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志考证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坊表漫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坊表 牌坊 历史由来 县志考证

    此后举凡节孝、巍科、上寿……皆用公费建坊表彰云。据本县六修同治县志所载,计四十八处建坊,以内容分:有功名、仕宦、孝顺、贞节、恩荣等。明朝嘉靖年间知县沈诏建立者:状元坊:为马适立。适,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壬戌状元,官至翰林。坊在县城旧学官前,原额「青云得路」四字。今圮。解元坊:为吴道立。道,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丁卯解元,历教授。坊址等同前。其他可考者:熙朝麟凤坊:在旧县治前,为洪武以来科甲立。后圮。节孝坊:甚广;在江桥者,为江正任妻饶氏立。今圮

  • 文章河北省先民從山西洪洞縣移民之探究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7期  作者:趙玉溪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洪洞县移民 时间考证 县志考证 历史考证 历代移民考证

    皇帝,四月金兵掳宋徽、钦二帝及大批人口、财物北返,北宋亡。宋室南迁。由是观之,宋徽、钦二帝及大臣均被轻易的掳去,老百姓还有何保障?黄河南、北(含河北省)金人占领区之人口、财物,尽被金兵随军掳去北返,送往中国东北做女眞族的奴隶。因而华北广大平原地区无居民,尔后自然会产生移民事务。贰、从山西洪洞县志考证移民山西洪洞县志第四十五页重修古大槐树处记。略以:「稽诸文献通考明太祖洪武间屡徙山西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成祖永乐元年,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复覈太原、平阳

  • 文章湘粤边区五岭考证纪要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鍾克超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湘粤边区 地理志考证 地方史研究 县志考证

    本篇为民国二十一年春,先叔伯毅公(民初国会议员、湖南财政厅长、中央禁烟委员)应聘为蓝山县志总编辑所考证。适 先总统 蒋公顺天应人,由杭州囘南京,重主国政,电召先叔赴京;先叔束装应命,临行以克超忝参县志采访、纪录,乃命星夜整编资料,专送县志局,汇印山川篇,兹特表而出之。按蓝山县志局,于民国十九年初组成,旋邀有关人员四十余人集会商讨推展工作,至临时动议时,有人提出,志局大门应撰挂楹联,以壮观瞻!请推擧联语起草人;历时十分钟,在场人士尙在推让,时已风轻近午,李

  • 文章讀書剳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4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舂陵 地方史研究 县志考证 地方教会起源

    有关我们枣阳的文献不多,读书偶尔见到一点点材料,直接或间接跟我们枣阳有关,觉得异常珍贵,每喜不自胜,随手笔记,已得七条,整理出来,向各位鄕长请敎。一、县志小考我们枣阳的县志,自淸康熙以降,平均每隔大约四十多年修一次,最早的一种是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初修的,已有三百一十四年的历史了,十八世纪中叶又修一种,十九世纪续修四种,二十世纪再修两种,其中最新的一种是三十年代初修的,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枣阳县志是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刻版)刘嗣煦修的枣阳县志,梁

  • 文章澧水各地山川人物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陳英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澧水 山川人物 历史地理 地理风貌 县志考证

    汉寿的农民,依据元朝渔夫在湖港里捞出一颗「汉寿亭侯」大印的县志记载,向当时龙阳县衙门,申请改为「武圣」宫,名正言顺的领到宽免田粮执照。安鄕农民不敢有异议,二县县志,也不敢再提「穆」字,以免「文字之狱」。现在的「北武圣宫」,仍属汉寿县,「南武圣宫」的街市属南县康乐鄕第三保。以前是安鄕县地,光緖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政府将安鄕东境的文华、集成、淸界等精华徧垸,调整为南县管辖。武圣宫、白蚌口,仅是堤垸之属地,因当澧交通要道,反而较主体堤垸,昭彰驰名。至于「白蚌口

  • 文章杜甫墓在平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舒適存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杜甫墓 史料考证 平江县志

