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分布共返回7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薺菜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繼松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荠菜 荠菜水饺 分布概况

    我們豐縣人,在家鄉冬、春閒多挖薺菜包水餃吃。到了台灣後,或因過團體生活,或因住在城市,或因環境變遷,多忘記吃薺菜這回事了。就是饞的時候,也只想吃蜂糕、杏、山楂、董糖一類的土產。退休以後晨閒運動時,同伴李君夫婦(湖北人),每指路傍開白花者說這是薺菜,如何好吃等等。初不以爲意,次數多了,乃相約去挖,幾經試吃,才慢慢的回想起來小時候挖薺菜的情境。設無此機緣,恐怕至今仍想不起來吃薺菜。據說台北中央、南門市場有出售此菜者,每台斤在一百至二百元之譜,又傳說榮總附近有...

  • 文章也談開封猶太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7-02-25
    关键字: 开封 犹太人 分布 习俗

    中国话,于是我们就用国语恳谈起来,他又送给作者一本书,名叫「犹太人在世界上的分布」,我把与中国有关的一页拷贝下来,揷图寄中原文献参考。(注:图㈠ 开封古犹太敎堂式样为法国传敎士一七二二年到汴时所绘。)(注:图㈡ 此图为一九一九年在汴所摄,完全中国化服装,从眼神上间或可看出非我族类。)据这位李姓的犹太人告诉作者说,犹太人现在存在于全世界上尙有一千五百万人。除了在中国,苏联,埃及,阿尔及内亚,伊朗,耶门,突尼西亚,摩罗哥等十几国外,其余分布于全世界各国的犹太人都有

  • 文章台灣姓氏多彩多姿琳瑯滿目——十大姓:陳、林、黃、張、季、王、吳、劉、蔡、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台湾 人口统计 姓氏分布

    台灣全省共有二三〇〇餘萬人,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姓名分析:全區共有一五二七個姓,呈現出集中與分散特徵,佔人口九六·四五%,即二二〇八萬人卻集中在五五七個大姓氏中,而九七〇個小姓人口卻只有九十二萬人。台灣前十大姓是: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百人以下的小姓站全台姓氏總數六三·五%,而每姓人口在十人以下的超小姓佔全台總姓氏三二·七%,亦有五〇〇姓之多,其中不乏僅有一人的姓,如:瓜、娘、鈔等。在琳瑯滿目多采多姿姓氏中,如四季「春、夏、秋、冬」,顏色「黃、紫...

  • 文章林氏源流概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林氏家族 历史源流 分布 概要

    林氏出自商朝末年,商紂王時代比干,爲殷少師,是紂王之叔父,以直諫而死。夫人陳氏有遺腹三月,逃於長林石室而生男。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召其夫人,爵其所生男,以其誕於長林石室,故取名堅,賜姓林氏。先封清河郡,後封博陵爵公,封戶二千,世爲大夫。其後裔散居在周、魯、齊、衛各國,戰國時的趙國官拜宰相三十四世的林皋公定居河北境內的九門,膝下九個兒子,個個賢達超人,爲趙國賢臣,號稱九龍之父,十德之門。趙王嫉才企圖殺害,林皋聞訊,攜子逃陝西、西河白于山藏匿,至秦始皇滅趙...

  • 文章家在梅江程水東——隆文鄕素描——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李士璉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隆文乡 人口分布 族群分布 民俗物产 水利交通

    一百多户人家,据说全盛时期,有三百多户哩。东门外的晒谷场叫辕门顶,可见当时的气派与盛况了。人口与姓氏分布四十多年前,隆文约有两千多户人家,俗称龙牙一树李,自然李姓是最大姓,占全鄕人口的十分之八九。但坑美的黄姓、横径的萧姓、和苏田、泮溪的赖姓,各有百多户,狐山冈的冯姓,也有近百户。其他如村头的朱姓、官庄的周姓、田心的钟姓,以及散住于各地的王、曾、许、池、温,由数十户到十户八户不等,人口约近两万人。市集小黄沙河流到大座人形前与小河埧会合,平正墟在焉。在小河坝西岸

