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兴衰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嘉善窰業的盛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周鈞源 出版时间:1979-12-06
    关键字: 嘉善县 窑业 兴衰史

    嘉善全縣有磚瓦窑三百多座,對於全縣經濟,大有助益。窑是分布在干窑、下甸廟、范涇、地甸、界涇、洪溪、夏河、福善涇、天凝、淸涼庵等處。平時動燒,不過七成左右,盛旺時期,可達九成。窑業歷來總有間歇性的盛衰期。然而一年之中,也有衰旺之季。每年冬春,磚瓦貨價必較高;因爲天寒地凍,泥坯出貨不易,沒本錢的小窑戶,泥坯儲存不足,所以一有銷路,磚瓦必漲。普通砌牆用的三號磚,最高價每萬塊要合白米十石左右;最低價時,只合白米四五石。泥坯價約等磚價三分之一弱。瓦片與黃道磚(小磚...

  • 文章王家大院的崛起與衰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王家大院 建筑特点 兴衰发展

    王家大院在靈石縣靜升村。靜升王氏祖籍琅岈(今山東膠南),後遷至山西太原,元朝時遷至靜升村。清初,族人王興旺開始經商,至其第十四世王謙受等,資本漸厚,店舖增多,逐步成為豪商巨賈。至清中葉,王家便由原來的平民百姓發展成為做官、經商、事農綜合型的名門望族。走進王家大院,呈現眼前的像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它的建築技術、裝飾技藝、雕刻技巧,可謂鬼斧神工,別具一格。院內外,屋上下,隨處可見精雕細刻的建築藝術品。從屋檐、斗拱、照壁、吻獸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造型逼真...

  • 文章黃鶴樓興廢輯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范植清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黄鹤楼兴衰 黄鹤楼历史

    当吴魏二国之境,南北二朝两置江夏郡,吴理武昌,曹魏与晋倶理安陆」[2]。自然东吴当以夏口故城为要害,「常以重兵鎭之」。北魏郦道元注《水经》,盛赞夏口故城「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更明确称:「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3]。确凿史实说明东吴首筑城建楼于武昌黄鹄矶,城为战守,楼为瞭望,此城此楼建于战火纷飞之年,处于箭拔弩张之地,乃适应当年军事斗争之需要而营建之城堡及

  • 文章第一個在國外設莊的票號——合盛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董振歐 田樹茂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合盛元票号 创设兴盛 赎矿运动 兴衰过程 甲午战争

    合盛元創設興盛淸朝後期,山西票號「執全國金融之牛耳」、「滙通天下」,外國人稱之爲「山西銀行」,最著名的山西票號爲祁、太(谷)、平(遙)三幫、平幫日升昌創立最早,祁幫大德通(初名大德興)歷史最久,首家在國外設莊的爲祁幫合盛元。合盛元原爲茶莊、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改營票號、爲祁幫最早的票號。其股東是祁縣榮任堡的郭源逢和祁縣城內的張廷將(他是康熙時祁縣城內義井巷人張杰的後代,張杰是大盛魁的創始人之一,張廷將是大盛魁的財東,又創設了合盛元。淸代前期、張家曾是祁...

  • 文章自古人参出太行兴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翟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山西人参 兴衰考证 灭绝原因 紫团参

    人參自古是著名的補養藥材,有很明顯的滋補療效,又爲興奮和祛痰劑。上古即被炎黃子孫所認識而入藥,歷史悠久。近古以後,人們多知它系產于東北長白山等地。豈知,中古以前,它卻盛產山西省太行山,且從南到北皆有分布,而以上黨人參品質最佳,特別壺關縣東南緣羊腸坂附近紫團山所產者尤爲上乘,故名“紫團參”。由于歷代破壞森林,引起生態環境惡化而不適于它的生存,加之人們濫肆挖掘而未予保護,約于明清之際在我省徹底絕滅,古昔我省太行山主產人參的歷史事實已鮮爲人知。一、人參生存環境...

