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塔桥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歐遊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伦敦 圣约翰教堂 英国历史 大英博物馆

    的吊,眞是全城汤池,滴水不入。后来亨利三世(一二一六—一二七二)为了往来方便,从泰晤士河开凿了一条运河,直达下,以便他的游艇来往,这样一来,方便是方便了,但是防御却有了漏洞,于是便用橡木做了一扇厚重的大门和可以使水流通的吊闸,吊闸之上添筑了一座圣汤玛士堡作为城的水门。由堡上吊起闸门,就可以放船艇进入,放下闸门,就又插翅难飞了。后来伦敦作为高级监狱后,凡是送来这裏的政治犯,都是从泰晤士河上用船押来,通过此门,送入内,所以又叫「叛徒门」。据说伊丽莎白一世

  • 文章歐遊掠影(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聘之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白金汉宫 西敏寺 伦敦 大英博物馆 特拉法尔加广场 凡尔赛宫 埃菲尔铁塔

    ,处处坟冢,鬼满为患。历代王公卿相,豪杰俊秀,皆长眠于此。平滑大理石下,如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约有三千多人倶葬本寺。唯独邱吉尔首相为例外,生前表示不愿来此凑热闹。寺内雕梁画栋,布置精美,为英国历代国王加冕圣地,此寺俨如王室斑斓家谱。每日游人如织,或可略减阴森恐怖之感。伦敦塔桥塔桥位于市区之东,建于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已具九百年的历史。共有十三座古,四周围有护城河,昔为囚禁及处决政治犯的地方。英国历代加冕皇冠仪仗及珍贵珠宝,皆收藏内,形形色色,光耀夺目

  • 文章顺德大良「优波」与「靑云」「倪侯祠」的连锁关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馮忠效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伏波桥 青云塔 倪侯祠 典故

    达龙江、龙山,乃联系「江佛公路」的枢纽,故不得不作大牺牲云。改低的工作已将竣工,不久,此数百年的大,又改变其面目而非旧观了。『靑云』:文这种东西,在我国各地是很普遍,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的建筑物,如杭州的「六和」,广州的「六榕花」,都是地方上著名的古蹟。我国人是信风水的,文,就是对地方上风水有影响力的建筑物,在许多县城或鄕村的入口处,往往在远处便望见建筑在高处的五层或七层(有些高达十一层)。文是祀文昌的,因此,这个对地方上的功名富贵有着很大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44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0-04-10
    关键字: 五亭桥 莲性寺 白塔

    八十九、五亭桥桥有五亭,因地名「莲花埂」,故亦称「莲花」,在莲性寺之旁,横跨两岸,石砌,无梁,孔正侧计十有五,可通游船。月圆之夕,每孔有月,巧工亦奇观也。夏季避暑,停舟于此,凉风生袂,絃歌遣兴,怡情亦乐事也。莲花,寺亦名莲,策蹇寻春留爪迹,停舟逭暑奏丝絃;两岸柳笼烟。九十、莲性寺原名法海寺,在五亭之南岸,层阶广壁,形势壮观,寺院有锥形之巨,类似北海之白基周围雕十二生肖,顶为金黄色,朝云暮霭,景色极美,昔时寺僧善制猪头,用以待客,今已失

  • 文章洪山与金山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金山 洪山 交通孔道

    故相传因蜈蚣是活的,该遂不稳固,时常流失。迷信的人们就在对岸建一鸡姆寺,以「蜈蜙鸡姆笃」来尅制此一风水。提到洪山,便不能不也把「金山」一倂介绍。洪山渡江五华里便是洪塘鄕,鄕外二华里江中,有巨石浮起,据说无论江水暴涨多高,但其石不没,因之鄕人便在石山上建立一寺,称金山寺,在寺后并建七层寳。亦称金山。此一名称的来源,乃因此处极似江苏鎭江的金山寺,故称小金山,仍之得名。与洪塘鄕,本有石可通,但因墩阻水,使该鄕每患水灾,故于明万历四十三

