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后人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方孝儒先生後人在禹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方孝孺 后人 考证

    二百四十年。以耕谋生,家中子弟从此不读书识字,因先人读书而遭家灭十族之惨祸耳!直至明室覆亡,满淸入主中原,世局稳定后,始恢复方姓,始令子弟入学就读。因此,家人不知其始祖弟兄二人之名字,故其方家神主上始祖之名字,乃后人为之所起。』」方正楹先生在南京时,曾亲赴雨花台方孝儒墓前拜祭,以示不忘本之意。方姓现在所居之地曰方岗,有村落三,曰南寨,曰北寨,曰东庄,约五百余户。其后人至淸末愈昌盛,且读书而成名者,大有人在。北寨有方瑞兰先生,同治元年副榜,候选直隶州州判,曾任安徽

  • 文章襄陽米芾為西域人後裔考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羅紹文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米芾 西域后人 米姓来源 米国 宗教信仰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原名米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火正后人、鬻熊后人、襄阳漫士、淮阳外史、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米南宫、米颠。名书画家,工诗,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大家。撰著有《山林集》一百卷(已散佚)、《书史》、《画史》、《砚史》等。宋史有传。米芾本为西域人后裔。但由于过去缺少关于米芾祖籍的直接材料,证据不足,没有得到公认。笔者为此特再作考证,以证其为西域人后裔,理由如下:一、唐中叶以前没有米姓。以后偶有米姓者,如米嘉荣、米和、米都

  • 文章莫忘曾湘鄉保家衛國的歷史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2期  作者:謝海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曾国藩的功业 曾国藩为人 曾国藩对后人的影响

    敬重,实湘乡近代女杰,足为湘乡人之典范。五、民国三十八年前后,湘乡子弟从四面八方来到台澎金马地区的,据一般估计,约二万多人,这些人不是逃难来的,而是南北征战后转进来此。经过五十余年的演变,当年来此的湘乡子弟,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垂垂老矣,而第二代、第三代的湘乡人,应该为数更多。想到一百五十年前,曾文正公以湘乡「一县之人,征伐徧于十八行省,……历九州而戡大乱」的历史,笔者认为,生活在台澎金马地区的湘乡子弟,必须遵照文正公对后人的嘱咐,克绍箕裘,承担艰钜,再造湘乡人

  • 文章秦檜墓葬及其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秦桧 墓葬 秦桧后人 历史人物

    差点把演员打死。别人劝他说:「这是唱戏。」樵夫说:「我知道是唱戏,要不然,我早就一斧劈死他。」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戏台上的「秦桧」,被一读书人打死了,因打的是「秦桧」而获得从宽判刑。此君出狱后吟诗曰:「无端格杀秦花脸,也为奸臣涤肺肝。」秦桧的劣行,给他的后人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据秦桧老家龙牧镇的老人说,为秦桧守墓的后人都愧於姓秦,他们找了一个与「秦」字相仿的「徐」字作为自己的姓。众所周知,「秦」字是由「三人禾」三字组合而成,而「徐」字呢,左边加右上方,也是

  • 文章大風歌賞析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霍松林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大风歌》 创作背景 后人评价 内容鉴赏 刘邦

    的第七年,西元前一九五年。这时候,他击败了淮南王黥布的叛军,命别将追杀,自己则便道回乡,召父老兄弟欢聚,酒酣之时,一面击筑(一种弦乐器)伴奏,一面唱出了这首歌,又挑选出一百二十个青年人合唱。他情感激动,「乃起舞,慷慨伤怀」。这一切,对于了解他当时的心态,从而领会这首歌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这首歌,后人的评价很高。例如朱熹在《楚辞后语》里便说:「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然而具体解释起来,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萧统把这首歌编入《文选

  • 文章河南陰家顯赫異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7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5-07-25
    关键字: 阴家家世 阴家后人 族谱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是東漢的光武皇帝劉秀,在尙未脫頴而出以前的兩個最大心願。當然,那時候他僅僅是一名耕讀爲業的皇族宗室,可能想都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登基大寶,稱孤道寡。仁孝恭儉的陰麗華打垮王莾,中興漢室,劉秀的多年心願果然得償,不但得了天下,貴爲九五之尊,而且也把心儀多年的美女陰麗華迎囘後宮,進一步立爲皇后。這位皇后,被史書讚譽爲仁孝恭儉,就是後來繼立的漢明帝的母親。漢光武帝對陰麗華的一往情深,被傳爲千古佳話,而陰氏家族的聲名,自然而...

  • 文章中國學術史上舉足輕重的柳宗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黃忠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柳宗元 生平成就 后人评判 孙星衍

    是书为墨子之徒所作。孙星衍的看法则非如此。他在《晏子春秋序》中指出,《晏子》文最古质,必非伪书,又说:「凡称子书,多非自著,无足怪者。」「柳宗元文人无学,谓墨氏之徒为之,可谓为无识。」平心而论,在学术地位上,孙高于柳,但说人家「文人无学」、「文人无识」,那可眞是天大的笑话,且不论《晏子春秋》之为伪书,在今日已成定论,即使是柳宗元的怀疑,经过后人的反复辨证,确认不能成立,也绝不能以「文人无识」讥之。孙氏的意思似乎以为凡文人不能做学问,这眞教人不知从何说起,试问

  • 文章從楊廷理詩文集看中原政府與臺灣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杨廷理诗文集 治理台湾 后人纪念

    今(二〇〇一)年七月,我從朋友處得到一本「楊廷理詩文集」,斷斷續續翻閱,竟花了將近一個月才看完。原先只知道楊廷理是廣西柳州人,約在二百二十年前、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三度派赴臺灣出任同知、知府、兵備道兼提督學政,是平定林爽文、朱一貴嘯眾作亂、爲宜蘭(噶瑪蘭)設治、在歷史上對臺灣有貢獻、爲今日臺灣人留下美好開拓基礎的名宦。看過楊廷理的詩文集之後,才知道他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不是老粗、更不是一般的等因奉此的庸吏。楊廷理的大名雖不以詩文著,而是因三次出任臺灣行政...

  • 文章「圍爐夜話」讀後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围炉夜话》 刊印传播 后人评论 梁启超 曾国藩

    圍爐夜話之內涵日前翻閱舊書,發現「圍爐夜話」一本小冊子,該書係清咸豐年間自稱爲一識字農人王永彬所著,冬間寒夜,婦孺圍聚,口述手錄,作爲家課,每天短短幾句,作爲立身治家之格言,旨正理明,言簡意賅,字字平實,句句良言,親切巂永,從書中原序中可見其立意深遠也。原序: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作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嬉嬉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余識字農人也,歲晩務閒,家人聚處相與燒榾柮,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

  • 文章解榮輅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解荣辂 生平简介 后人成绩 主要事迹

    解榮輅,字子仁,萬榮縣城關鎭北牛池村(前屬萬泉縣),其性聰穎,刻苦學習,成績優異。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殿試,中癸卯進士,受封爲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一九〇四)派赴日本留學,三年後學成歸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後,先後任山西提督學政(敎育廳長)、山西大學監督(校長)、敎育司長、山西都督府民政長,陝西楡林道尹,北洋政府參議員,山西尊孔社團“宗聖會社”會長。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在日本京都大學留學期間,六月十日宣誓加入孫中山先生之同盟會(一九〇五年同盟會成立...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