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历史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史乘、數家珍、説武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期  作者:沈霞飛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武进先贤 人物介绍 地方历史

    (二一)「荆川先生」:唐順之,字應德,明嘉靖(世宗時)中會試第一,初官編修。時倭寇蹂躙大江南北,順之以郞中視師浙江(一五五二),躬泛海,屢破倭寇,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力疾渡焦山;(辭海作奪焦山)至通州卒。順之於學無所不窺,爲古文汪洋迂折,當明之中葉,屹然爲一大宗。至晩年講學,文格又稍變,著有荆川集。尤長數學,有句股測望論,句股容方圓論、孤矢論、分法論、六分論等著作。學者稱爲「荆川先生」。崇禎中追諡「襄文」。吾邑小南門外,尙有荆川讀書處,稱勝蹟。(二二...

  • 文章棗陽的鴉片輸入與禁管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鸦片 鸦片管控 地方历史

    ㈠鴉片煙的危害鴉片煙毒性很大,一吸即成癮,成癮即難除。凡成癮者體力日衰,神志減退,萎糜不振,骨瘦如柴,勞動能力喪失,有的甚至喪命。嚴重毒害了人民身心健康,摧殘了生產力。更爲嚴重地是成癮者賣田賣地,傾家蕩產,甚至賣兒賣女,妻離子散,卑鄙盜竊,流浪街頭,寄人籬下,無家可歸。如淸末民初,城關大北街張光宣,染上煙瘾後,家產田產吸光後,先賣妻子,後賣兒女,最後孑然一身,乞討致死。城內南關楊國訓兄弟三人,原有田產一百二十畝,房屋十八間,吸食鴉片不足十年,將房屋田產賣...

  • 文章廣府·福佬·客家人祖籍中原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社会研究

    近讀前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字海濱,廣東大埔人)所著囘顧錄,談到廣東鄕土歷史,從移民和語言上分析,證明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其祖先都是來自中原。此說爲他書所未見,誠屬奧秘難得文字;同時,也足以說明中原文化之廣大淵源,不禁令人鼓舞?謹抄原文如後,供我讀者齊來欣賞。吾粤有三種方言,㈠廣州話,㈡福佬話,㈢客家話。因方言之不同,粤人遂成爲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三系。世人以此三系之言語,與中原不同,有誤爲非漢族者。其實今日之粤人,均非土著民族,皆來自中原者。祇因...

  • 文章孔子入周與老子居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王錫範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孔子 老子 地方历史 礼法制度

    作者將對洛陽的勝蹟囘憶,依據史實資料,就事論事,可能部份鄕賢見解有所出入,但對名勝古蹟並無所損。如能夠引起中原人士將「自已家裡的事弄個淸楚」的興趣,那就不算浪費筆墨了。先說「孔子入周」。出洛陽東城門,通過纒水上「大石橋」,走不了多遠,大路左方有一座碑,所在地地名「小土巷」。至於碑樓的高低大小,諸位可以按照碑旁人的體型去推算。照片是翻照的,製版時可能不太淸楚。這通碑上所鐫刻的字,我祇少看到了三種不同說法:「孔子入周問禮樂處」,「孔子入周問禮於老聃處」,「孔...

  • 文章民初匪禍話「白狼」(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王天從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白狼作乱 地方历史 中原扶汉军

    一 引言白狼是何等人物?乃民國初年,反抗袁世凱專政,哄動中外,而擾攘於豫、皖、鄂、陜、甘五省的一代豪雄;卽前黨國元老鄒魯(字海濱)先生譽爲河南豪帥的白閬是也。溯自滿淸皇朝經過太平天國運動之後,雖有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輩編練湘、淮兩軍,以效忠於愛新覺羅氏之皇室,然漢族的覺醒却日甚一日,況且這時國外的帝國主義之侵略壓迫,一如海潮陡然湧來,因是革命思潮瀰漫全國,尤其 國父孫中山先生奔走呼號,幾經起義卒至辛亥武昌發難,各省黨人聞聲如響斯應,終以推翻淸社。先是中華民...

