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卢沟桥事变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祁國軒憶述盧溝橋事件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怡堯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 邓国轩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的武裝弟兄們,勝利的一天來到了,勝利的一天來到了,

  • 文章卢沟桥事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江貫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佟麟阁 佟麟阁路

    民國廿六年夏,筆者當時就讀天津南開中學初中二年級。全部課業甫告結束,因先父工作調來北平,全家來到北平定居。筆者當時十六歲。全家的居所剛剛安定,日本人突然發動侵華戰爭。暑假尙未過完,平津均告淪陷。記得在日軍進入北平市的第二天,北平有一座城門叫做廣安門,突然起火。當時建築工程尙不懂使用水泥,係用大石塊及巨木造成城門樓。何以能起火,無人能知。只是火起後城樓的木樑被燒壞,落下石碑一塊,碑上刻有七言詩四句:『何分橋柱與曇花,轆轆東門臥犬牙;日落盧溝橋上路,送人幾度...

  • 文章江山萬里賦歸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漢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北京 卢沟桥事变 燕赵圣贤 纪晓岚

    施行仁政,救民于水火,登斯民于衽席,实非偶然也!中华民族,海峡两岸同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共同的宗教信仰,一致的生活方式,手足情深,血浓于水,精诚团结,互谅互助,推进「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新世界地球村之实现,使中华民族晋入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尖端,当大有可为也。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七月七日,日寇侵华,制造卢沟桥事变,奸淫烧杀,疯狂屠戮我同胞,破坏文物建设,掠夺文化资源,侈言三月亡华,我政府宣示:「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地不分南北西东,人不分男女老幼

  • 文章蘆溝橋事件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丁澍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发生原因 史料研究

    「七七」蘆溝橋事變開啟了中華民族第一次全民大團結的對外戰爭,它的勝利使中國廢除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也使台灣回歸到祖國的懷抱,更重要的是使中國得以躋身爲世界五強之一。所以蘆溝橋事變實在是中國國運轉變的契機,也是中國邁向世界舞台的新里程碑。因此我們對於這個偉大節日都應該予以重視和硏究。至於蘆溝橋事變發生的原因,根據本人的硏究約有以下幾種說法:㈠失蹤士兵說:以下各爲學者意見,内容大同小異,都是以「搜查失蹤士兵」爲名。同時,又可分爲兩種。一爲眞實的「失蹤士兵...

  • 文章大刀英雄吉星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羅臻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日军暴行 吉星文 卢沟桥事变

    仍然构筑了令机械化日寇部队重挫的中国陆军;由于我爸爸在华北亲自上阵肉搏杀敌时,遭日寇武士刀削去肩头负伤,他始终不敢在我奶奶面前更衣,避免这个『三指填不满』的伤口唤起长辈的心痛。」募集敢死队来了五倍人力吉民立说,母亲曾提起,在「卢沟桥事变」后,父亲率领以「西北军」为主干的廿九军,为阻日寇扩大战端,增援近战肉身御敌的「大刀队」,只要募集一百人的敢死队,却在短短几小时来了五百人,未获选的战士还红了眼眶,这种「舍身就义」精神,让中国军民坚持到最后一刻,以数千万条性命

  • 文章『盧』乎?『蘆』乎?————爲『盧溝橋』正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抗日历程 地区发展

    今年七月七日,是「卢沟桥事变」的五十八周年。无疑的「卢沟桥」三个字,曾经震惊过全世界,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地名。但说来非常遗憾,在五十八年后的今天,「卢沟桥」的名称,竟然还时起争议,且莫衷一是。这若传到外国人耳中,恐怕眞不啻是「天方夜谭」了。争议的焦点,在于究竟应作「卢沟桥」还是「芦沟桥」?我以为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须看该桥下的河流是叫「卢沟河」还是「芦沟河」即可决定。曾在报上先后读到同一位作者的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史料支持『芦』沟桥

  • 文章新洪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新洪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新洪诗作 卢沟桥事变 清明会

    蘆溝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蘆溝曉月夜消沉,猶憶當年血戰聲。食肉生番伸鐵爪,病夫奮起衛國門!大伊山清明會大伊山域清明會,萬客充盈壯且偉。鹽水橋前街巷望,人頭如卵浪涌推。兩邊攤販叫聲高,四面琳瑯誘爾回。興致滿懷輕甩鈔,買得奇貨笑顏飛。登山登山貪看無邊景,曠怡心神百病醫。遠矚難穿天涯處,近瞻應笑畫欄低。風流之侶聚峰巔,各攝情懷留俏姿。山水不監方爲撼,人生幾度少年時?

  • 图片紀念九三軍人節,談抗戰精神

    出版时间:1988-02-01

  • 文章抗日戰爭七七蘆溝橋事變 平津之役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72-09-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平津之役

    平型关等,以及西方之山地,如北方之天险不保,即不能固河北,西方之山地不保,亦将无法以守冀中。塘沽协定以后,日本在天津设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由田代皖一郞中将,辖混成第四旅团,(步兵三联队,骑兵一联队,砲兵一联队,战车及高射砲化学兵各一大队)分驻北平、通县、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临楡等要点。又冀东伪保安队万余人,分驻冀东伪区。[2]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何梅协定」后,第二十九军担任冀察两省之衞戍,惟是时冀东与长城内外及察北均划为非武装区,各部队配置槪要如左

  • 文章念舊——「文明戲」片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王協順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梁启超 文明戏 八一三事变 卢沟桥事变

    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一文中說:「老年人常思旣往,少年人常思將來,唯思旣往也,故生留戀心,唯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唯留戀也,故保守,唯希望也,故進取,唯保守也,故永舊,唯進取也,故日新,唯思旣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唯照例,唯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我年近七十,旣不留戀,亦不守舊,借思旣往回味人生,以愉晩年。時代作曲家劉家昌先生曾有一曲:「往事只能回味」,(尤雅的成名歌)紅極一時,所以回味往事,亦是人生一樂也。抗戰期間,家鄕有齣...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