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作物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吳地風情 漫話處暑澆苗雨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8期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处暑 农作物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地始肃,禾乃登。吴地民间以处暑后天气犹喧,大约要再过18天后方转为凉爽,故有「处暑十八盆」之谚。处暑下不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田间水稻此时正是孕穗、莠穗期间,需要水的滋润,所以处暑期间要下点浇苗雨,对作物生长有百利。农谚云:「处暑不落浇苗雨,纵然结实也难收」、「处暑

  • 文章長江、三峽、大壩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遗址 农作物 发电 景色 工程

    输送。元、明、清三代的经济更是倚赖长江流域,向江浙和两湖征收的粮食,占全国粮额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经济重心起初在黄河流域,后来南迁到长江沿一带。这一带因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加上长江横贯东西,交通运输便利,所以农业、工业、商业都兴盛不衰。长江流域农业其中稻米是最主要的农作物。长江沿岸以南多水田,适合稻作。稻作的大量发展在六朝以后,唐宋之际尤其旺盛。唐朝以后,历代都把长江沿岸生产的稻米运到北京,作为官吏、军人等的薪饷。米的主要产地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 文章川中鄉村建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0期  作者:羅尙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乡村 建筑 农作物 市镇 寺庙

    川中鄕村市鎭建築,各具特色,値得一述。農家:梯田地區,農人就田地範圍建屋而居,三里一房,五里一舍,雞犬相聞。為就地形,多建草房,築土為墻,即古之版築,其外式有曲尺形,箕踞形。二者俱在廣場空間,作晒穀場等用途。房間分配,堂屋一間,寢室若干間,灶房一間,柴房一間,灰房帶雞鴨房一間,農具房一間,牛圈豬圈帶厠所(堆肥)一間,工人間等等。草房室內無裝飾可言,惟正房供家神土地,兩壁貼些紅帖子,包括喜壽請帖,春酒冬酒請帖,廟會請帖等。另外一大張春牛圖,是為年曆月曆日曆...

  • 文章水葫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沈洪保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水葫芦 往事回忆 农作物

    小時候,常常在小河裡見到河花,那河花佈滿河面,綠油油一片,還不時開出淡紫色的一串串的花朵,花朵中還有鮮黃色的花蕊,耀眼靚麗,煞是好看。小孩子經過河邊,就會去摘幾串花來玩賞。到上學讀書時候,才知道人們把它叫河花的,它的正式名稱叫作水葫蘆。因老百姓見它生長在河中,又會開花,所以許多人稱之為河花,又聽說是外國傳進來的,它有點像水生的荷花,因此也有人稱之為洋荷花。水葫蘆又名鳳眼蓮、洋水仙等,是多年生漂浮水生草本植物。據說其原產地是美洲的墨西哥。大約在一九〇一年作...

  • 文章河南土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河南土产 丝绸 农作物

    一、綢汴綢——汴綢出產河南開封一帶,開封古名汴梁,故簡稱曰「汴」,所產之綢名曰汴綢,純絲織品,品資純爲高等絲線,精工織造,不惟美觀大方,且持久耐用,以之製衣服,可穿十年不變,行銷全國,極受歡迎,以景文周之出品最佳。二、考百考百——係河南考城縣出產之百合,肥美營養,每年出產不多,益爲名貴,爲秋冬補品,食之延年益壽,贈送親友,視爲珍品。三、商芹商芹——爲商邱縣之芹菜,高長肥嫩,涼拌熟炒,味美可口,且能淸心去火,爲治高血壓之妙品,惜屬靑菜,未能遠銷,尤其交通不...

  • 文章中原伏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伏天 农作物 时令节候

    在中原河南有幾句夏季季節話—夏至三庚數頭伏。和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裏頭種白菜。以及秋後加一伏等語。略述如后:壹、夏至三庚數頭伏者:卽夏至過三庚後進入頭伏,庚者:卽農曆天干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庚。三庚者:卽天干之庚循環運行三次,正好是三十天(一個月)進入頭伏。伏有三伏,頭伏,二伏,三伏,(十天一伏),伏天最熱的是在中伏,有「熱在中伏」之說。貳、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裏頭種白菜者,卽在頭伏內種蘿蔔,二伏內種芥疙瘩,(醃五香大頭菜及晒芥絲用的...

  • 文章由吃麵想到中原小麥季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元濱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小麦 面食 中原 气候 农作物

    我國北人吃麥麵,南人吃米飯,這是當地生產,個人習慣。說到吃麵,自然想到小麥。華北地區,大都產麥,尤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黃壤鬆土,肥沃深厚,氣候適度,種麥最宜。論品質豫東商邱、豫北安陽,確屬第一。論產量豫南郾城許昌一帶爲最。麥爲六穀之一,俗稱麥子,有小麥、大麥兩種。小麥一名來;大麥一名牟」。詩經有句:「貽我來牟」,卽給我小麥大麥也。中原種麥,以小麥爲大宗,約佔「夏作」百分之九十。大麥與豌豆、遍豆等,僅共佔百分之十。所以中原稱夏季爲「麥季」,稱小麥爲「正...

  • 文章拾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蕭鴻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拾麦 麦穗 农作物 收麦子 割麦

    五月,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帶,正是收割麥子的時候,麥子有大麥和小麥兩種,爲北方人的主食;麥和稻最大的不同,是麥子能耐乾旱,不需雨水灌漑也能成長。割麥的季節正當初夏,也就是南風初起時,金黃色的麥浪,展現着成熟的丰姿,大男人們手揮鐮刀,成排成排的麥桿倒了下去;跟在這些割麥人後面的,是一些婦女與小孩,他們搶着拾起割麥後留下的麥穗,放在小蘿筐裏,割麥的速度很快,遺下的麥穗也不少,拾麥的人一步一趨,緊跟在割麥人的身後。記得有這麽一首唐詩:「一夜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

  • 文章天時反常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0期  作者:金二戈  出版时间:1978-12-20
    关键字: 天气 反常 故乡 农作物 人民苦況

    最近接获家鄕辗转来信,据吿,今年天时反常,为百年来所未有,八、九月间之天气,一如盛夏溽暑,炎热异常,五十余天滴雨全无,农作物及蔬菜都全部枯槁而死,直至十月中旬,方始下些小雨,天灾人祸,交相煎迫,人民苦况,难以言宣。

  • 文章二十四節氣雜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金嶺 出版时间:1992-02-04
    关键字: 二十四节气 小暑 大暑 立秋春分 农作物

    十四、处暑处暑—斗指辛为处暑,周天一五〇度。溽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处暑命意,有处理炎暑,渐入秋境之义。我国东北及黄河流域,此际朝夕觉凉,开始秋意,老弱已著夹衣,冰食渐少。台湾地处亚热带,仍亟恼热,有如炎夏。处暑,农历七月中,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十五、白露白露—斗指癸为白露,周天一六五度。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故名。七十二候月令:「鸿雁来,玄鸟(燕子)归,群鸟养羞,雷始收声,蛰虫丕户,水始涸。」古人以白露日晴朗,农作物可丰收。农谚:「白露日雨,来一路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