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故事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也「爲您説掌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故事 掌故

    拜讀本刊上一期王世煥學長的「掌故」,不但有趣,而且讀好文而知「雅意」,高手妙筆,意在言外,欽佩之至。區區也曾聽聞一則掌故,與王文「異曲同工」,茲作貂續——陰曹閻王審核生死簿時,若有所思,即命牛頭馬面傳喚龜、蛇二精入見,牠倆伏地叩首,閻王對龜精說:你表現良好,可以轉世回陽了,你還有什麼要求嗎?龜精說:感謝閻君聖明,我希望這次能在陽世活到一千年。閻王點頭說:龜齡本來就很長,我准你活到一千歲,龜精高高興興回陽去了。閻王再對蛇精說:你的表現也不錯,也可轉世回陽間...

  • 文章传说「祝寿」小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祝寿 故事 郑板桥

    民国八十五年(公元一九九六),适逢八十贱辰。曾接昔日同窗钱震春学长,自上海寄来一函,略谓:「吾兄八十双寿,弟无以为贺,偶忆一则传说中祝寿的小故事,随函附奉,并以贺诗最后画龙点睛的一句:『寿比檐前滴更多』,借赠吾兄,祝吾兄福寿双全,健康愉快地迈向廿一世纪。」这则「祝寿」小故事,系描写清朝「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的郑燮(号板桥)避雨时,为主人赋诗祝寿。词浅意深,饶有雅趣,読多数鄕亲,均甚熟稔。兹特将钱学长提供这则小故事大意述左:有一天,郑板桥外出,途中

  • 文章小故事两则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9期  作者:若谷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故事 莱特兄弟 寡妇再嫁

    无论说话或写文章,冗长容易使人不耐,简短反易引人注意,打动人心,兹各举一例,以飨读者。一、一句话的演讲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飞上蓝天后、某机构特地为兄弟俩开个庆功会,主持人请大莱特先发表演说。大莱特不好意思的说:「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要不就让莱特说两句吧。」主持人转向莱特。莱特站起来:「家兄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也一样。」但是在场的人们一定要他们讲讲。莱特见无法推辞,只得说道:「据我所知,鸟类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莱特的「一句话演讲

  • 文章端午將至黙寫偸牛舊文一段以應時節

    来源期刊:《浦東》 第9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故事 端午 偷牛 诗词

    半世紀前,家鄕有位老師,家貧如洗,端午前夕無資應節,其夫人只得折幾根菖蒲預備明日揷在門首,正在河畔洗滌,隨口吟出:自隣薄命嫁窮夫 明日端陽件件無莫把佳節虛過去 卽將淸水洗菖蒲此時適値丈夫路過聽到,一怒之下當晚去偸隣村耕牛一頭廉售,將款翌晨交妻購買魚肉過節。不幸被失主查獲,捉將官裏去,承審員說你讀書人爲何出此下策?老師答係聞內人吟詩所致。承審員曰需傳夫人面試或可寬恕。經傳到庭照吟無誤,承審員曰。此或你倆在家熟練不足爲憑。需另出題當庭口吟。夫人云請出題罷。承審...

  • 文章爲您說掌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王世煥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小品文 对联 故事

    某君以開大煙館(鴉片)爲業,年已五十尙未娶妻,後來經介紹與一年僅十五歲的小女子結婚,親朋好友,送他對聯以爲祝賀。上聯:三兩好土、兩三好友,益者三,損者三,喜三星在戶。下聯:五十新郎,十五新娘,天數五,地數五,慶五世其昌。

  • 文章好人難做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故事 好人难做 善门难开

    傾盆大雨的午後,某甲忽聞門外廊下有人聲曰:「雨阻行人誰是行人主」。甲卽應聲開門曰:「天留佳客我是佳客東」。坐定後客曰:「盧仝茶七碗,須邀二翼風生」。甲只得彻茶以敬,茶畢,客又曰:「刁母飯一餐,敢望千金圖報」。甲只得以晚餐待之。客又曰:「有肴無酒,須邀客子意何開」。甲只得增酒款待。甲見雨已停,酒飯已醉飽,擬催其離去,而曰:「遠寺鐘鳴,一百八聲催客去」。未料客曰:「醮樓鼓起!五更三點禁人行」。甲只得掃榻留宿。翌晨聞有磨刀聲起,而問曰:「刀聲霍霍,磨礪何物以需...

  • 文章原來如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孫存俊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故事 上马台 看花灯 原来如此

    古時張店鎭鎭東某莊有一名青年男子,生得貌美體健,於弱冠年歲去江南某地做工,由於他爲人性溫、誠實、勤快,深得江南一女青年好感,久而久之,他倆的關係發展爲戀情,二人商定結爲終身伴侶,但江南女子留男青年住在江南,方與之結婚,因江南女子知道:蘇北那時人民每年全靠吃山芋和稖頭等爲食,如遇荒年更以草根樹皮爲糧,日子很不好過。因此他們的婚姻問題就有了矛盾,一時很難解決。但是,張店鎭的這位男青年很會說話,他說:「姑娘啊!我們蘇北並不是沒有好地方呀!我的家鄕就是好,我的家...

  • 文章隨興偶拾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9期  作者:荒言  出版时间:1976-12-15
    关键字: 故事 幽兰 诗人 画家 樵夫

    爱兰有天,一个朋友说了一个小故事:一朶幽兰,独放在乱石嶙峋,嵯峨深邃的山谷间,冷傲孤芳,遗世而卓立。某日,山上来了位艺术家,见花惊为天成,便急忙操笔作画,以为神来之笔,天赐良机。后将此画参加某国际展,获得首奖,观赏者莫不啧啧称赞。而花在冷风里发抖,在狂雨中落泪。不久,又来了位诗人,见兰而文思大作,便歌之诵之,写成诗文,几入忘我之境。后此诗经报章披露,读者皆以为此人文采之丰,当代无出其右。花仍在冷风中发抖,在狂雨中落泪。诗人和画家某日巧遇,互相夸耀作品

  • 文章喜读《小故事一〇一则》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張學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故事101则》 书评 学者观点 受益匪浅 辛子方

    二则—「有备无患」。讲述一次老友聚会,有位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折子,自称「护身符」。折子正面写有自己的大名、年龄、地址、宅电……折子内还夹有一张保健卡和五百元现钞,说明保健卡作为到医院用,现钞便于支付计程车资和挂号。如果在路上发生不幸,善心人协助处理,就不会感到为难。读了这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在不守交通规则,车祸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对年老体弱的老人来说,这不失是一计良策。而传播这个良策的,竟是九十四岁的辛老,其高尚情操令人钦佩!第九十六则—「愚公移山并不愚」。作者

  • 文章北京記趣——多餘的最後一句話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0期  作者:趙群瑞 出版时间:2014-01-10
    关键字: 网络故事 北京记趣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乘坐公交车

    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摘自网路小故事)慎于言者不哗慎于行者不伐汉、韩婴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