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凉亭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閩都別記雙峯夢卷之一⑿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里人何求纂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闽都 寓所 凉亭 月明

    书生,皆喜之。迎至凉亭,分宾主共飮了茶。周拱上下一瞥,皆有闭月羞花之貌,都不上十七八岁,魂早彼勾了去。一女曰:郞君贵居何处,尊姓大名,排行第几,可曾婚娶否?周拱曰:小生姓周名拱,父母早逝,未曾婚娶,随族兄周启文在此山麓督造佛刹浮屠,今夜因闷,步月至此,有敢冒犯,望乞赐宥。诸女答曰:贵人光顾敝卢,三生有幸,岂敢言怪也。周拱随问阀阅。一女曰:奴们姓王,乃梁州人王霸之后,与王节度同宗,家无别丁,只奴家姐妹七人,皆称为千金,带郞君进来者,乃第六之舍妹耳。周拱曰:元来

  • 文章漫步西溪即景一律

    来源期刊:《同安》 第61期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西溪 凉亭 碧水 衔远山

    银城旧貌换新颜,放眼西溪别有天。垂钓闲翁安逸乐,捣衣浣女笑声垂。凉亭幽静留骚客,碧水长流衔远山。无限风光无限好,游鱼飞鸟亦欣然。

  • 文章與山有素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黄冰玉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爬山 山道 凉亭 青山

    们,更是出钱出力在山顶与建避雨的凉亭,把一些砂石,装成许多小袋,过路的人,或登山者,每人顺便把那些小袋的砂石,提着上山,谁都不会计较什么?曾享受过太多陌生的爱心,随缘强身,还积些功德哩。夏天多台风,许多山路被风雨冲刷后,崩蹋或损坏,只要风雨停止,就有不少熟心的山友,持铲把锹的来修补,有的人还拿钱出来把它铺成水泥路面呢?远望是一脉静静的靑山,你如果一旦投入,便会发现实在是一个蕴藏至富的美妙地方。尤其是那无私的善心。许多爱山的朋友,彼此以山友相称,以山会友或以山为友

  • 文章龔家雙驂園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双骖亭 泉水 联句 凉亭

    园在乌石山西南麓的城边街,为龚家私有庭园。最初为龚海峰所兴建,号双骖亭,后毁于兵燹。数十年后,其旁系子孙龚易图又在原址复建,为纪念其祖先,乃号双骖园。园内植名种荔枝数十株,其中心处辟有「啖荔坪」的凉亭,幽雅异常。龚氏读书处曰:「净名庵」,为一楼房,有龚易图自撰的联句「旧梦湖山可吟局,遥天风雨亦吾卢」者,仍旧保存完好。园内有淸澄的泉水一处,泉水自岩隙涌出,水深约一尺,号曰「在山泉」。此外有「俱有亭」,「乌石山房」,「袖海楼」等小型建筑物数处。园后就是乌石山

  • 文章凉亭水库游记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祥漢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凉亭 水库 游记

    太湖县凉亭区,有座著名的花凉亭水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青山绿水,风景幽美,有小西湖的美称。花凉亭水库建筑于一九五八年间,六〇年关闸蓄水,总容量为二十二亿立方米。坝高为五十七米,坝顶高为九十七点五米;两部机组,发电量为四万千瓦,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观光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工程。令人难忘的是一九九一年遭遇一次大水灾,洪峰蓄水高达八十米,为建库史上最高水位纪录,水库经受了严厉的考验,但是屹然无恙。登霸一游,视野广阔,景色迷人,恍若一片

  • 文章客家人与凉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文化 建筑特色 凉亭楹联 民间传说

    客家人原居中原,南宋末年为避兵乱,遂辗转迁居岭南一带。他们多聚居在梅州、韶关、惠阳等山区,故有「有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正因为居住山区,交通不便,古往今来,多少海内外热心人士,体谅乡亲跋山攀岭之苦,建造一座座凉享,供过客歇脚、避风、躲雨,以致这些地区凉亭特多。真是「一重山背一座山,条条山路有凉亭。」凉亭,有的建于山岗之中,有的筑在峰颠之上,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有的还有茶水供应。人们翻山越岭,气喘吁吁之际,走进亭中,一杯清茶入口,阵阵清风拂面,疲劳

  • 文章无锡公墓增建凉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0期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无锡同乡会 无锡公墓 凉亭

    同鄕会吴理事长子声对无锡公墓之保养与建设,极为关心,前因墓门牌楼未对正向,特斥赀增建正向墓门牌楼一座,去年年底,甫吿落成。现以墓园中之走廊与亭,尙嫌不够宽大,且偏在山坡,如遇送丧人多,在夏日不足遮蔽炎阳,冬日又不足躱避风雨,拟在墓门右后侧,建造大凉亭一座,已邀同公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仲良、执行秘书章斐成等前往勘察地点,不日即将兴工。

  • 文章客家人与凉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 地方文化 家乡情谊

    客家人原居中原,南宋末年为避兵乱,遂辗转迁居岭南及赣、川、湘等地。他们多聚居于闽南、梅州、海陆丰、韶关、惠阳等山区,故尔「有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正因为居住山区,交通不便,古往今来,多少海内外热心人士,体念乡亲跋山攀岭之苦,建造一座座凉亭,供过客歇脚、避风、躲雨,以致这些地区凉亭特多,真是「一重山背一丛人,条条山路有凉亭」。兹就大埔较有特色的凉亭加以介绍:凉亭,也称茶亭,有的建于山岗之中,有的筑在峰巅之上,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有的还有附近的居住善士备

  • 文章懷鄉吟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陳恕忠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汀州思怀 汀中怀校 沙篱寺 龙山凉亭 月色思亲 题字古刹 怀念母亲 濯田中小 半世浮生

    皓皓皓皓龍山雪 兒時玩偶人傳來鄉夢遠 大地又鋪銀汀中憶舊巍巍黌舍聳汀城 學子莘莘四座英警報聲中林下客 白雲野課夕陽明其二學府龍山早建勳 均衡四育博多聞籃杯校際征場盛 廈大臣降獲冠軍秋夜懷鄕桂樹花開已幾秋 今成海上一閒鷗鵑城昨夜枌榆夢 心掛鄞江月半鉤沙籬寺重建沙籬高聳欲凌霄 寺貌翻新馬屋橋水繞峰巒見靈秀 人來殿宇仰清標神恩浩蕩黎民護 聖德輝煌日月昭千載汀南香火盛 鐘聲時聽出山腰註:閩汀名剎之一,在濯田附近。迎賔亭偶成龍山北閣紫煙微 一角新亭燦夕暉風月同迎來往客 汀江魚躍...

  • 文章凉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凉亭 交通货运 客家山区文化 历史作用 地方文化现象

    现今的大埔,公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或坐汽车,或坐摩托,或骑单车,快捷而方便。但几十年以前的大埔,一条公路都没有,要想外出全靠步行。从韩江运上的货物,到了高阪、三河、茶阳等地的码头后,也全靠人力肩挑。故「打担」,是客家人,尤其是妇女的重要生活来源。每天要挑一百几十斤重,步行一百几十里路,骄阳似火,饥渴难忍;有时突然天昏地暗,倾盆暴雨,此情此状,劳力者苦不堪言,其艰辛可想而知。如果沿途能建一些凉亭,供「打担」者过路歇歇脚,该是多么好的事,于是一些慈善人士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