    平江县志冡基篇大书,「左拾遗工部员外郞杜甫墓在县南三十里小田」下注:邑人李元度杜墓考曰:杜文贞公生唐睿宗先天元年壬子,至大历三年正月去虁州,三月至江陵,冬杪之岳州,四年正月自岳之潭州,未几入衡州、夏囘潭州,五年春在潭州,四月避臧玠乱入衡州,欲如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扁舟下荆楚,竟以寓卒,年五十九,旅殡岳阳,此平江县南三十里小田所由有杜墓也。公在耒阳时阻水旬余,聂令尝致酒肉、公酬以诗,新旧唐书遂云游岳祠阻水,县令具舟迎之啗白酒牛肉,一夕卒,此

  • 文章丹徒與武進何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8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武进县志 《常州古今》 丹徒镇 《方舆考证

    清康熙二十三年纂修的武进县志,邑人陈玉基所撰的序文中有一段话说:「吴大帝以来,前史册所称之丹徒、曲阿,晋武帝以后所称之丹徒、曲阿、延陵…俱属今武进…」。就笔者所知,晋武帝太康二年(西元二八一年)以今武进的西北境(时为毘陵的西北境)与丹阳的北境(时为曲阿地)置武进县,因此说晋武帝以后的曲阿属今武进,自有可说,至于丹徒、延陵也属今武进,不知陈玉基是根据什么说的,笔者却甚怀疑。但未及细査,近又见中共一九八〇年纂辑的「常州古今」的小册子,其中古城篇有云:「武进

  • 文章县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63-11-01
    关键字: 巴县 县志 新修地方志 历史考证

    民国新修巴县志,编成于民国二十六年,于二十八年十二月木刻出版。巴县志在淸代以前无可考,淸代两修县志,一曰王志,一曰熊志。王志于乾隆时由知县王尔鉴所修,王序谓:「巴渝郡县,百余年无志。今志始辑于乾隆十六年,讫于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征文则断简残编,单辞只字必录,考献则学士大夫鄕老寓贤山僧徒史必询,苟有关于斯土,无不罗而致之」。熊志于同治年间由熊家彦主修,同治六年熊序,谓「国朝高庙初年,邑侯王熊峯毅然修之。……共十七卷,虽体例未尽讲求,而创始之功亦不可没。今又

  • 文章張叔夜里籍與墓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0期  作者:羅小安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张叔夜 籍贯考证 墓地 《永丰县志 张氏谱牒

    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枢密知院施师点(广丰人)所撰《忠文公吕氏夫人墓表》中说:「(夫人)绍兴三年抵故里………越一年而卒,卜兆于里之辛塘坳。」文物普查时,我们到叔夜故里塔底调查,在十六都塘坳发现了吕夫人墓,当地村民皆称是叔夜夫人墓。且在十六都还发现了叔夜之孙张旗创办的「霞溪书院」。院址在十六都惠海院北,院内旧有古松十棵,常栖书院」故又名「鹤栖书院」置有学田,课训同族子弟,直至清同治末(一八七四)书院、学田仍存。今存最早的广丰县志—明嘉靖《永丰县志》,对他有较多的记载

  • 文章介之推墓位在靈石縣考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張國華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介子推 介子推墓考证 《灵石县志 介庙

    以上诸多困惑解开之日,就是确定「介公陵」上「介子推墓」眞伪之时。五、再访神林遗址:由于工作关系,笔者不止一次地考察过神林、介庙、介陵;执笔此文前,笔者又一次驱车前往张嵩村东的绵山脚下,对照志书上的记载,再次进行实地考证。介之推墓在县东张嵩村,地名「神林」(《灵石县志》·明万历二十九年版)。张嵩村地处绵山脚下,县属灵石县马和鄕,自隋开皇十年(公元五九〇年)灵石置县起,就属灵石县管辖。此后,除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随灵石县并入介休县外,再未改变过隶属关系。神林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