  • 文章大浦的興盛與衰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大浦 码头 兴衰 历史 地理位置

    明末清初,我們雲台區的大浦還是一片海灘。可到民國初年一下變爲繁盛的港口;熱鬧十多年,又一下冷落爲一個小漁村;如今雖然說是雲台區猴嘴鎭的大浦街,實際街上冷冷清清,和一般的村子無異。大浦興盛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新浦的發展。隨著海岸東移,海禁開撤,晚清時,新浦出現一些經營原鹽和雜糧的商家,特別光緖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沈雲沛在新浦開辦的生泉糟坊、生泰油坊、生茂雜貨店先後開張,一個漁村變成一個像樣的集鎭。民國後,隨著新東電燈公司的創建,新浦更熱鬧,生慶公茶庄、三...

  • 文章湖北易氏源流考辨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9期  作者:易憲武 出版时间:1998-10-10
    关键字: 易氏受姓来源 世系派衍迁徙 易氏繁衍兴衰

    湖北黃岡易氏,自宋理宗寶慶年間(一二二五—一二二七)遷自江西瑞昌。迄今子孫繁衍於鄂、豫、皖、贛、陝等省,成爲鄂東大族之一。家譜中自唐初春先公起,世系連續記載九世至晚唐優公,此後本、旁各支世系,記載更爲完備。現存最早的譜序,爲完公於宋哲宗元祜六年(一〇九一)所撰。其中云:「讀譜旁見先儒傳記」,且記有墳墓、遷徙、繁衍等資料,並有五世提頭的格式。完公與,歐陽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蘇洵(一〇〇九—一九六六)幾近同時,故易氏譜實在歐、蘇體例之前。且易氏譜後續也俱...

  • 文章近代蘭州金融組織的興旺與消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4、85期  作者:高羔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近代兰州 四大金融组织 兴衰历史

    钱庄、票号、银行、当铺)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庄大致萌芽于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明朝后期,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未曾开通通商口岸之前,鼎盛于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解放后,伴随着「公私合营」而汇入了现代银行业,其兴衰绵延约有四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以及内陆的陕甘等地区。但是叫法却不同,在北京、天津、济南、广州等地称钱庄为银号。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称我国的钱庄为

  • 文章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秦腔的历史兴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陳彦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传播历史 清朝“花雅之争” 发展低谷 再度复兴 兴衰启示

    ●興,在「接」地氣;衰,在「放」地氣。歷史上,秦腔的興盛,得益於他的民眾性、草根性。然而過分追求「關注度」,也就有意無摧生了它的「邪僻性」乃至衰落。●戲曲不能淪為「活報劇」,更不能脫離時代,唯有站在民眾立場上,堅守獨立思考和美學品格,才可能贏得與時代藝術同步發展的空間。●「娛樂至死」的「偏方」,秦腔早在清代就用過了,事實證明,那是秦腔的「蘇丹紅」、「痩肉精」和「三聚氰胺」。秦腔是梆子聲腔的鼻祖,屬民族最古老的戲曲劇種。曾對山西、河北、北京、安徽、浙江、江...

  • 文章記東海城內韓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东海韩氏 家族兴衰 人物回忆 同乡联谊

    韓俊才字佐臣先生,爲我的啟蒙老師,其人身材魁梧,高七尺以上,頭大如斗,識與不識均以大頭先生稱之,雖童稚戲呼,僅笑笑而已,亦不以爲忤!終年一襲灰色長衫,雖炎暑不去,生平無煙、酒、賭博等惡習,唯讀書寫字兩事,終生不輟,其珍藏之麂毫筆一支,自稱數十年隨身攜帶,寫大字用之,寫小字亦用之,每稱此筆之來歷頗大!原來海州韓家,居住東海城內東大街,孔廟之近鄰,佐臣先生之先人,兄弟五人,其父爲長,原亦爲秀才,藉授徒爲糊口,父母雙亡,中年早逝,遺孀妻幼子及弱弟四人,除市房一...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