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教育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十朋的吏治思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作者:張峰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王十朋 吏治思想 地方教育 慎刑恤狱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淸縣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王十朋是個才子,狀元。却不甚了解他還是南宋初期的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王十朋出身寒微,但從小懷有大志。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二五七)擢進士第一,卽狀元。此後,歷任校書郞、國子監司業、侍御史、地方郡守等職。他屢次上書,要求改革朝政,主張抗金救國。他推薦抗戰派張浚、劉錡主持恢復大計、彈劾秦檜餘黨史浩對金妥協投降的罪行。所有這些,都表現出他極大的愛國熱忱。但自張浚符離戰敗,主和派抬頭,他被迫...

  • 文章我的家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黎厚常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萍乡县 物产 劳动力 地方教育 气候 拳术

    萍鄕 黎厚常家居萍鄕縣栗江區,縣區環境幽美,土地肥沃,適宜於栽種各類農作物。稻穀年熟三次,大小麥都可播種,穫得豐收;大豆高梁,也可種植;茶樹同樣能長得茂盛,種子可搾油供人民食用。樹木有松杉樟,以及高貴品種的柏樹,樹質細密芳香堅靱,應用於建築房舍梁柱,與製作傢俱;竹林隨處都有,家庭用存放物品的筐籃,卽是用竹籤編織而成,輕巧利便,甚合應用需要。炊膳用煤炭燃燒煑炒。煤炭是無煙屑煤或塊煤,火力强烈,家庭爐灶使用,毫無煤煙臭味;全天候不熄滅爐火,隨時有火可以利用,...

  • 文章鄉賢孫詒讓先生的生平及其學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0期  作者:張玲蕙 出版时间:1970-12-20
    关键字: 孙诒让 地方教育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人物回忆

    淸代末葉,我浙有三大漢學家,卽德淸兪樾先生(字蔭甫),定海黃以周先生(字元同)與瑞安孫詒讓先生(字仲容)。兪、黃兩先生在學術上的成就,博大精深,各有其獨到的地方;但影響後來學術風氣之廣,却未若孫先生。孫先生於淸光緖三十四年(一九〇八)逝世,歿後至今,忽忽已六十二週年了。在這六十餘年之中,國內學人並沒有忘記先生在學術上啓導之功。對先生的學問與行誼,或加評論,或予表揚,非常熱烈。如章炳麟爲撰別傳,張謇爲撰墓表,朱芳圃纂年譜,張壽賢撰孫先生學術槪論,宋抱慈撰孫...

  • 文章白鶴寺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也可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梅溪书院 白鹤寺 地方教育 故乡风貌

    樂清,爲漢永甯地,晉分永甯地置樂成縣,五代梁改爲樂淸縣,宋屬溫州府,明清因之。東南至海十里,西南至舘頭五十里,爲永嘉縣界,東北至盤山嶺一百二十里爲黃巖縣界,西北至柟溪桐嶺六十里爲永嘉。孟浩然除夕夜樂成逢張少府(松陽人張子容)詩云:「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何知歲除夕,得見故鄉親。余是乘槎客,君爲失路人,平生復能幾,一別十餘春。」又歲除夜會樂成張少府宅詩云:「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 文章南昌近代幾所名牌中學今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襲屏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名牌中学 历史传承 师资力量 地方教育 校园文化

    江西省會所在地,近代教育事業頗爲發達,主要是中等學校的興旺,辦學認眞,師資雄厚,樂育兢進,人才輩出,二十世紀以來有四座中學譽稱名牌,即省立南昌一中,省立南昌二中,民辦心遠中學,民辦豫章中學,校風優良,設備齊全,升學率高,入學考試嚴格,公正無私,是故考生大批湧入,以名牌學生爲榮。省立南昌第一中學,始建于清末民初,原名爲江西大學堂,歷任校長有宋育德、吳士才、歐陽祖經,吳自強,陳際春等,原址在永和門(今疊山路)學生約七百餘人,收費低微,幷有助學金,該校貧苦子弟...

  • 文章「我記憶中的夏希賢先生」讀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達人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夏希贤 地方教育 人物回忆 人物事略

    讀了李忠慜先生的「我記憶中的夏希賢先生」,觸起我兩種囘憶,一是李忠慜先生,一是夏先生。民國三十七年初秋,我的族兄張珪華,出席寳郡聯立中學董事會,我也在聯中住了近半個月,當董事會結束後,我兩就去訪問辦在邵城東南的縣立中學,那時的校長正是李忠慜先生,李先生係前田國立師範學院畢業,因此擔任敎員的,很多就是出身師範學院,其中的趙惕吾、謝惠二位先生,經過了三十多年,我還是記得很淸楚。趙、邵陽南鄕人,父早喪,全由母氏培育而成,人內向,頗爲瘦高,擔任英文講授。他的伯父...

  • 文章王公璵公与地方教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王公玙 官员 公益事业 地方教育 兴办中学 启兴中学

    墟溝王公璵公,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七日與世長辭了,離今天已是十年。他一九二二年離家去北平讀大學,就很少在家,到一九二七年參政後,基本就不回家了。家鄕人與他年相仿者,見他都不多,至於幼晚之輩,見之更非易事。然家鄕人無老無少、無長無幼,一提起他幾乎無不知者。這和他熱愛家鄕、關心家鄕的公益事業是分不開的,家鄕有求,隨即應之,家鄕有難,隨即助之,特別是關心地方敎育,更是使人難以忘卻。海屬敎育落後,自不待言,到抗日勝利,公立中等學校,只有三處,一所是海州的省立東海師範...

  • 文章喝水不忘打井者·校慶常憶創校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校庆 学校建设 新县小学 日机轰炸 校园重建

    今年是我們新縣小學建校九十年,地方教育界將在十二月十八日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我得到這個消息後,腦海裡常常浮現張百川老人的身影。張百川,本名張克玠,又號學瀚,是新縣小學的開創者。他的中青年,正值慈禧喪權辱國,帝國主義列強欲瓜分我國而後快之際,他目睹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他耳聞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對我領土的侵略,深感無知即落後,落後即挨打的必然,深感啓迪後賢,教育青少年是富國強兵之必須。故對康梁變法,張之洞等人的「洋務」,從心裡擁護與支持。光緒三十二年(一...

  • 文章憶槑城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張貽星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文化遗产 地方教育 文化事业 风土习俗

    槑城,因縣境有大梅山而得名,爲湖南新化縣府所在地,亦稱之爲梅城鎭。是一座古老的小鎭,位於澬江之濱,三面環山而一面臨水,故對外交通以水路運輸爲主,抗戰末期有湘贛鐵路之架設,但路軌僅舖至安化藍田,而路基已舖至新化縣城外之五里亭,如此之外,唯一之陸路運輸主力,全仰賴於挑伕人力,可說交通相當不便。因此之故,民風古樸,生活典雅而寧靜,却有一份相當擇善執着的美。在我的心目中,那古老的槑城,永遠像一位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那樣的純眞,那樣的善良,那樣的優美。除了它有些兒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