  • 文章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敍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張邦翰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 序言 少数民族 人口分布 调查统计

    民国二十五年本厅出版云南民政概况所载亦达四十八种,但此种记载,所谓「种类」仅系各地边民「名称」之汇集,其实有不少重复者,所敍分布地域,仅略擧一二,亦有不少省略疏漏者。至其人数,本厅虽于民二十四年一度令饬各县局调查,但呈报者仅昆阳等五十三县局,且无具体之记载,近三四十年来,虽有若干中外学者,以科学立场,研究本省边民,但亦仅能加以分类分系。而不能将其人数及分布地作详尽之说明,本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有见及此,特发动本厅外勤人员及各地方政府,加以调查,由会整编统计

  • 文章颜氏起源谱系及其南迁分布槪述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7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12-30
    关键字: 颜氏宗谱 姓氏起源 姓氏分布 史料记载

    粹溪,后移荇坑聚族于丰山。瀚:敎先公三子文卿号三翁,开住永春县达埔。文卿公:字寿卿即仁贵公,生六子必敬、必大、必正、必遂、必闻、必和,号六必派,子孙分布江浙两广台琼及闽省各县此派奉仁贵公为一世祖。附永春祖仁贵公派下昭穆字:绳、其、祖、武、万、年、受、祜、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讳:上、昌、盛、世、玉、振、金、声、承、天、启、后、克、绍、箕、裘。斐:敎先公四子字文质号四翁,开枝返本里东山上厅。雅:敎先公五子字文丽号五翁,守居泗滨至八世孙璘公,分往永春

  • 文章廣西僮族與撣傣族系文化關係之探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壮族 傣族 文化关系 学术研究 分布概略

    广西僮族分布槪略广西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社会,其中除汉族外,当以僮族所占的人口比例为最多,分布的地域也最为广濶。北起红水河,东至柳江,南连海隅,西达越边,都有僮族足迹。至于广西僮族,到底是当地原始民族,还是从外地迁徙而来,过去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西南边区少数民族时,虽然略有提及,但都略而不详。对僮族历史源流,从未有人作过独立性的研究,诚然是民族学的学术研究领域一大憾事;仅徐松石先生「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内容比较充实完整而已。西方学者硏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动机和阴谋

  • 文章清初新安縣水陸交通道路之探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深圳历史 水陆交通 建置沿革 乡村分布

    「(东)晋咸和六年分南海,立东官郡,领县六,首宝安。…(唐)至德二年,改宝安为东莞县。」[2]宋高宗绍兴年间,分东莞县之香山鎭立为香山县,阮元「广东通志」载:「宋绍兴三十二年分置香山县,属广州。」[3]及明神宗万历元年,复分东莞县南部沿海各地,立新安县,阮元「广东通志」载:「明洪武二十七年,置东莞守御千户所,属南海衞。万历元年改置新安县,属广州府。」[4]淸初沿海迁界,把新安并入东莞,复界后又复置新安县,从此以后,古代之宝安县遂分置为三县矣。嘉庆「新安县志」载

  • 文章高陂瓷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12-3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窑厂分布 制作工艺 运销状况

    ㈠ 窑厂分布状况高陂区内,因交通不便,交通工具缺乏,当时除用人力担挑以外,连云南、贵州、四川、江西各省山区使用的独轮手推车都没有,所以有窑厂设置的地方,必然是有瓷土出产的地方,即在我家陶子下(陶与窑客家话系同音,同读「一/么」音)附近约十余里范围之内。亦即以集散地高陂作据点,沿江以上,分向东北、东南延伸约二十华里以内,除石云区的黄兰、仙子下有少数业陶者外,均属高陂区范围。兹根据大埔县志所列民国十七年治安会汇表,说明各地经营陶业户口人数,以及设窑情形:根据表列统计

共70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