  • 文章恭城簡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唐步雲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恭城简介 地方历史 民俗风物 名人名单

    恭城位於廣西省東北,東接富川、鍾山,南瀕平樂,西鄰陽朔,西北界臨桂、北傍灌陽,東北則與湖南永明爲鄰。恭城在漢以前屬富川縣,漢末三國時,吳置平樂縣,改屬平樂,至隋始置縣,曰茶城,唐屬平樂郡,至宋初,御史周渭,以縣民苦於鹽、茶之稅,奏請願還所封誥命,祈免鹽、茶稅,以解民困,易茶城爲恭城,卒獲准,縣民感戴,身故後建廟奉祀,尊爲周王公。縣治初設於鳳凰山下,至今猶有殘址可尋,明成化十三年,因水患,遷於黃牛崗,卽今址(資料來源自淸光緒十五年縣知事陶墫重修之恭城縣志)...

  • 文章四庫全書豫人著作書目輯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四库全书》 河南乡贤 地方历史

    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正月,頒旨設「四庫全書館」,欽命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大學士阿桂,英廉稽璜董館事,令蒐集天下書籍,仿明永樂大典例,編四庫全書。歷時十年又六個月,至乾隆四十七年七月書成;其後補鈔重校歷十年而不輟。先後歷時二十載,參與館職者達三百六十人,如劉墉、紀昀、陸錫熊、陸費、戴震等皆一時通儒碩彥。朝鮮人戶部侍郞金簡專司鈔校刋訂之責。高宗纂修四庫全書,耗鉅資,累歲月,勞衆力,實爲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盛擧。四庫全書著錄者凡三千四百五十七種,七萬九千...

  • 文章馬車時代與騾車時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陶希聖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交通建设 河南社会生活

    开封往夏邑。那一段路是河南省东部平原的官道。其直如矢,其宽度可容八辆至六辆骡车并驾往来,等于今日八线至六线公路。官道两旁杨柳成排。每十里有一亭,是三开间的瓦房。当时虽然没有亭吏常驻,年久失修,仍然列在路旁。除此以外,路旁每有村庄,便有溪或井与水槽设在杨柳之下,为飮骡马之用。[1]那样直线、宽敞、平坦的大路,以骡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一辆骡车使用双套或三套,即辕内一匹之外,另用一匹或二骡子为边套。车上有蓬,车盘装载皮箱,布包,[2]网篮,不下数百斤。旅客最好的坐位

  • 文章洛陽龍門山奇境及礦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龙门山 地方历史 山川文物

    沿革龍門山,亦稱伊闕山,位於洛陽城南約三十餘里之遙,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據洛陽公路之要衝,洛松、洛臨、洛南公路之孔道。東西兩山,高聳雲際,雙峰對峙,伊水中流,山壁石佛,精彩奇特,成千上萬,曲指難數,山色靑翠,氣勢磅礴,誠人間之天堂,天下之奇境,亦兵家必爭之要地也。一、香山寺香山寺,位於東山山腰中間,建築有寺院數間,亭閣數座,亭中建立高約一丈五尺餘之石碑一座,週圍楹柱,對聯及懸掛扁額,均乃淸朝乾隆皇帝親筆書寫,觀之,龍飛鳳舞,蒼勁活現,亭左有白居易坆墓一座...

  • 文章白狼史話(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程玉鳳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白狼叛乱 民初河南 白朗 地方历史

    廿七贅語白閬死時,其獨子名振東,字書香,年十五歲,性沈毅、寡言笑,狼背猱腰,面容淸秀,目光炯炯,機智過人,孝友忠信,酷肖乃父,紹志繼事,不忘父仇。越年,走陜北黃龍山,從鄕人樊鍾秀擧兵,反袁護國,抨擊「洪憲」帝制,卒斃梟酋;尋隨樊氏參加靖國軍之役,以應西南「護法政府」之師;及陳炯明叛,間關入粤靖難,因功升充趙天淸部連長,守衞「大本營」,大元帥孫中山先生獲知其爲白閬之子,連曰:「好漢!好漢!」讚勉不絕。民國十三年九月,孫大元帥在廣東韶關督師北伐,特任樊鍾秀爲...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