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姓名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姓名记趣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蕭正凝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姓名 趣闻 杂记

    其一本省農村,對子女命名多不大考究,常有令人啼笑皆非之感。據悉東港興和里,有王姓居民,家有兄弟五人,老大老二老三均以數字命名,老大名王六、老二王七、老三叫王八,王八名字不雅,依規定本可更改,但王家兄弟以名字乃父母所命,如更改則是不孝,因此堅不改名,其兄弟雖讀書不多,但其孝心却令人起敬,又瑞芳鎭海濱里,有位五十七歲的居民姓賴,居然命名叫賴蝦蟆,有人問他:是否想吃天鵝肉,他說:「我從沒想過。」其二本省有一位叫邱七七的女作家,一日去郵局存款,存單塡好後交給櫃臺...

  • 文章姓名谈趣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7期  作者:蔣昌倬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中国人 姓名 趣谈

    王八龟子」。抗战胜利,有人出谜题:「日本人投降」,打人名一个。大家说谜底应该是「屈原」(屈服于原子弹),别有用心的人说,是「苏武」(屈服于苏联的武力),眞是太离谱了,其实,日本之投降,完全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所致。台北中华路,以前有个第一百货公司,有年元宵出个谜题:「各种商品放成一排」,打国军将领各一个,结果谜底是「罗列」。用姓名作对联的很多,有趣味的是「胡适」对「徐来」。因为「胡适」的意义是「你往那里去!」「徐来」的意义是「我会慢慢的来!」这次立法院,立委吴

  • 文章尋根問祖話「應」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应姓起源 左传 应曜 应姓名人

    一、應氏探源應氏之先,周武王第四子達,雍妃出,封侯應國。國在豫州潁川郡應鄕,今湖廣襄陽城父縣西南,河南省葉縣是也。左傳卷十五,僖公二十四年傳云:「管、蔡、陳、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旬,文之昭也。晉、應、邗、韓,武之穆也。凡、蔣、茅、祭、胙,周公之胤也。」從這段記載,應姓是三千年前周武王的後裔。當年周武王娶姜太公女兒邑姜,生幼子誦,倍受寵愛,有意讓誦長大後繼承王位,其他的兒子就分封出去做諸侯,第四子達就在這種情形下被安排封於應。應...

  • 文章關於虞姬姓虞名虞之我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李望蘇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虞姬 虞姬庙 《项羽纪》 姓名考证

    《海州文獻》總第六十七號刊載了耿開新先生的大作:「對虞姬之硏究」,文章提到虞姬名虞,而非姓虞。耿先生的說法來源於《史記》。《史記》《項羽紀》說:「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雖,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但《漢書》和《史記》的說法不同。《漢書》《陳勝項籍列傳》寫道:「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迺悲歌忼慨,……」。從上述引證中可以看出,《漢書》中有關虞姬的這段文字,基本上是從《史記》過錄的,但在過錄中有所修改,把「有美人名虞」改爲「有美人...

  • 文章抗战记略(下)第三章 历次阵亡官兵姓名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李佛舟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 抗日战争 名单

    被俘遇害,或伤后死亡,而未呈报者。三十三年以后,因战区、省府撤离山东,层转困难,虽仍如期呈报,但未能领到抚卹令。此系情势使然,非人力所能为耶。此册(以下名册)是以旧有不全之私人资料编印,可能仍有漏列者,名、字亦或有重复者,敬希来台同人,赐予指正,俾资补印,以期征信。本部历次战役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本部历次战役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本部历次战役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本部历次战役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本部历次战役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本部历次战役阵亡官佐士兵姓名表本部历次战役

  • 文章測音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4  作者:賈江湖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总统大选 历史典故 候选人姓名分析

    讀史、晉朝有王人,他是晉武帝司敦其馬炎的愛婿,曾經想謀簒敗死發瘗鞭屍。當王敦少時,有一位潘陽仲,善相人,看到王敦便道:「君蜂目已露,但豺聲尙末振,必能食人,亦當爲人所食。」所謂豺乃狼屬,嗥聲如哭,極其恐怖。所以相人者,未相其貌,先耹其聲,有面露凶相而發聲溫潤,則不致爲惡;有面頗藹藹而發聲尖厲如獸嗥,雖善尤惡。相書及之。晉書桓溫傳有試啼聲而知爲英物之載,可見測聲是有所據而且科學的!今年是台灣大選年,尤其是直選,是破紀錄,創造新紀元的舉動,自是全民所關注,敝...

  • 文章姓名起源及族姓堂号(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姓名起源 族姓堂号 来源详解 堂号出处

    漢光武帝(劉秀)時,馬援幾次參加抵抗匈奴入侵。建武十一年(公元三十五年),被封爲隴西太守。後多次南征交趾(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北討烏桓,立下多次戰功。建武十七年(公元四一年),拜爲伏波將軍,封爲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八年),貴州五溪蠻(屬武陵郡)叛亂,威武將軍劉尙平叛失敗,全軍覆沒。馬援得知後,便主動要求上前線去。那時,他已六十二歲,光武帝因他年老而沒有批准。他不服,當即披掛上馬,昂首挺胸,揮舞兵器,十分威武。光武帝嘆然贊道:「矍鑠(jue-shuo...

  • 文章再論江山之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8期  作者:於達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前作补充 姓名番号 人物结局

    第二师改为第三师,经査明当时之番号及师长姓名名次:陆军第一师陈仪,陆路第二师卢香亭,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陆军第四师谢鸿勋,陆军第十师邓如琢,(前作误以卢香亭为第十师师长,已经高先生指正,但未指明何人,第四师亦有误)。张国威有二人,被唐生智诱至汉口勒毙的,系湖南人,保定三期学生,唐部师长;湖北张国威,则久住杭州,孙传芳入浙后,隐居家园,十六年东渡日本,改名张亮淸,入日本陆大第五期(中国学生),归国后于廿一年任陆大第十期敎官,延至廿七年离开陆大,转任天水行营

  • 文章影集

    来源期刊:《連聲》 第13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第一山 福建连城同乡会 姓名 学校

  • 文章淺談避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避讳 文字避讳 历史例证 姓名 客家文化

    「諱」,已死尊長之名號,或把事情隱蔽不宣佈,「避諱」也就是因忌而避之爲諱名,對尊長的名字避而不稱;諱言,忌諱不談,爲不吉利的話等等。從族譜、家禮中可知,歷代都有諸多避諱之原則。避諱就是對人的名字不能直接稱呼和書寫。而用其他方式方法代替。歷史上避諱的習俗悠久,早在西周朝時,就有兩名不避諱之說,即官名和人名都和皇帝名字相同的字,只避諱一字則可。秦漢時代,避諱規約漸趨完善。秦始王出生「正月」,改稱爲「征月」或「端月」。這是秦朝國諱做一項規約。西漢司馬遷著《史記...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