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孙亢曾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孙亢曾先生的诗书画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7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孙亢曾 散文诗联 笔墨书画

    詠四君子雪裡迎春耐過冬,孤山花放兩三叢;縱然寂寞芳菲在,可待歸來放鶴翁。飄逸臨風帶露姿,枕泉抱石亦清奇;幽芳自來幽人賞,何必名以王者知。萬竿有節自成林,猶抱虛懷納眾心;極目綠雲無際處,飛揚風起作龍吟。生愛田園處士家,竹邊籬下伴桑麻;秋深不為西風瘦,猶傲清霜自放花。

  • 文章空、零、靈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7期  作者:孫筑瑾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孙亢曾 怀念父亲 散文诗联 往事回忆

    父親離世以後,每晩必在其靈位前誦念心經。心經序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總綱,提綱挈領的點出整篇經文的旨意。「觀自在菩薩」即是觀世音菩薩。「般若」是智慧,「波羅蜜」是彼岸;五字連意即是「智慧到彼岸」。而「照見五蘊皆空」是指修行深化後的境界,彼時能觀照到人世間之一切,包括精神與物質的一切——即佛家術語之「五蘊」(色、受、想、行、識)——皆是空的,惟其如此,才能超度一切苦厄,到達智慧的彼岸。「空」不是一般所謂之空虛,更不是...

  • 文章孙亢曾先生诗、书法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本刊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孙亢曾 散文诗联 笔墨戏剧 抗日战争

    皎光国策顾问学长八秩荣寿登朝不策杖,康强嵩寿澂;三多齐献颂,更颂佐中兴。丙寅仲夏 孙亢曾 陆蔚如 敬贺三、先严 波庵公早年之作台 湾经历补序 孙亢曾中日甲午战争前,先严以文字因缘于役台湾,不数年而遭清廷割地媾和之变,目覩大好河山行将易色,投笔附义民抗寇,而援绝势孤,卒获间道脱险归乡。儿时闻先严述当时经历并口授所见与随感之作计三十余首。今仅就记忆所及略录六首以应,亦藉存八十余年前宝岛生活之鳞爪云尔。亢曾补志海气温和地力腴,地瓜碗大不须肥;贱同蔓草荒原长,携取

  • 文章高風亮節,一代賢豪——紀念教育家孫公亢曾先生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7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孙亢曾 教育事业 北伐战争 人物传记

    漫长岁月中,荦荦大者略述之。革命思潮大夏创校亢曾先生早岁就学广东省立梅州中学、福建厦门大学师范科、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科。先是民国十三年六月一日厦门大学学生遭殴事发生「学潮事件」时值国民革命展开之初期,因校方措施失当,学生代表何纵炎、丘学训、孙亢曾、倪文亚等十四人离校到沪;与前厦大教授欧元怀、王毓祥等九人,师生共谋筹创大学。继而三百多学生愤然离校出走上海。此一批有理想、有正义、有勇气、有热血之师生,通力合作创办大夏大学。「大夏」者意蕴「光大华夏」。去厦为夏者表示更能

  • 文章梅县年俗竹枝词并序——孙亢曾追录先翁讳波庵旧作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本刊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孙亢曾 梅县年俗 怀念父亲 散文诗联 笔墨戏剧

    挂灯三拜祷,今年添个状元郎[5]。光阴忽忽近元宵,灯会频开烟火烧,第一恼人攀桂里,玉壶春满贮阿娇[6]。月移花影上楼台,赛掷骰筹笑眼开,毕竟残灯灯不夜,人山犹拥火龙来[7]。孙亢曾先生墨宝㈢(注:题梅县女教育家梁浣春女士像赞)[1] 见清嘉录:「正月三日,人多扫积尘于箕,并加敝帚,委诸歧路以送穷………」卷一,页八—九(清嘉录共十二卷,多记述吴越风俗,为清代顾禄撰)。[2] 乡俗年初四、六为女婿率新妇上岳门之日,如乘轿前往,例由女舆先行。[3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