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太极共返回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谒太昊伏羲陵兼谈太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李祥英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太昊伏羲陵 太极拳 伏羲 太极

    所以才育为中华民族发祥地,黄帝都新郑轩辕之邱(距淮阳一〇〇公里),又距李老子耳,故居楚国曲仁里(现河南鹿邑县六十公里),淮阳城四面环水,战时易守难攻,是帝王建都的好位置,伏羲氏、神农均都此。太昊伏羲陵在淮阳城北里许,陵基地成长方形,凡三顷五十亩,周围砌砖垣,高九尺,长六百丈,南有道义门,左有继天门,右曰通德门,中有先天门,门内有太极坊,左右钟鼓楼,暮鼓晨钟远近可闻,具北正殿前有午门,正殿曰统天殿,雕梁画柱,歇山式宫殿宏伟建筑顶着琉璃瓦,太昊伏羲高大塑像居大殿

  • 文章郑子太极拳 之由来及其发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9期  作者:徐憶中 出版时间:2010-09-10
    关键字: 郑曼青 太极拳 郑子太极拳

    迩近年来世界各地极为风行的郑子三十七式简易太极拳,是郑曼青大师于一九三八年(时任湖南省国术馆馆长)从他的老师杨澄浦大师那里所学的杨式传统拳架,在不失原有的要领下由一百多式中删削重复,撷取精华,简化而成的短架,目的在适应时代环境之进步因时制宜之需要,使初学者易记易得,收效迅捷,并便于推广,嗣经陈微明大师作序称道,吴稚晖、于右任等先生正名题辞,定名为郑子太极拳。一九四九年冬,郑大师应当时台北市游弥坚市长之邀,在台北市中山堂顶楼招生授课,同时定名为时中太极拳社

  • 文章陈氏太极拳在台情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潘詠周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陈式太极拳 套数 传人

    太极拳创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陈氏第十六世陈鑫著书谓:「我陈氏自山西迁温,带有此艺。」陈氏迁河南始祖陈卜原来是居住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大槐树地方一带的居民都练习一种长拳,陈氏老拳谱有长拳谱,所以陈家沟陈氏太极拳起初亦称长拳,但不知于何时改称为太极拳,则无从查考。太极拳的所以异于其他拳术,自有其特点,是根据太极阴阳动静刚柔,消息盈虚之理,按照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错综顚倒之象,发明一种无与伦比的缠丝劲,成为有刚有柔,有快有慢,讲究开合虚实,能化能发

  • 文章太极拳之腰酸背痛复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5期  作者:盧志強 出版时间:2010-05-10
    关键字: 太极拳 腰酸背痛 康复

    先前,沈大白师兄在探讨「生活化太极拳」,将太极拳融入日常生活中,非常认同。而我将太极拳用于肩痛与腰酸背痛的复健有深刻的体验。九十六年八月,因为要发招生广告传单,影印了数千份,折纸、压纸,连续重复动作七、八个小时时,马上感觉肩胛骨酸痛、背部僵硬,晚上睡觉很不舒服。心想自己练太极拳多年,不应该有酸痛的问题。反复检讨折纸的动作,豁然发现,是因折纸、压纸时,只有手局部的动作,而未能利用全身来动,导致肩胛的肩部肌肉过度劳累而受伤,导致酸痛。试了一趟云手,马上就感觉

  • 文章郑子太极拳之由来及其发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1期  作者:徐憶中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郑子太极拳 杨家太极拳 郑曼青

    时中学社社长 徐忆中迩近年来世界各地极为风行的郑子三十七式简易太极拳,是郑曼青大师于一九三八年(时任湖南省国术馆馆长)从他的老师杨澄甫那里所学的杨式传统拳架,在不失原有的要领下由一百多式中删削重复,撷取精华,简化而成的短架,目的在适应时代环境之进步因时制宜需要,使初学者易记易得,收效迅捷,并便于推广,嗣经陈微明大师作序称道,吴稚晖、于右任等先生正名题辞,定名为郑子太极拳。一九四九年冬,郑大师应当时台北市游弥坚市长之邀,在台北市中山堂顶楼招生授课,同时定名

  • 文章獻曝——又是胡說八道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9期  作者:段書立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八卦 太极 六十四卦太极图 《易辞》

    之影响所得不同之象示,其解亦随之而异。因卦异象,因象异卦的指引,乃有所引伸推论之举。——或可免列入叛经之徒——。也许可能对断卦有些小帮助!以邵康节为例,传奇之断卦,多以临机有感而得。其取向则活用而不拘。太极生两仪,象在其中,刚柔相推,因而重之。系辞中。(知)逻辑思维,(简)示意易的内涵阶段步骤。(如右图)乾,坤知命名,为一个多元化的代名词。阴、阳、刚、柔等抽象而无实体可见亦包于其内。正、负、苦、乐等特定之词亦为易灵活采用。故象解(易)时不能食古呆板用之。宜枧

  • 文章无极而太极周濂溪对道的形式陈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張德麟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周敦颐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 学者论述

    意义下的影响?(影响了一个词?还是义理系统整个受影响?)如果不算是影响,这个辞句当作何解释?朱子曾和陆象山笔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只知太极篇一句(案:指「无极而太极」),最是长者所深排。殊然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2]又说:「且如太极之说,熹谓周先生之意,恐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著无极二字以明之。……无极即是无形,太极即是理明矣。」[3]朱子以上的解释,都在说无极、太极本来是一个。并不是

  • 文章周子「太极图说」的形上思想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蔡仁厚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太极图说 义理骨干 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 释义

    宋代第一位理学宗师周濂溪,生于眞宗天禧元年,卒于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一七)至一九七三年六月七日,正是他逝世九百周年。周子的主要著作有「通书」与「太极图说」。本文将阐述太极图说的形上思想,以略表纪念先哲之意。一、太极图说与通书⒈图说原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眞,二五之

  • 文章太极拳源流漫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太极拳 源流 张三丰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这是王宗岳大师在太极拳论一书中,开宗明义之言。三秦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固周、秦、汉、唐之旧壤亦是文治武功历史鼎盛之区,中华文化孳乳繁衍其间,尤其武术,有建瓴天下之势,人文炳蔚,光照百世,太极拳为三秦武术之一,是最佳之健身与娱乐相结合,对修身、养生、制敌、防身、表演、搏击具有优越之价値。论其理则精微奥妙,论其作用则自衞衞国,论其效果则强身强国。因此比较观之,太极拳富有统一性和一贯性的,而且具有综合性的运动精神。太极者是比喩

  • 文章国术太极拳史料(续)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期  作者:張唯中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太极拳 国术 周易 史料

    怀来沙城 时年八十(一)太极拳源流简说。(二)天下「把势」是一家。(三)从易经「周易学」的易理,说到「太极拳学」,「国术学」的拳理,「弓箭学」的射理,与「原子物理学」的物理。(四)察哈尔省怀来怀安等县鄕间的长拳,仍存有太极拳理法,「 」,「挒」,二法的原始读音,意义,和动作。(五)太极拳理法:十六字「棚 挤按,采挒肘靠,粘连黏随,敷盖对呑」。(六)太极拳五行捶歌诀。(七)太极拳来自长拳。(八)长拳和太极拳的理法,都是从射箭法,长枪法来的。

共57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