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别称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節雜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蔚之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端午节 别称 风土习俗

    端午別名多端五:據「歲時雜記」:「京師市廛人以五月初一日爲端一,初二爲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又據張表臣「珊瑚鈎詩話」載:「謂端五之號,同於重九,世以五爲午誤。」又「新義錄」載:「按廣莫野語謂五月四日爲端四,武林舊事稱,五月朔日爲端一,天中記又稱五日爲端五,蓋端者,初也。」大抵因五月爲午月,以致誤爲端午,雖屬費解,自古迄今已習非爲是,以訛傳訛。端陽:據「月令廣義」載:「五月五日曰端陽。」重午與重五之名與端午及端五之含義大同小異,亦以重五較重午爲合乎情理...

  • 文章客家话的辟讳雅称别称和外语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5期  作者:魏東海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客家话 避讳 雅称 别称 外语

    客家人世居黄河流域,因战乱或饥荒逐渐南迁,渡长江,抵闽赣,直下广东而定居。他们至今仍保留了我国古代文化、风俗和语言。这里特将具有客家语特色的辟讳、雅称、别称和外语等,介绍如下:辟讳:客家话仍用辟讳一法。家礼上规定,对老人病故在堂,丧主对男人称正寝,女人称内寝。吊唁时,称仙游、仙逝或西归、驾鹤等。口语上称老、死、不在、过身等。旧社会曾经一度,称秀才为茂才。人们为辟去汉代光武帝刘秀的名,故此改称。五华横陂有一处地方叫天子冈,《长乐县志》的地图上,改称为「田祖

  • 文章元旦的雅名别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6期  作者:張馳連分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元旦 雅名别称 古代资料

    定名为”春节“。春节原指”春季“、”立春“节气。古代立春时,要举行”迎春“大典,民间俗叫”打春“。立春一般多在年终和岁首之间,故叫”春节“。古时元旦,雅名别称很多。上日上日就是朔日,古代特指正月初一。《书.尧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传:”上日,朔日也。“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元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汉代张衡《东京赋》:”孟春元日,群侯暴戾。“唐代杨巨源《元日观朝》诗:”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

  • 文章中國毛筆的歷史故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劉小薇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毛笔品种 毛笔别称 中华传统文化

    提起毛筆,中國人確實能自豪一番;看看今天享譽全球的中華墨寶,那一件不是歷代文人毛筆下創造出來的傑作?毛筆不但可以表現東方文化柔和的特色,更可以顯現出一種蒼勁剛健,屹立不屈的豪邁氣象,代表我中華民族爲一剛毅挺拔,永不衰竭的泱泱大國。談到中國筆的歷史,實在不能算短,它差不多是和中華文化並存,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時間了。今天中國人能在書畫方面達到如此登峯造極之境,毛筆的玉成之功,實是不能一筆抹殺的。要論中國筆的年齡,應該從中國有文字的開始追溯起,那就要從殷墟出...

  • 文章江心寺後鳳尾魚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恒安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凤尾鱼 传说 别称 治病 动物

    春末夏初,梅雨霏霏,薄霧陣陣。來自淺海的鳳尾魚,雌隨雄後,溯江而上,群集於溫州著名風景處江心寺一帶的甌江上,歡度蜜月,產卵繁殖,形成漁汛。白天,帆影點點;黑夜,漁火閃閃。正如宋人梅堯臣吟道:『小鱗隨水至,三月蕩江船。小婦自撈鱭,遠人無棄捐。』鳳尾魚,歷史悠久,異名衆多。它古稱『斜魚』。清代王朝清《雨窗瑣錄》:『甌江多斜魚,夜傍岸而宿頭,皆斜白、故名。』春秋時叫『魚』。漢魏時名『鱭魚』、『望魚』。東晉以後叫『鮆魚』。宋元時又有『鳳鱭』、『魚』之名。明朝時,...

  • 文章豐歉歌

    来源期刊:《同安》 第70期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丰歉歌 分月介绍 气象特征 月份别称 丰收歉收

    正月(端月)元旦晴雲光霽天,立春最喜晴一日,雨水霏霏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二月(花月)驚蟄雷鳴未足奇,月中相逢三卯日,春分有雨病人稀,豆麥田蠶處處宜。三月(桐月)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風雨相逢初一頭,只憂人民疾病愁。四月(梅月)立夏東風少病遭,時逢初六果成多,小滿甲子庚辰日,定生蝗蟲損稻米。五月(蒲月)端陽有雨是豐年,芒種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菜園内受旱災。六月(荔月)小暑之中逢酷熱,五穀田禾多不結,大暑若不逢災危,定是三冬多雨雪。七...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