外鄕親回國回鄕興辦公益與日倶增。他們愛國愛鄕,...

  • 文章樂見沭陽新面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毛善祥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行政规划 人口面积 地理位置 引进外资 建设家乡 家乡特产

    戊寅年五月二日至八日,筆者夫婦作五度返鄉探親訪友及旅遊,同行者沈子斐學長,借住在他爲侄孫沈建國所購的商品屋—類似台灣四樓公寓兩房一廳。原不擬打擾官方單位,但因拗不過徐寶玉鄉兄的家庭餐敘要求,牽引出地方父母官的邀宴再三,謹就所見略述沭陽新面貌於後:沭陽地居江蘇北部黃淮大平原,建縣歷史已逾二千餘年,抗戰期間屬海州專員區—在台灣組織的海州同鄉會是也—中共建政後行政區域迭有更改,將較遠鄉鎮分割出去,如今僅剩三十八個鄉鎮,人口約一百七十萬人,是全國土地人口第一大縣...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