  • 文章剷除皇軍的頌碑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3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06-07-10
    关键字: 铲除日军颂碑 芦沟桥 忠灵塔 树灵塔

    一文字山—是日本皇军侵华期间,在芦沟畔所建立的石碑。据说是日敌在平津地区第一个皇军阵亡的地点,以立碑而表彰其英勇事迹的。当抗战胜利回归,我先遣人员抵达时,看见了该碑,觉得十分碍眼,怒火中烧;锦绣河山,岂容嚣张的鼠辈污辱,乃将之砸碎!笔者亦属先遣到平人员的一批,前往芦沟游览时,尙见该被砸烂的石碑,零碎地撒满地上,仍未替它收尸。当时并曾摄影执存,惜已遗失,未能将拍得照片保留为憾!这一历史性的污迹,除北平沦陷区的人们之外,是很少人知道的,也少刊于报章,成为

  • 文章东西与洛阳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舍人  出版时间:1973-09-30
    关键字: 泉州市 东西塔 洛阳桥 风景名胜

    闽南的名胜古蹟,首屈一指的,是泉州的东西与惠安的洛阳。东西以石佛浮雕著名;洛阳则以古蹟特多称胜。而建筑的庄严伟大,也是极罕与匹的。所以,闽谚有:「站若东西,倒如洛阳」,以喩男子汉大丈夫,站的时候要像东西,顶天立地,伟岸巍峨;倒的时候要像洛阳,枕岸卧波,挺正宏壮。东西东西矗立于泉州(即今晋江)城西开元寺两旁,宛如一对巨人,竚看环城万家,身都是选石砌造的,深雕浅琢,坚实伟丽。不过,两并非同时建筑,亦并非一开始便是石,而且各有一番类似

  • 文章武进民间故事袈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期  作者:伍稼靑  出版时间:1971-10-15
    关键字: 武进 袈裟 万安和尙 玉梅护国寺 常州中学

    到了虞地方,已经死了一半。后来又因中了埋伏,全部壮烈牺牲,不曾留下一个。接着敌人由四门杀入常州城,除掉古村这一个小范围里十八家人家没有被发觉幸免于难外(现在有十八家村这个地名)其余不分老幼男女,屠杀殆尽。武进历朝兵祸之惨,以此为最。后人于护国寺墙壁上看到万安和尙留题的「时危方作将,乱定复为僧」两句诗,追念忠烈,辄为流涕。过了若干年,邑人才敢将他遗下的一件袈裟,葬在护国寺的后园里,并在其处砌上一座砖,名之曰「万安和尙袈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

  • 文章故鄉拾穗(八三)雜憶——唱道情與說書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1-05-15
    关键字: 《珍珠 方卿 唱道情 郑板桥 《老渔翁》

    记得有一部民间通俗小说名为「珍珠」,亦称为「小万卿落难唱道情」,这部书的内容略为:方卿原为官宦之后,幼时即由父母之命与姑母家之表妹有婚姻之约,后方卿家遭囘禄,父母亦双亡,在一贫如洗的境况下,方卿由老仆带他至姑母(准岳母)家,希望寄居,藉以完成学业而金榜题名。讵知其姑母弃贫爱富,不但不予援手,反欲逼其退婚。幸方卿之未婚妻知书识礼,私赠方卿巨金,鼓励其勤读求取功名,方卿果能不负所望,发愤学成,上京赶考,得中状元,衣锦荣归。为报其姑母昔日卑视悔婚之讥,仍扮成

  • 文章奇巧有趣的數字聯和拆字聯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巨卿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数字联 拆字联 六和塔 郑板桥 庐山虎溪三笑亭

    数字联别具一格数字联是以数字巧妙作对的楹联。试举三例:其一,清乾隆年间郑板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在乡间发现一副「怪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又是一年。」联中没有一和十,谐音缺「衣」少「食」,横批则暗示难度「年关」。其二,江西庐山虎溪三笑亭题有一副名联:「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联中以三和一巧对,运用典故,既点明了三笑亭的位置、名称、来历,又描绘出周围清雅优美的僧舍、繁花、绿叶,充满诗情画意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